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电能质量管理 保障电力可靠供应-中国储能网
2024 04/23 10:21:56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强化电能质量管理 保障电力可靠供应

字体:
作者:张文战

  中国储能网讯:2023年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电能质量管理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自2024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指出,保证电力系统电能质量是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电力用户的共同责任。电能质量管理应当遵循“标准指引、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发电、供电和用电各方应在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的全过程贯彻电能质量主动防治的理念。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认真分析新形势、准确把握新方向、积极探索新实践,进一步健全电能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管理机制、落实保障措施,确保《办法》全面准确贯彻执行,推动电能质量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保障电力优质可靠供应。

深刻认识电能质量管理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内蒙古地区风力、光照资源可开发量处于全国前列,在国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及内蒙古自治区“两率先,两超过”的战略背景下,内蒙古电力系统电源与负荷结构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地区新能源加快建设投产,2023年,内蒙古电网新能源装机超过5200万千瓦,提前两年实现新能源装机超过火电的目标,电网由传统可控连续出力的煤电装机占主导,向强不确定性、弱可控出力的新能源发电装机占主导的模式转变。新能源电力系统过载能力低,对频率和电压偏差的耐受能力不足。电力系统面临着电压和频率调节支撑能力弱、源荷功率波动性大、电能质量指标越限等一系列全新的挑战。

  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不确定性的特征,导致电力系统电压波形发生偏差。高比例电力电子化器件输入电网的谐波不断增加,不仅增大电力系统损耗、降低生产工效和工件质量,而且对电网控制保护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增加和放大电网谐振,诱发谐波过电压、过电流。新型电力系统的“双高”特征使电网电能质量管理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类精密制造、数据中心等高科技产业的落地,对电网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内蒙古地区存在大量高载能用户和电气化货运机车,对电网电能质量造成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全面落实《电能质量管理办法》的任务与要求

  《办法》要求,对接入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干扰源制定更加完善的评估审核机制。在可研规划评审阶段,对所涉发电企业的电能质量预测评估情况、在线监测设备配置、电能质量防治措施,以及在验收和试运行阶段的电能质量监测评估结果、电能质量治理情况审核制定详细的准则。在生产运行阶段对所涉企业的电能质量指标实时监测。《办法》要求,对不符合规定的发电设备采取相应措施。

  输配电电能质量管理是电网企业电能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电能质量的保障离不开电能输送、分配、使用的各个环节,电能质量问题已经不仅仅是电力系统生产运行的技术问题,而是已经涉及社会、经济、生产和资源配置等各个方面。电网企业应完善电能质量管理,进一步规范工作组织措施及管理流程,确保《办法》有效实施,准确、及时、完整地向国家能源局、地方各级电力管理部门报送电能质量信息。同时不断完善网架结构,加大对电网设备的更新改造力度,优化运行方式,提高电网适应性。加强全网电压无功和谐波技术管理,建立健全技术档案,充分开发应用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合理探索利用电力交易市场机制,研究电能质量评价标准和“按质定价”的电能交易方式。

  用户既是电力的获得者和使用者,也是电能质量管理的参与者。为落实《办法》要求,应对不同电力用户进行分类。重点加强电能质量干扰源用户的管理,在使其对系统干扰处于限定范围的前提下,为其提供可靠的电能供应。同时响应电能质量特殊要求的用户,对其电能质量需求进行量化分级,积极探索对电能质量有特殊要求的用户提供定制服务,满足其高电能质量要求,推进用电营商服务环境高质量发展。

强化电能质量管理的思考与展望

  为保障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稳步推进,同时应对日益严重的干扰源,内蒙古电网紧跟形势,从加强专业技术支撑、发挥科研引领作用、强化技术服务等方面入手,着力形成覆盖全过程的标准化电能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办法》的全面落实和有效执行。

  提升专业保障能力,提供坚强技术支撑。建设国家认可、国际互认的CNAS实验室资质体系;开展便携式仪器、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的性能检测服务,对各发电、供电企业和用户侧的设备进行定期有效核查;丰富各类电能质量现场技术手段,开展全网电能质量普测和大型干扰源专项测试,同时为地区发电企业和用户提供电能质量测试服务,全面细致监测分析电网电能质量状况;开展电能质量预测评估,为新能源场站接入电力系统提供必要依据;不断加强各类电能质量事件事故分析能力,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建设覆盖全流程的电能质量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技术监督服务,职能覆盖60余家火电企业,130余家新能源场站、抽水蓄能和储能电站,以及各供电分公司;紧密结合《办法》对监督细则进行修编,通过年度春查、年底考评,促进落实整改;以工作月报、季报、年报的形式,形成电能质量常态化管理机制;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有效落实《办法》对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的全过程电能质量管理要求。

  发挥科研引领作用,开发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建设全网电能质量监测管理系统,对各类电能质量事件进行专项分析,为电能质量治理提供辅助决策;将生产运行管理工作开发为平台功能模块,实现电能质量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开发配电台区电能质量协同治理控制系统,实现配电台区电能质量监测、评估、治理全流程呈现,为台区用户解决突出的电能质量问题;开展分布式光伏并网消纳、集群调控与区域电能质量提升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应用,为应对内蒙古地区分布式光伏快速发展面临的电能质量考验打好提前量;探索新型调相机、构网型储能、超高压磁控型高抗等新装备应用,积极开展新装备投运的电能质量专项试验,为新装备的推广和应用积累技术经验。

  为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指导。强化用户侧的服务指导。积极组织《办法》宣贯,发挥电机工程学会、电科院等单位的专家技术优势,开展《办法》的解读与培训;提出以“安全化、质效优”为目标的干扰性用户管理创新工作,系统化调研分析电网面临的全链条过程中的电能质量问题,瞄准以干扰源为问题导向的管理需求方向;不断加强干扰源的信息化管理建设,以科学的方法建立标准化的干扰源识别技术;协同发电企业和用户,加强电能质量管理与问题分析治理能力建设;利用电力工业技术监督服务平台,组织技术力量,开展电能质量技术服务和指导;协助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地方各级电力管理部门,督促落实发电企业、电力用户电能质量治理的各项措施;确保《办法》各项管理要求有效落地实施,更好地服务于内蒙古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孟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