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主管/主办: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
让你掌握储能产业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频道 > 头条  返回

宇宙光伏发电 2030年后商用化?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日经技术在线 发布时间:2013-02-0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推进大型光伏发电设施计划。这种设施通过设置数万块太阳能面板,来达到百万瓦级发电规模。在宇宙扩大设施规模的研究也在推进之中。“宇宙光伏发电系统”可在宇宙中进行光伏发电,并将电力输送至地面(图1)。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计划最早于2017年度发射具有2kW发电能力的实证卫星。
 

图1 宇宙光伏发电系统示意图在地球轨道上设置太阳能面板等装置,利用微波或激光向地面输送能量。(图:JAXA)

  在太空中,太阳光不会像在地球上那样因大气吸收而减弱,也不会受到天气的影响。而且,如果将光伏发电系统设置在日照时间最长的静止轨道上,就基本不会转到地球阴影里,可以持续不断发电了。发电量也可达到地面的5~10倍。

  宇宙光伏发电系统是1968年美国的彼得·格拉泽(Peter Glaser)提出的概念,日本于1990年代初期在宇宙科学研究所(现JAXA)的主导下组建了研究小组。目前,JAXA与经济产业省下属的宇宙系统开发利用推进机构(J-spacesystems)正致力于无线电力传输及卫星技术的开发。日本政府在2009年制定的“宇宙基本计划”中,提出了力争在今后10年内使其走上实用化道路的目标。

  利用5.8GHz频带电波传输电力

  宇宙光伏发电系统大致分为两类,分别是以微波传送太阳能的方式和以激光传送的方式。前者以微波传送太阳能面板提供的电力。而后者利用太阳光激发激光,然后向地面传送,通过向海水中的光催化剂照射这种激光等方法,生成燃料电池的燃料——氢气。尽管尚不清楚哪种方式会成为主流,但研究历史较长的微波方式目前在试验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采用微波方式的宇宙光伏发电系统的大致原理如图2所示。整个系统由太阳能面板和三个子系统构成。分别为(1)微波发生系统、(2)发送天线(宇宙天线)、(3)微波接收天线与电力转换系统(整流天线)。微波频率考虑使用5.8GHz频带。
 

图2 微波方式宇宙光伏发电系统的大致原理

  利用微波发生器将太阳能电池的直流电转换成微波之后发送出去,通过整流电路将地面接收的微波重新转换成直流电。发送微波时,从接收端发送指示信号来通知准确的位置。

  首先,将太阳能面板提供的直流电转换成微波。被人们看好的微波发生器是一种电子管即磁控管。这是因为其构造简单,可以输出高效率微波。而且,宇宙天线可利用放大器将发生器产生的微波传送至天线。放大器考虑使用可高频运行的GaAs类元件、GaN类元件及SiC类元件等。

  宇宙光伏发电系统使用相控阵天线(Phased Array Antenna)向地面发送放大的微波。相控阵天线是气象雷达及飞机雷达等采用的技术,将多个小型天线排列在一个平面上。其特点是,即便不通过机械方式改变天线的朝向,也能通过错开每个天线的电波相位,精密地控制无线电波的波束角。

  进行一般通信时,为了向更多的人发送信息,需要在大范围内发送低密度电波。但微波送电方式为了有效发送能量,需要将电波集中在地面目标(整流天线)上。因此,必须采用能够精密控制波束角的相控阵天线等技术。但这种天线的控制非常困难,因为是由小型天线构成,部材成本也很高。宇宙光伏发电系统必须设置几十亿个小型天线。因此,作为可减少天线数量的替代技术,最近业界正在考虑采用无线LAN等使用的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

  宇宙天线可向接到指示信号(用来通知整流天线位置)的地方照射电波束。在照射的电波束中,90%以上的微波会到达整流天线。整流天线利用二极管对这些微波进行整流,再利用滤波器进行平滑处理,然后转换成直流电流。

  2030年后商用化?

  从JAXA的开发蓝图来看,首先将在地面上进行数千瓦送电实验。然后,在距离地面400~500公里的低轨道上设置篇首提到的小型卫星式发电系统,评估大气等的影响及安全性。还将实施百万瓦级发电系统实验,并在国际空间站附近进行大型结构体组装技术实验。计划在2030年以后,作为商用系统,在距离地面3.6万公里的静止轨道上设置相当于一座核电站的1吉瓦(GW)规模发电系统(图3)。

  宇宙光伏发电系统的诞生地美国也在推进实用化进程。2007年公布了由美国能源部(DOE)制定的开发计划方案,因2008年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推出了促进导入可再生能源的“绿色新政”,宇宙光伏发电进一步受到关注。200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型电力运营商PG&E与美国风险企业Solaren签署合约,收购其构建的宇宙光伏发电系统提供的电力。计划从2016年开始收购15年。

  研究微波送电技术的京都大学生存圈研究所教授篠原真毅表示:“前几天还接到了美国宇宙光伏发电系统风险企业的咨询。民间似乎也在积极行动。”
  
  安全性能否确保万无一失

  尽管宇宙光伏发电系统看到了实用化的曙光,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图4)。比如,需要建造长数百米~1公里的宇宙天线。在太空建造如此巨大的结构体可以说是史无前例。此前人类在宇宙中建造的最大构造体是国际空间站(ISS),它也只有73米×108.5米×20米左右。需要开发结构设计及材料等方面的新技术。此外,安全性和建造时的运输成本也是大问题。不少人尤其担心宇宙光伏发电使用的微波的安全性。

  微波的安全性大多根据单位面积的能量密度(mW/cm2)来衡量。生物安全标准为1mW/cm2。宇宙光伏发电使用数公里×数公里的超大型整流天线接收微波,所以可在接收部附近降低能量密度,使其减小至不会对生物体带来影响的范围。但是,这种安全性以“理论上可以实现”为前提,吉瓦级大规模系统发生意外情况的风险并非为零。

  如果宇宙天线的电波束失控,导致部分地方能量密度非常高的话,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另外,飞机仪表及电子设备等就连受到能量密度极小的(μW/cm2)手机电波干扰,也有可能出现误动作。如果碰到能量密度很高的电波,这些设备会没有问题吗?这是稍有不当就有可能转变成军事武器的系统,所以更需要采取万无一失的安全措施。而且,成本方面,“建造成本是否真的能够与最初的推算吻合”以及“能否取得与建设成本相符的收益”等,还需要从多个侧面进行验证。
分享到:

关键字:宇宙 光伏 发电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