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善弈者如智者,以敏锐的眼光着眼未来,把握发展规律,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推进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更大的成就。”
营收突破10亿元,同飞股份用了20年,营收突破18亿元,同飞股份用了不到1年。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三年前同飞股份决定在储能温控领域发力。
入局储能温控领域的三年里,同飞股份营收复合增长率为44.44%,在工业温控行业已披露2023年年报的企业里,同飞股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佼佼者。
营收“三连增”
三河同飞制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同飞股份”)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国内领先的工业温控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致力于为储能、智能装备制造、半导体制造设备、电力电子、数据中心、氢能、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等领域提供专业温控产品,并不断拓宽产业化发展之路。
2021年,同飞股份在深交所上市,也正是这一年,同飞股份开始发力储能温控领域。
此时入局,“恰逢其时”,因为此后的3年里,国内外储能市场集中爆发。
2021年,欧洲能源危机带来户用储能需求爆发,2022年开始的俄乌战争更加刺激了国外市场的户储需求。
另一方面,中国储能市场也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仅2023年上半年,新增的新型储能装机量是过去10年装机的总和,另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储能累计装机功率约为83.7GW。其中,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功率约为32.2GW,同比增长196.5%。
随着储能电站装机规模的增加,安全性问题也为储能温控赛道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在储能系统中,温控系统所占成本不足5%,但其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储能电站事故频繁发生,锂电池热失控成为储能电站事故的重要诱因之一,温度控制是避免锂电池热失控的重要因素。
在储能系统中,一般由电池管理系统(BMS)实时监测电池数据并调整热管理策略,而温控系统在接收相关信号后通过调节设备参数,使储能系统内部温度保持动态稳定,从而保证电池组的安全运行。
在下游储能需求的带动作用下,原始赛道为数据中心温控、工业温控、汽车热管理的企业纷纷入局储能温控市场。
从工业温控切入储能温控,同飞股份有着先天优势。
同飞股份高级销售经理马艳杰介绍,同飞股份工业温控技术是电化学储能系统中热管理的核心技术,温控系统通过冷却液或空气为储能电池电芯散热或加热以精准控制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温度的均匀性,保障储能系统安全可靠地工作,并延长储能电池的工作寿命。同飞的储能温控产品不仅满足了常规应用需求,更能在高海拔、高盐雾、极寒等极端环境中稳定运行。
在储能领域,同飞股份为客户匹配了液冷和空冷产品,通过精准控温、高可靠性、高安全性、温度均匀性等综合优势进一步拓展储能温控产品市场。
同时,随着液冷温控产品逐渐成为趋势,占比逐步提升,同飞股份推出了集装箱变频液冷单元系列、工商业变频液冷单元系列、壁挂式变频液冷单元系列等储能液冷温控产品。
在布局储能温控市场3年的时间里,同飞股份营收和净利均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营收复合增长率达44.44%。
年报显示,同飞股份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8.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3.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2.69%。其中2023年公司储能温控领域的营业收入约为9.04亿元,较2022年增长472%。
公司业绩的显著增长得益于公司在储能和半导体温控市场的深入拓展,公司业务持续增长,特别是储能温控业务的大幅增长,使得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实现快速增长。
除了敏锐的市场判断力和技术研发实力,科技创新为同飞股份的业绩增长提供了助力。
年报显示,同飞股份2022年、2023年研发费分别实现了69%、78.37%的高增长率。截止2023年底,公司累计拥有专利190项,软件著作权45项,拥有研发人员 259 人,占员工总数的 13.34%。
另外,同飞股份公司与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多家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持续开展产学研合作,顺利开展河北省工业制冷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省工业制冷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先进储能装备热管理系统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的建设运行工作。
通过不断丰富和完善产业布局,同飞股份形成了液体恒温设备、电气箱恒温装置、纯水冷却单元、特种换热器四大产品系列。
其中,液体恒温设备因具有温升低、温度均匀性好、能效比高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储能系统电池电芯的温度控制;电气箱恒温装置应用于储能电芯的温度控制及除湿。
拥抱变化 深度绑定
储能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带来了储能下游需求市场的繁荣,也使得储能各细分领域的“内卷”也异常激烈,卷技术、卷价格、卷产品成为储能从业人员的普遍感受。
常年参加国内外展会的马艳杰表示,温控行业同样“卷”,“前几年展会上参会的温控企业只有几家,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这个赛道,展会上看到的友商多的时候有30多家。”
当前,储能温控市场参与者主要由具备技术相似性的行业参与者跨行业切入,起步较早、项目经验丰富的头部储能温控厂商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但想要在长期的竞争中胜出,考验的是储能温控厂商整体温控系统的设计与集成能力。
