海辰储能:冲刺储能专用电芯第一股-中国储能网
2023 11/16 11:07:11
来源:《能源评论》

海辰储能:冲刺储能专用电芯第一股

字体:
作者:袁素

  中国储能网讯:在火爆的储能赛道上,海辰储能无疑是成长最快、估值最高、最引人瞩目的明星创业公司。

  早在今年6月29日,成立于2019年12月的海辰储能宣布,与华泰联合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正式启动A股科创板的IPO之路,目标是在2024年成为“储能专用电芯第一股”。一周之后,海辰储能宣布,已完成C轮融资,总金额高达45亿元人民币。这在今年冷清的一级市场上,是融资额最高的交易之一。

  海辰储能的新股东阵容十分豪华,其既吸引了盛新锂能、贝特瑞、盛屯股份、迈为股份、金风科技、固德威、三峡新能源等产业投资方,也引入了农银国际、建信股权、招银国际、中银投资、金融街资本、国寿股权、金石投资等大型国资机构,以及峰和资本、朝希资本、经纬中国、鼎辉百孚、深投控、日初资本等市场化财务投资机构。

  根据公开报道,C轮融资后,成立不满四年的海辰储能的估值已经高达300亿元人民币,成为一级市场上储能赛道中成长最快、估值最高的创业公司。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在2022年中国电池出货量达2吉瓦时及以上水平的储能电池企业中,海辰储能的项目交付量和出货量增速均排行业第一。

人和与天时

  2019年12月27日,海辰储能成立。彼时,储能还处在一级市场的冷门赛道,国家的“3060”战略也还未提出。而海辰储能的崛起,首先要归功于其团队本身的强大。

  海辰储能的董事长兼法人吴祖钰曾在宁德时代至少工作过6年。其间,作为第一专利发明人,他共计申请了67项专利,涉及储能领域的集流体、极片及电池等,不过他主要专注于车用方面。2018年7月,他出现在宁德时代首批限制性股权激励名单中,是217名入选的中层管理者之一。创业之初,吴祖钰从宁德时代带走了至少6名核心骨干员工。

  和吴祖钰一样,海辰储能副总经理兼研究院院长易梓琦也在宁德时代工作过。2015年华中科技大材料学博士毕业之后,易梓琦一直从事锂电材料研究。2016年4月,他曾作为团队成员之一(非第一作者)在宁德时代申请了一项“聚合物保护膜、金属锂负极片、锂二次电池”的专利。

  也就是说,在海辰储能的创始团队中,来自宁德时代的管理者至少有8人。

  除了“人和”,海辰储能的崛起更离不开“天时”这一关键因素的助推。2020年9月,在海辰储能成立不到一年之际,国家提出了“双碳”目标,要实现“双碳”目标。新能源发电的布局最为关键,而储能是解决新能源发电波动性和随机性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各种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中,以锂电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是最为成熟、也最具商业价值的技术。随后整个储能行业被点燃,让它从过往的“年年都是元年”的行业期许中,迎来了真正的历史性机遇。

  自2021年开始,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上百项储能政策。根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23个省市颁布了新能源配储政策,要求新能源电站通过自建或租赁的方式,按装机容量10%~20%的比例配置储能设备,因此储能需求被政策进一步扩大。

  同时,随着国内峰谷电价政策的完善,国内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日益显现,工商业储能也开始遍地开花。

  因此,在自2020年以来的这波储能热潮中,海辰储能“无心插柳柳成荫”,成为储能专用电芯赛道上的最大受益者。

储能电芯“卡位战”

  海辰储能从一个冷门赛道出发,成长速度着实惊人。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完成六轮股权融资,累计金额超过百亿;员工数量从2020年的8人,到今年的7259人,仅研发人员就超过1000人,累计申请有效专利超过1000项,营收也从零一跃增长至今年一季度的百亿元订单。此外,位于重庆的130亿元规模产值的制造基地,从签约到落地,仅用48天时间。

  不过,海辰储能的联合创始人王鹏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创业之初,储能电芯根本不是蓝海,几乎没有投资人能看明白储能专用电芯的逻辑。

  那么储能专用电芯的赛道逻辑是什么呢?

  在海辰储能创立之初的2019年,仅有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等大厂在动力电芯产线外有专门的储能电芯研发团队和生产线;在动力电池之外,虽然也出现了一些以储能专用锂电池为主业的公司,比如专门做海外户用储能电芯的派能科技、昆宇新能源等,但储能专用电芯彼时尚未成为一个创业的风口。

  由于与动力电芯的应用场景不同,储能对电池的性能要求也有所不同,具体来说就是高安全、长寿命和低成本。

  虽然这种性能区别并不像当年从3C电池到动力电池这种电池材料体系上的创新,但在储能电池市场巨大的发展前景刺激下,在同样材料体系基础上通过材料和结构的部分创新做出更高安全、更长寿命和更低成本的性能创新,其带来的商业价值依然巨大。

  储能专用锂电池的市场前景广阔,根据第三方统计,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需求量将达218吉瓦时,复合增长率约38%,年均新增需求大于130吉瓦时。而在储能专用锂电池市场上,全球和国内市场尚未形成龙头企业,对新兴的创业公司来讲,这也是一个好的机会窗口。

  实际上,直到2021年下半年,恒信汽车、比亚迪、蜂巢能源、国轩高科等大厂才纷纷下场,分别创立楚能科技、懋略科技、埃克森能源、国科能源等专攻储能电池的公司。

  相比其他创业公司,海辰储能具备接近两年的先发优势,并踩中了储能市场爆发的风口,成为技术、产能规模和市场领先的公司。

  从技术上来看,2021年,海辰储能是国内最早一批实现280安时电池规模化量产的企业,并且是业内为数不多敢对其产品提出10000次寿命质保的企业。2022年,海辰储能发布了300安时电力储能电池和大圆柱电池;11月底,其在深圳设立储能控制技术研究院,专注于储能3S系统(BMS、PCS、EMS)的研发和制造;今年4月,其又推出了320安时新一代电力储能专用电池。

  从产能规模上来看,海辰储能厦门锂电项目一期年产15吉瓦时的M1智慧工厂已全面投产;今年4月,其又实现重庆基地一期一阶段主体工程封顶。按照规划,2024年,海辰储能年产能将突破100吉瓦时,2025年将全面达成年产能135吉瓦时的目标。

  对此,王鹏程认为,2023年到2025年将是储能发展的“陡坡”阶段,也是储能企业排位赛的关键节点。

  实际上,2023年储能电芯已然是红海市场,由于动力电芯市场的明显减速,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远景动力等传统动力电池企业都将储能专用电芯视为其第二增长曲线。例如,券商预计比亚迪今年出货储能专用电芯30~40吉瓦时,同比增长1.5倍;远景动力预计2023年的储能电芯交付量将超过15吉瓦时,同比增长5倍。

  因此,储能专用电芯市场已经展开了激烈的价格战,最终唯有产品性价比高、渠道能力强的公司才能从这场“厮杀”中胜出。

  楚能新能源在今年8月已经提出,到今年年底280安时储能锂电池将以不超过0.5元/瓦时的价格销售。对海辰储能而言,其在战略卡位期面临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责任编辑:孟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