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日前,TÜV莱茵发布《氢能及燃料电池全产业链白皮书》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与能源转型日益迫切的背景下,氢能这一清洁高效且可再生的能源载体,正逐步成为引领未来能源变革的重要力量,为全球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新的路径。预计到2030年,中国氢能年产量将达53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和氢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氢能产业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电解水制氢技术的迭代日新月异,尤其是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绿氢技术,正逐渐成为产业关注的焦点。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认为,未来,光储氢扮演的角色将越来越重要,将支撑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氢是重要储能方式
TÜV莱茵全球电力电子产品服务副总裁兼大中华区太阳能与商业产品服务总经理李卫春表示,绿氢制备通过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电力进行电解水过程,不仅能大幅减少碳排放,还为未来能源系统提供更清洁的解决方案。
李卫春认为:“光储氢的发展不是割裂的。氢支撑了光伏和储能产业的进步。近年来,光伏发电装机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化、商业化发展愈发成熟,给储能和氢能产业创造了新的应用空间,带动了储能和氢能需求的快速增长。”
TÜV莱茵大中华区产品服务事业群副总裁夏波指出,新型能源体系下,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电力会有多种使用途径,制氢是其中的一种。“实际上,氢能是能源的存储介质,和电化学储能殊途同归,是一种重要的储能方式。能源转型给可再生能源和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提出,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不断扩大,调峰调频、长时储能成为必需,氢能有望成为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能源形式。同时,氢能产业的发展将助推新能源产业创新和技术突破。
多元消纳不可或缺
在业内人士看来,光储氢协同发展对提高新能源利用率将起到积极作用。
随着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加速建设,我国可再生能源高速发展。行业内有测算显示,若以目前在建、核准、批复新能源总规模计算,2025年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可能下降,面临挑战。而当储能规模在新能源装机中的渗透率超过30%,新能源利用率增长将明显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可以支撑电网,促进新能源消纳,提高系统调节能力,提升电力安全保障水平,但随着储能规模持续增长,可利用电量或逐渐减少,新能源利用率可能出现增长率逐渐下降的情况。因此,发展“光储氢”协同的多元消纳方式不可或缺。
“现阶段,碱性电解槽更适合中国发展情况。中国新能源发展规模大,电解制氢体量大,且需要储氢,碱性电解槽能满足需求,是非常好的选择。”李卫春说,“从技术角度看,技术路线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具备了发展潜质。未来,产业内企业需要考虑的更多是性价比问题,寻找最能提质增效的技术方向。”
光伏企业积极布局
随着需求显现,氢能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李卫春说:“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清洁能源发电成本快速下降。光伏电力经济性和竞争力开始显现,为绿氢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中国频频发布相关政策文件引导、支持氢能产业发展,多个示范区和工业园区项目落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初,中国已有76个氢能产业园区项目落地。”
《氢能及燃料电池全产业链白皮书》指出,预计到2060年,中国氢产量可达1亿吨,创造规模高达5万亿元级别的巨大市场。
不过,有色金属分析平台SMM分析称,氢能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与成熟的光伏行业相比,氢能参与者较为分散;随着光伏与氢能的耦合关系,一些头部光伏企业开始进入氢能市场。
李卫春认为:“如今氢能产业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在供应链、应用等方面面临一定挑战,需要全产业共同努力。作为第三方专业机构,我们也希望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标准制定和技术方案落地支撑企业发展,规避潜在风险。”
夏波表示,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投资氢能,未来技术和产业将不断推陈出新,氢能产业发展预期积极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