下游电芯企业、集成商关注可靠性,倾向于已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产品可靠性得到实际项目验证的温控厂商,储能温控厂商则需要在产品/方案设计环节与客户保持深度沟通,增加客户粘性。
面对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同飞股份的打法是洞察市场变化,自主创新、与客户深度绑定。
马艳杰介绍,同飞股份每年会综合考虑资本情况、经营状况、下游市场需求及技术发展方向等因素稳步增加研发投入资金规模,形成了自主创新为主、合作创新为辅的创新机制;并且公司参与部分下游客户的产品研发,协同设计技术方案,通过技术创新为客户创造价值,增加客户黏性,从而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
比如,同飞股份参与一些头部电芯、集成、PCS厂商个性化产品定制,实现与优质客户深度绑定。
“现在市场上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客户要求电芯冷却和PCS冷却集成一个设备里”,马艳杰介绍,由于电芯冷却和PCs冷却方式不一样,集合到一个设备里,需要共用一些零器件,这就需要高度集成能力,通过自主创新,同飞股份在保证制冷机外形、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在机体内增加一组换热器和一个水泵,形成交直流供冷一体设备,满足市场需求方向发展。
2023年,同飞股份凭借现有优势,成功拓展了宁德时代、阳光电源、中国中车、中创新航等业内优质客户。
随着光电、风电等接入电网的比例越来越高,GWh储能项目增多,储能系统向大容量、高倍率方向演进,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储能电池厂商和系统集成商将电芯和系统容量推向新的高度,多家企业推出500+Ah储能电芯及20尺6MWh储能系统,液冷方案也逐渐增多。
对于同飞股份而言,这是温控企业的市场机遇。
在今年的十四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上,同飞股份展出了新款集装箱变频液冷单元,该产品针对大规模储能系统应用场景量身定制。
产品配套3-5MWh储能系统,在西藏华电林周光伏储能电站高海拔5MWh储能液冷项目、哈尔滨国能通河极寒15MW/30MWh储能液冷项目、内蒙古代力吉100MW/200MWh储能空冷项目等多个高海拔、极寒地区实现了项目验证,适用环境温度范围达-45℃~55℃,适用海拔高度可达4500m,助力客户实现储能系统在各类极端环境下的安全稳定运行与最长服役周期。
相比较风冷方案,液冷散热效率更高、温差控制更优,但无可避免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同时需要考虑冷却介质泄露的风险。
管路漏液会影响系统稳定性,也是行业长期存在的痛点,同飞股份自主研发的焊接设备在焊接管路方面有较高的精度和密闭性,通过多项自动焊接技术能够有效避免漏液问题,从而减少故障率,提高系统稳定性。
作为液冷技术的一个分支,浸没式液冷通过将储能电池浸没在绝缘冷却液中,实现对于电池的直接接触式液冷,具有有更高换热效率、更好的均温性以实现电池更长的寿命。
去年以来,南瑞继保、易事特等多个公司已经推出全浸没液冷储能系统产品,与此同时,一些沉浸式液冷项目也相继落地。
尽管浸没式液冷因成本较高以及后期维护困难等问题现阶段难以广泛应用,但对于这一块市场,同飞股份也做了提前布局。
年报显示,2023年,同飞股份的研发投入项目中包含了浸没式储能液冷温控系统的研发,另外还包括样机制冷量为200kW的直挂式大容量储能液冷系统;符合环保法规要求,满足国内外市场发展需求的基于R32 冷媒的集中式储能液冷系统等的新项目的研发。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欧美的冷媒限制法规,同飞股份推出了内装式5kW液冷产品、3kW插框式液冷产品等多款新冷媒替代产品。
产品应用在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
在同飞股份的管理策略中,“236”创新管理模式,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围绕“服务+创新”2 个中心,为客户和相关方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诚信履约、增值服务;全面创新管理、技术、营销、服务的模式。
设立“采购+生产+售后”3 个闭环控制,对采购物资质量的全闭环控制;对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进行全闭环控制;对售后服务质量及信息全闭环控制,严格质量管理,持续践行质量文化理念,全面保证产品质量。
在“技术方案+供应链+生产链+人员+安全环保+客户体验”6 个关键环节设置控制点,注重技术方案评审控制;供应链的准入控制;对人员素质、技能、责任心、质量和安全意识的培养;对生产设备、工作环境、产品是否满足“安环”要求定期检查;关注客户体验的结果反馈,为持续工作改进提供依据。
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温控专家是同飞股份的愿景,目前,同飞股份在中国境内设立了17个办事处,同时在公司全球化市场战略的布局下,同飞团队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及售后服务网络的建设,已在亚洲、欧洲、北美、澳洲等地建立了售后服务网点。
“同飞股份的服务网络将会遍及世界各地,始终践行‘产品应用在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的目标,承诺国内1000公里以内12小时内到达项目现场、国内1000公里以外24小时内到达项目现场。”李子珅介绍。
对于未来三年的发展,同飞股份在年报中锚定了方向,即坚持精品战略、国际化战略、产品线延伸战略,在储能领域继续夯实储能领域温控业务,扩大业务规模,在发电侧、电网侧以及用户侧等领域进行布局,进一步满足全业务、全场景和个性化定制服务的应用需求。
为匹配公司的战略布局,同飞股份陆续推进项目建设,持续布局规模化生产,公司募投项目“精密智能温度控制设备项目”、自筹资金建设“智能流体控制设备项目”均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同时,为满足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和产能布局的需要,加快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公司投资建设“三河同飞制冷股份有限公司储能热管理系统项目”已完成主体及围护结构。
资料显示,该项目总投资5.5亿元,占地125亩,将建造8条生产线,达产后,年产能8万台套,主要面向储能等新能源市场对工业温控产品的需求。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在全球能源革命浪潮下,新型储能将全面提速爆发,温控市场将迎来更多的新机遇,同飞股份在储能温控市场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