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规划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支撑全省碳中和战略目标顺利实现-中国储能网
2024 01/03 09:54:56
来源:观潮的螃蟹

湖南规划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支撑全省碳中和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字体:
作者:观潮君

  中国储能网讯:当工作一天的你回到家,顺手打开客厅里的灯,把空调调到适合的温度,坐在沙发上休息时,或许你并没有意识到,如今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一些东西,其实并没有那么理所当然。迄今为止,除中国等少数国家,全球大多数国家仍未实现全民通电。

  电,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早已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它不仅是我们品质生活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保障。

  12月25日,湖南省政府印发《湖南省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也是湖南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规划。

  这份看似十分专业,以为离我们很远的电力发展“线路图”,其实离我们很近,未来甚至会深刻影响到我们每个人。

“够不够”的发展现状

  正如《规划纲要》所分析的,湖南的能源资源禀赋可谓“先天不足”。

  因缺煤无油乏气,湖南的能源对外依存度高,长期维持在80%左右。

  湖南的风、光资源不占优势,新能源发电效率不高,2022年风电、光伏发电利用小时数排名全国第18、第29。

  火电装机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电作为主力电源调节性能不足,因而电力的民生保供和系统调节压力大。

  因此,要克服“先天不足”,加强电力建设、在高峰期做好电力保供就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这从省里的相关工作安排就可窥见一斑。

  今年6月11日,宁湘直流工程和汨罗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主要领导均出席开工仪式。

  还比如上周寒潮来袭,12月19日,省里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应对工作,沈晓明、毛伟明均出席。会上,沈晓明指出,“全力做好电力供应保障”。

  此前的6月8日,毛伟明来到国网湖南电力调控中心调研,并部署迎峰度夏电力保供。

  而据媒体报道,2021年、2022年迎峰度夏期间,毛伟明均来到国网湖南电力调控中心调研,主题都是电力保供。

  这些都说明,“电”,确实是湖南的一件大事。

  今年7月12日,湖南电网最大负荷破历史新高,达4165万千瓦。而在2019年,全省电网最大负荷为3017万千瓦。湖南电网最大负荷4年来增长了38%,这也反应了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增长的强劲需求。

  “宁可让电等发展,不能让发展等电。”因此,湖南着眼未来,做好规划,高水平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形势使然。

  12月26日,湖南省发改委举行《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目前,全省电力装机6873万千瓦,电力供需形势由“阶段性紧张”转为“紧平衡”。

  而根据《规划纲要》,从当前至2030年,全省电力供需形势将由紧平衡转为宽松平衡。

“强不强”的发力重点

  读完整份《规划纲要》,观潮君认为主要有三个关键点:

  由湖南省政府印发,凸显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新型电力系统,体现出与传统模式相比有质的飞跃;

  率先出台,说明湖南基础良好与反应迅速。

  事实上,这是湖南基于自己的优势和提升短板的决心而拿出的“线路图”,意在探索出新路径,迈出新步伐。

  湖南为何成为首个“吃螃蟹”的省份?

  首先,是因为湖南有刚需。电,既点亮万家灯火,也输送发展动力。当前湖南正处于产业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动力”的保障极为关键。

  其次,是因为湖南有基础。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离不开智能化、数字化基础在电力系统的广泛应用。截至今年10月,湖南省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45.2万个,基站总数和5G基站数均排名全国第8。

  再次,是因为湖南有愿景。与传统电力系统相比,“新型”强调的是以“新能源”为主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湖南早已深入人心,从官方到民间,都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扩大“新能源”占比,符合湖南的社会愿景。

  做强湖南电网、大幅提升保供能力,也是《规划纲要》重要内容。

  未来湖南将大力发展抽水蓄能,以及特高压形成两交三直对外联络通道,湘粤背靠背工程建成投运,湖南电网由全国电力流向末端逐步转为区域电力交换中心。

  到2030年时,全省电力稳定供应能力达到7500万千瓦,其中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用户平均供电可靠率达到99.97%,全省人均装机规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获得电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还有发力之处,在于《规划纲要》具体提出实施“六大行动”,首当其冲的就是实施区域电力交换枢纽打造行动。这要求优化省内电力发展布局,打造跨省跨区电力优化配置中枢,构建坚强柔性电网。

  按照“从北引入、向南联络”的总体思路,将有效扭转湖南处于电力流末端的不利局面。

  比如,加快宁湘直流建设,积极推进西北风光基地、西南水电基地入湘,争取更多清洁能源电力送电湖南,打造电力南送的区域中继站,让塞上“风”“光”点亮三湘四水。

“绿不绿”的未来逻辑

  谈到新型电力系统,绕不开“双碳”目标。

  众所周知,“双碳”目标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

  如何稳步降低全社会碳排放?其中,以煤炭化石燃料为主的电力行业是碳排放的“大户”。坚持低碳绿色发展,电力行业是主力军。

  因此,减少煤炭化石燃料,增加清洁低碳能源的比重,这便是新型电力系统最核心的特征。

  湖南发展“绿电”,已具备较好的基础。

  目前,全省新能源装机2021万千瓦,成为省内第二大电源,清洁电量消纳占比居中东部第一。

  《规划纲要》对发展“绿电”,着墨颇多。

  比如,到2030年,全省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4000万千瓦,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装机成为发电装机主体。

  湖南省能源局局长汤吉鸿介绍,目前,新能源发电能力不比火电和水电。当新能源装机规模占总装机一半之后,还要不断增加其装机规模,当占比达到七八成后,会成为发电主体。因此,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提高新能源装机规模是必然,但不是一蹴而就。

  根据《规划纲要》,湖南将挖掘清洁能源潜力。比如将开展望城区滨水新城、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等省级浅层地热能建筑规模化应用试点。争取2025年生物质发电规模达到150万千瓦、2030年达到200万千瓦。

  在做好规划的同时,湖南正不断付诸实践。

  今年以来,湖南推进新型电力系统“三区三厅”建设,“三区”即:长沙橘子洲示范区、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湘江科学城示范区,“三厅”即:湖南新型电力系统展示厅、长沙橘子洲零碳能源体验厅、湘江科学城展示厅,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样板工程”。

  比如在长沙橘子洲,将结合景区现有小火车线路,建设500千瓦时分布式清洁能源和购买575万千瓦时绿电,打造洲内零碳体验路线。

  根据湖南“三步走”计划的“后两步”,2030年至2045年,煤电缓慢退坡,新能源逐步成为装机主体,进入多元电力供应主体阶段,湖南新型电力系统总体形成。2045年以后,新能源逐渐成为电力电量供应主体,电力系统碳排放大幅下降,支撑全省碳中和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而这,也体现了湖南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绿色”逻辑。

【责任编辑:孟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