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要说中国企业面对的国际贸易“碳壁垒”,欧盟新版“电池法案”必然绕不过去。
欧盟新版《电池与废电池法规》已于去年8月18日正式生效。该法案规定,自2025年2月18日起,进入欧盟市场的动力电池都需要起草碳足迹声明;在未来,超过碳足迹最高阈值的电池产品还将禁止进入欧盟市场。
虽然目前尚未设定,但“碳足迹最高阈值”就像是一把悬在电池企业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不由得让人倍感压力。
因此关于动力电池碳足迹的具体计算方式也就成了电池企业关注的焦点,而与之相关的配套法案——《电动汽车电池碳足迹计算规则》,一直到今年4月才出具征求意见版本。
来源:European Commission
然而,该版本的内容却让国内外诸多从业人士始料未及。在4月公布的《电池碳足迹计算规则》征求意见稿中,以法国为代表的一方对动力电池碳足迹计算设定了严苛的条件,仅认可电力直连和国家平均电力消费组合两种方式。
国家平均电力消费组合指企业所在国电网整体的碳排放因子占比;而直连则代表根据直连电力类型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实际排放强度。
这意味着动力电池企业无法通过签署PPA(电力购买协议)购买绿色电力或者购买绿证等绿色能源属性证书来降低电力消费的碳足迹。
这与此前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JRC)起草的动力电池碳足迹规则报告(CFB-EV)、工业电池碳足迹规则报告(CFB-IND)都不一致。JRC是负责为《电池法规》制定有关电池碳足迹 (CFB) 二级立法的技术支持单位。
欧盟中国商会在注意到该草案之后也对欧盟委员会提出,草案中的电力建模方式只有全国平均消费组合和直连电力,可能不利于基于真实购电情况的核算。
而德国的反应则更加强烈。据Focua Online日前报道,德国政府致信欧盟委员会强烈反对法国主导的新草案。德国认为该草案可能会使电池生产工厂在德国的“落户”和扩产变得更加困难。
德国政府在信函中警告称,碳足迹计算方法和阈值不应损害欧盟成员国的电池生产投资,但应有助于“区分清洁的欧洲生产和第三国不太环保的电池”。
由于德国与法国的分歧不断,原本预计应于今年8月生效的《电池碳足迹计算规则》仍存变数。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负责《电池碳足迹计算规则》法案起草的欧盟委员会内部市场委员蒂埃里·布雷顿(Thierry Breton)突然高调宣布辞职。
据卫报报道,布雷顿的辞职原因主要是因为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生了争执。
刚于6月获得马克龙亲自任命第二任期的法国委员布雷顿,9月16日社交平台X上发帖表示,冯德莱恩在欧盟的治理“令人质疑”。
很难想象,这位欧盟绿色转型的积极推动者、欧盟产业政策的主导人5月还在领英上发表文章,呼吁欧洲应该在清洁技术上“亲自动手”,发展工业制造能力。
法国欧盟委员和欧盟议会主席的龃龉还倒是其次,但这样一来,《电池碳足迹计算规则》最终法案何时出台、计算方式会走向何方,会不会回归JRC的建议,仍然是个未知数。
财新社认为,法国欧盟委员布雷顿的离任将导致欧盟《电池碳足迹计算规则》的正式出台被无限期推迟。
回看整个事件,为什么法国和德国之间关于电池碳足迹计算的矛盾会如此鲜明?
