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近日,笔者在查询企查查平台时注意到兰溪致德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约4335.78万人民币增至约4853.27万人民币。
新增安徽交控金石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无锡上汽金石创新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茅台金石(贵州)产业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11个股东。
据悉,成立于2023年8月的茅台金石基金由贵州茅台、茅台私募基金与金石投资共同设立,投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大消费等领域。在本次投资中茅台金石基金出资55.1亿元,其中贵州茅台认缴出资额50亿元,该笔投资标志着白酒“一哥”正式入局固态电池材料领域。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的代际更替,白酒企业开始面临增速趋缓问题,究竟该如何做好年轻族群的培育,为未来消费增长埋下伏笔?跨界成为了茅台“示好”年轻人的重要举措。
如果说茅台冰淇淋、酱香拿铁、酒心巧克力等产品的面世还算是在大家的情理之中,进军新能源的操作就真真算得上是意料之外了。对此有网友调侃到:“强劲对手‘酱香固态电池’来袭!宁德时代准备接招吧。”
现状:法拉第研究初步奠基 三大体系发展并驱
固态电池是指使用固态电解质代替电解液的锂电池,其诞生基础是20世纪30年代初法拉第的研究,该研究揭示了固体PbF2和Ag2S在高温下具有显著的离子导电性。到20世纪60年代德国科学家魏延和埃里希·坦普尔正式提出固态电池概念。
1990年,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开发了新型固态电解质:氮化锂磷氧,可用于制造薄膜锂离子电池。2011 年,Kamaya 等人展示了第一个固体电解质,能够在室温下实现超过液体电解质对应物的体积离子电导率。2017年,锂电之父约翰·班尼斯特·古迪纳夫推出了一款固态电池。
按照固态电解质用量的占比,固态电池分为半固态电池和全固态电池两大类别。半固态电池的电解质采用固液混合形态,电池中液体占比5-10%左右。本质上是液态锂电池和全固态电池的综合体。全固态电池完全使用固态电解质代替电解液。
按照电解质的种类划分,现阶段的固态电池主要分为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三大体系,这三大体系的性能优劣也十分明显。
国内:固态电池领域频繁动作 种子选手蓄势待发
对比电车、光伏、风电等竞争早已陷入白热化的新能源赛道,茅台选择切入的固态电池领域的确充满发展机遇,近期,国内多家在固态电池领域进行布局的企业也传来最新进展。
头部企业紧张布局的同时资本市场也加快了投入,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24年1-7月储能相关领域共14家从事固态电池业务的企业完成融资,有7起披露了融资金额,其中4起为亿元级,分别为:3月中科固能完成近亿元天使轮融资,5月瑞固新材获得超亿元天使轮融资,6月瀚宇新能源完成1.3亿元Pre-A轮融资,合源锂创完成亿元级的Pre-A轮融资。
海外:赶超中国锂电产业优势 固态电池背负重塑
乘着新能源汽车和新型储能的发展东风中国锂电产业迎来飞速发展的20年,而与之同时成长的制造业进一步助力了国产锂电池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开疆拓土。
如何赶超中国的锂电产业优势,进而抓住新能源大浪潮中的崭新机遇成为了海外各国的战略要点,固态电池的崛起恰逢其时。
争议:文字游戏or发展必经阶段 半固态电池属性难定
虽然国内外从业者都将固态电池视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未来重点,但在稳步推进过程中争议仍然无可避免,而行业最为关注的议题便是半固态电池究竟是不是固态电池?
4月8日,智己汽车正式发布全新纯电车型智己L6。智己汽车方面称,智己L6首发搭载“第一代光年固态电池”,这是行业首款量产上车的准900V超快充固态电池。
但智己L6固态电池的合作供应方,清陶能源联合创始人、总经理李峥透露,智己L6搭载第一代光年固态电池属于半固态电池。
半固态电池约等于固态电池?针对智己的这一手操作,有其他车企高管调侃是在“玩文字游戏”。更有网友吐槽“半固态就半固态,别打擦边球”。之后面对网友的追问,智己小编“白马是不是马”的回复,将半固态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提升到了另一个哲学高度。
在储能领域半固态电池的落地与应用倒是多了几分坦诚。今年上半年,冠盛股份宣布其控股子公司冠盛东驰拟在温州市投资新建半固态磷酸铁锂电池建设项目,达产后年产量约210万支。与此同时,科华数能也参与了全球首套原位固态化半固态电池电网侧大规模储能电站项目——浙江龙泉100MW/200MWh磷酸铁锂储能示范项目。
有观点认为,一半固态一半液态的半固态应该换称为更合理的混合固液电池。也有观点认为,学术界定义的半固态、固态、全固态,本身便保留了更多的解释空间。集中于定义的争论恰恰是陷入了企业营销陷阱的表现。
展望:半固态与全固态 全球竞争发令枪已打响
参考国产锂电池20年的飞速发展,半固态与全固态的全球化竞争预备期正在不断缩短,正如欧阳明高院士所预测的,全固态电池是下一代电池技术关键制高点,要防范颠覆性风险。2030年左右产业化突破可能性极大,国内要重视技术发展,谨防国外突发性变革。
对此,不少行业观点认为与其拘泥于半固态与全固态的属性之争,倒不如专注当下的技术发展与长线突破,毕竟现阶段半固态在新能源电池和新型储能领域的应用经验势必会在后期传导至固态电池的应用领域。
而随着以茅台为代表等其他跨界巨头的不断涌入,更多的人才资本的汇集,势必将助力中国半固态、全固态电池继续沿着锂电池发展的优势路径,在全球市场竞争中从一个胜利持续走向另一个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