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主管/主办: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
让你掌握储能产业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频道 > 工业节能与能效产业  返回

得钴矿者得天下? 看电动车电池背后的资源博弈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搜狐汽车 发布时间:2018-10-1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从内燃机到电驱动系统的过渡时期,生产高效电池的公司非常重要。这对于延长电动车辆的行驶距离息息相关。由于全球对电动车电池的需求,LG化学,三星SDI和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SK Innovation正在崛起。在中国最有名的当属宁德时代,在电动车的到来趋势下,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

LG化学公司已向大众汽车提供电池,三星SDI供应纯电动版的大众高尔夫,宝马530e和保时捷Panamera Hybrid提供电池。 SK Innovation为起亚Niro EV生产电池。由于供需状况不稳定,以及原材料价格的因素,也导致各家电池公司的盈利状况好坏不一。

但是,电池生产需要的钴矿正在升级成为国家战略资源,美国和欧盟已将钴作为有争议的矿物进行管制,并阻止企业在有争议的地区开采矿物。目前各个国家都在保护自己的生态环境,在中国同样如此,作为钴的生产大国,中国也几乎在垄断着钴矿资源。

内燃机车辆越来越多地排放烟灰,并且环保车辆正在引起关注。意大利米兰市已决定在1月中旬禁止低于欧4排放标准的车行驶。德国的主要城市禁止低于欧5标准的车进入市中心。较高的燃料成本也受到更高效的环保汽车的青睐。当我们进入今年下半年时,油价正在上涨。由于油价继续对家庭造成负担,有些国家政府已决定今年减少10%的燃油税以刺激经济。

在需要高运营成本和燃油车限制的时代,环保型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近年来,氢燃料电力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环保汽车,但氢燃料汽车还上配备了大容量电池。

锂离子电池重要的原材料是锂,但钴也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添加剂。锂离子电池的内部由电解质和正极(+)和负极( - )组成。将石墨(碳)置于阴极上,并将锂金属氧化物(LiMO2)置于阳极(+)上。这些电池中的大多数使用钴酸锂(LiCoO2)作为阳极材料。还要添加钴。然而,随着最近钴和锂等稀有金属的价格飙升,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一直在损害生产。

环保型电动车中最重要的电池由世界知名公司生产。这包括韩国 LG化学,三星SDI和SK Innovation正在向中国以外的世界供应电池。 LG化学公司于4月4日与大众汽车签订了供应电池的合同。 LG化学还向现代kona和日产的第二代E +车型供应电池。 Niro EV配备了SK Innovation的电池。三星SDI为大众电子高尔夫,宝马530e和保时捷Panamera混合动力车提供电池。

去年9月28日,钴的价格降至每公斤62美元。但是到今年3月30日,钴的国际交易价格为每公斤94美元,为历史最高水平。波动幅度还是很大的。几年前,钴的价格每公斤不超过30美元,但自2017年第四季度以来,每公斤价格上涨到60美元。就是因为钴是制造电池最重要的原材料,目前对电动汽车的需求远远高于生产。有很多人在等着预约购买电动车。汽车制造商也很无奈。

除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和中国制造的电池外,松下也生产很多电池。 LG Chem排名第二,三星SDI排名第四,SK Innovation排名第六。由于中国政府的补贴政策,电动汽车和电池生产公司获得了很快发展。宁德时代就是其中知名的电池生产公司,比亚迪独立运营的电池工厂在2020年可以实现50Gwh的规模。特斯拉在美国内华达州Giga Factory与松下合资的电池工厂年产量为20GWh。

目前,中国已制定了政策保护国内矿产物的开发。并且也限制出口。获得了政府补贴的电池生产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也比没有获得很多补贴的外资企业发展要更顺利。并且中国电池生产企业也已经把目光瞄准了欧洲和印度市场。

中国在内蒙古拥有一座锂矿,并在中国公司已经在刚果拥有钴矿。目前锂的情况全球的供应趋于稳定。但是地球上有一半以上的钴矿都储存在刚果。目前中国的公司已经在刚果开采钴矿并且运往中国国内深加工,因此中国获得了稳定的钴供应,而其他电池制造商则别无选择,眼看着钴的价格不断升高。因此也有不少电池制造商正在开发从废旧电池中提取钴的技术。

随着对电动汽车需求的增加,高效电池在电动汽车零部件中的价格最高。但是到目前为止,能够确保稳定的供应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因此不少公司还在试图减少钴的使用,采用其它非金属材料代替,但不管如何,目前情况下,中国是占有先机的。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