矛盾的焦点还是得回到电池碳足迹的计算方式上。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和欧洲电池制造商协会(Eurobat)批评草案的重点在于电池碳足迹计算的电力模型,德国企业认为该模型会导致位于德国的电动汽车电池工厂与其他二氧化碳排放量较低的欧盟国家电池工厂相比处于劣势。
由于只认可电力直连和国家平均电力消费组合,那么国家平均电力碳足迹数据就至关重要。这相当于在德国投产的电池厂的产品碳足迹要高于法国等电力碳足迹更低的国家,也就对应更高的碳成本。
这是因为在整个欧盟的电力排放中,德国的电力排放是最高的,同时德国也是欧盟最大的火力(煤炭)发电国。
根据能源智库EMBER的统计,2023年德国火电(煤炭)发电量为132TWh。波兰紧随其后,2023年火电(煤炭)发电量为103TWh。
2023年,仅德国(29%)、波兰(17%)和意大利(13%)三个国家就占了欧盟电力排放的半壁江山。
来源:EMBER
与之相对的是,法国则在欧盟独树一帜,法国支持了欧盟17%的电力需求,但到2023年法国仅占欧盟电力排放的4.4%。主要原因是法国的电力结构中75%以上都是核电。
从碳排放强度来看,德国、波兰、捷克、意大利还有荷兰的电力排放强度均高于欧盟平均值。而这几个国家也正是以直接购电协议(PPA)和绿证等方式削减碳足迹中电力排放的支持者。
来源:EMBER
所以,可以说欧盟内部对《电池碳足迹计算规则》征求意见稿的分歧,正体现了欧盟不同国家电力结构的差异。
目前来看,欧盟电力结构中占比最大的其实是核电,2023年,欧盟核电发电量为619 TWh,占欧盟发电份额的23%。
来源:EMBER
而法国、西班牙、瑞典等国的强项正在于核电。此外,瑞典和法国还是欧盟最大的两个水电发电国。据悉,这些国家平均电力消费组合碳足迹集中在0.1-0.3 kg CO2/KWh之间。而德国、波兰、意大利等国的碳足迹数值集中在0.3-0.6kg CO2/KWh之间,是前者的两倍。
所以,一旦《电池碳足迹计算规则》征求意见稿中的计算方式落实,以德国为首的高电力排放国家将处于不利地位,尤其是在吸引海外电池企业投资方面。
何况德国还是老牌汽车大国。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在接受《新奥斯纳布吕克报》采访时表示:“这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德国的电池生产将无法进行。”她希望“德国政府能尽快采取强有力的统一干预措施”。
此外,德国政府认为,中国是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远高于欧盟平均水平的第三大国,据Focus报道,中国电力生产碳足迹要比欧盟平均水平高出一倍。如果该草案实施,还会影响德国车企继续从中国进口性价比高的电池。
目前德国行业协会还在持续吁欧盟在碳足迹计算法规中考虑电力购买协议(PPA),即企业签署协议从可再生能源供应商处获得电力。
由于对核电持反对态度,德国大力发展了风能与太阳能。2023年,德国的风能与太阳能发电均列欧盟第一。在国家平均电力碳足迹方面没有优势,德国自然更希望可以利用PPA和欧盟绿证(GOs)这两种市场化手段减碳。
不得不说,由法国主导的《电池碳足迹计算规则》草案称得上是法国吸引投资的“阳谋”。
根据欧洲运输环境联合会最新数据统计,目前欧洲电池产能规划最大的是德国,共有358吉瓦时。德国作为全球汽车工业的发源地,有着庞大的汽车制造群,电池公司也有更强的意愿在当地建厂,直供当地车企。
图说:部分欧洲国家电池规划产能
来源:Transport Environment
包括特斯拉、大众汽车、宁德时代在内的车企都宣布了德国建厂计划。其中特斯拉(柏林)在德国的规划产能最高,达100 GWh。
而法国的电池产能规划为171 GWh,在欧洲目前排不到前三,西班牙(196 GWh)和匈牙利(215 GWh)的电池产能规划都比法国高。
主导《电池碳足迹计算规则》草案的法国前欧盟委员布雷顿在自己的任期当中数次呼吁发展欧盟自己的工业制造能力,不然欧盟就有可能成为净进口国,其中就包括到2030年将电池产业产能提高7倍。
不认PPA和绿证等市场化手段,目的就是促使海外电池企业到当地建厂,不只是到欧盟,更是到法国。德国自然无法袖手旁观。
至于《电池碳足迹计算规则》的最终发展,或许规定仍有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