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携手共谱能源合作崭新篇章-中国储能网
2024 09/09 11:27:11
来源:中国能源报

中非携手共谱能源合作崭新篇章

字体:
作者:王林 苏南

  中国储能网讯:作为中非深化合作的重要领域,中非能源合作政治基础稳固、制度框架完备,备受中非双方高度重视,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金秋时节,中非关系迎来新的历史节点——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9月4—6日召开。这是继中非合作论坛2006年北京峰会、2015年约翰内斯堡峰会、2018年北京峰会之后的又一次“大团圆”,也是中国近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活动。

  9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习近平主席指出,经过近70年辛勤耕耘,中非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面向未来,中方提议将中国同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将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和非洲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没有中非的现代化,就没有世界的现代化。未来3年,中方愿同非方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深化中非合作,引领全球南方现代化。

  围绕“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中非双方在本次峰会上确定中非关系新定位,宣布携手推进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共同擘画中非关系发展新蓝图。受访专家普遍表示,作为中非深化合作的重要领域,中非能源合作政治基础稳固、制度框架完备,备受中非双方高度重视,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推动高质量能源合作——

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无论是非洲第一大、世界第二大浮式液化天然气项目——莫桑比克科洛尔浮式LNG项目,还是南非最大可再生能源项目——红石10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电站,都是中非高质量能源合作的缩影。

  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2821亿美元,连续第二年刷新历史峰值。中国已连续15年稳居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2023年,中国机电产品成为对非出口的“主力军”,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同比分别增长291%、109%和57%。此外,中方与非洲国家共建10余个双边联合实验室或联合研究中心,在可再生能源、生态农业等领域开展联合研究。

  中非能源合作看得见、摸得着。“在电力方面,建设了几内亚苏阿皮蒂水利枢纽工程、马里古伊那水电站、赤道几内亚吉布劳水电站等一批项目,有效改善了非洲电力供给。”国家发改委区域开放司司长徐建平介绍,在标准互认方面,中国已与埃塞俄比亚、苏丹、摩洛哥、尼日尔、贝宁等5个非洲国家及非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签署8份标准化合作文件,实现了农业、能源、矿产、交通、气候变化等重点领域的标准互认和融合发展。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领域,能源在中非推动双边关系和合作共赢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外交学院经济学院教授闫世刚接受《中国能源报》采访时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推动中非在能源合作开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运输等领域的合作建设进程,对推动非洲国家摆脱能源贫困、提升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梁云凤认为,中非推动高质量能源合作,一方面会缓解非洲能源短缺,推动非洲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将促进中非经贸合作,提升非洲自主发展能力。“中非能源合作不仅限于能源领域,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如设备制造、工程建设等领域的合作,促进了中非之间的经贸往来和互利共赢。”

  谈及能源领域合作前景,梁云凤重点提及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非洲电力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提升电力输送和分配能力,解决清洁能源发电后的‘送电难’问题。同时,加强电网互联互通,推动非洲区域电力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此外,结合非洲光热资源优势和中国的新能源技术产能优势,加大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加强在氢能、智能电网等前沿技术领域的合作,推动非洲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梁云凤补充说,“新型光热发电、空储风电都可以成为中非下阶段合作的重点。同时,还应加大能源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并在绿色金融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闫世刚认为,下阶段,中非能源合作重点,是以中国—非盟能源伙伴关系等合作平台为依托,不断创新能源合作方式,提升能源合作层次,积极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共享的能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以提升非洲国家能源安全保障水平。“未来,需要以能源合作为主轴,继续推进中国与乍得、尼日尔、莫桑比克和贝宁等非洲国家在油气开发、炼油化工、石油装备制造领域的重大合作项目,探索加强能源产能合作运营新模式,推进集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管道运输、原油加工、工程技术服务及油品销售于一体的上中下游完整的业务链。”

打造“绿色增长引擎”——

“风光”、小水电一个都不能少

  习近平主席提出,中非要携手推进生态友好的现代化。绿色发展是新时代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中方愿帮助非方打造“绿色增长引擎”,缩小能源可及性差距,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共同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

  绿色能源作为重要的战略替代能源,对增加非洲国家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提升气候治理水平有重要作用。闫世刚向《中国能源报》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2020年8月—2023年12月,中国在尼日利亚、赞比亚、埃及等22个非洲国家共实施74个绿色能源建设项目,其中包括42个太阳能光伏项目、6个风电项目、8个水电项目和10个储能项目。

  龙源南非德阿风电项目是中国国有发电企业在非洲集投资、建设、运营为一体的首个风电项目,也是南非目前已投产的规模最大风电场。该项目总投资约25.5亿元,全部采用国产联合动力1.5兆瓦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4.45万千瓦,获得南非风能协会唯一优秀开发奖,是中非产能合作典范。项目年平均发电量达7.7亿千瓦时,年平均可利用率超99%,可满足当地30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自投运以来已累计为南非输送50多亿千瓦时清洁电力。

  由中国能建参与设计、建设的摩洛哥努奥三期150兆瓦光热电站,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工程项目,也是中国企业首次在海外承建的光热工程。项目于2015年5月正式开建,2018年10月20日顺利完成可靠性运行试验,获得业主的验收证书并正式投运,每年可为摩洛哥电网输送约5.3亿千万时的清洁电力,为超过100万户摩洛哥家庭提供清洁能源,改变了摩洛哥电力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风光”之外,小水电亦有合作亮点。根据《世界小水电发展报告(2022年)》,非洲小水电总装机容量为729兆瓦,估计总潜力为15714兆瓦,但开发率不足5%。

  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所长徐志峰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小水电是国际公认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可以成为中非清洁能源合作重点方向之一,大多数非洲国家对开发小水电资源有着迫切的现实需求。

  “非洲小水电装机容量虽然相对较低,但开发潜力巨大。近三年,非洲是全球小水电装机增长最快的地区。”徐志峰表示,“中国发展小水电的成功经验受到国际广泛关注和认可,可以在小水电能力建设服务、咨询开发方面与非洲持续深化合作,在符合各方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让中国小水电经验和发展模式为非洲提供借鉴和参考。”

  国际能源署的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非洲约有6亿人口尚未获得电力供应,更有超过10亿人口仍使用木材、木炭、煤油以及动物粪便等作为燃料,用明火和传统锅炉做饭。“非洲电力需求具有巨大空间,中国清洁能源乃至整个能源产业的发展为非洲国家提供了参考样本,非洲各国与中国在电力领域的合作潜力无限。”梁云凤说。

深化能源合作机制——

聚焦技术创新,加强金融合作

  绿色发展是中非未来三年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方愿在非洲实施30个清洁能源项目,建设气象早期预警业务平台,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设立中非和平利用核技术论坛,共建30个联合实验室,开展卫星遥感、月球和深空探测合作,助力非洲实现绿色发展。

  在中非核能及矿业合作领域,铀矿开发拥有一席之地。2019年,中核集团下属中国铀业收购纳米比亚罗辛铀矿,5年来,通过积极引入新技术和新设备,高效开展矿山延寿研究,这座全球运营历史最悠久、本已濒临关闭的大型露天铀矿山重新焕发生机——产量稳步提升且连年创新高、生产成本持续改善、盈利能力及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为中纳乃至中非合作树立了典范。

  罗辛铀矿只是中非能源及矿产领域携手共赢的缩影。近年来,中国石油、中国大唐、龙源电力、东方电气等众多能源企业带着技术、资金走进非洲。以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为例,中国大唐自2017年承接中国政府对该国电力援助项目以来,共派驻4批17名技术专家,跨越14000公里开展电力技术援助工作,改善了该国电力供应短缺的状况。

  非洲国家数量多、能源问题复杂,除能源供需问题外,还面临高能耗低效率的经济发展模式、落后的能源基础设施、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挑战。作为非洲能源和绿色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一直是非洲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

  闫世刚表示,中非应继续深化能源合作机制,包括不断创新合作方式,提升合作层次等。同时,中国应充分发挥在风能、太阳能、水电等重点绿色能源行业的产业链集成优势,促进非洲国家清洁能源可持续快速发展。“此外,应加强金融领域对话与合作,推动形成区域绿色金融良好生态体系,聚焦非洲生态系统管理与环境保护、绿色能源、绿色产品与绿色生活项目的落地实施。”

  梁云凤也表示,可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优惠贷款等方式加强对非洲能源项目的金融支持。“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中非能源合作,拓宽融资渠道和降低融资成本,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并加强对合作项目对当地社区和环境影响的评估与监测,确保合作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社会效益。

【责任编辑:孟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