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储能行业太勤奋了。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01
制造端,已无可拼
制造端太卷了。
以至于,已经拼无可拼。
曾经,还可以“产能为王”,如今“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在技术上已经很难形成差异化壁垒。
更严重的是,产业链价格一路下行,碳酸锂价格从最高60万元/吨,到如今7万元/吨,磷酸铁锂电池价格已经跌至0.4元/Wh以下,储能系统报价最低已经至0.6元/Wh以下。
价格一路下行,毛利率自然下滑,很多企业亏本运营,甚至已经亏现金流,如此比惨,还能拼什么?
在努力程度上,制造端已经没有啥空间。
02
资金端,也无可拼
在光伏及风电资产的引领下,储能行业从零起步,越来越受到市场化资金的青睐。
尤其是工商业储能,市场化资金蜂拥而至。
2024年1-7月工商业储能装机约2.72GWh,继续大幅增长,其中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广东和安徽等区域,这些区域的峰谷价差模式趋于成熟,尤其在储能成本不断下降过程中,社会资本不断接受和参与。
这个不仅是产业因素,更有宏观因素。
宏观利率不断下行,优质资产稀缺,商业模式趋于成熟并不断完善的工商业储能,正在步工商业光伏的后尘,成为新一代的优质资产,并正在吸引越来越丰富的社会资本参与。
总之,工商业储能并不差钱,尤其是优质项目,预期收益率也是逐渐走低。
因此,仅仅依靠资金优势,很难在工商业储能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这年头不差钱,只缺好项目。
当然,对于大型独立共享储能,由于资金量更大、运营更加专业,这类项目仍然以国资为主导,如果社会资本能够参与,倒仍然有一定的差异化优势,但真正能够参与的毕竟太少。
03
那到底拼什么?
制造端不行,资金端有难度。
那么,只能寄希望于场景端了。
这个“三角关系”,有着严谨的商业逻辑。制造端成本不断下降,但资金端收益率并没有相应提升,而是“不升反降”,正是因为场景端的成本在不断提升,消化了制造端的成本下降,甚至还坐地起价。
这个在光伏行业并不陌生,如今储能也难逃魔咒。
为此,我们看到,各路玩家,不管是制造端的,还是资金端的,纷纷加入到了对优质储能场景的争夺。
除了传统的开发商以及投资商,以系统集成为代表的制造端,也全面参与到场景端的争夺当中,以通过场景端的开发来消化制造端的产能。
这也算是当前储能行业的奇葩事儿。
目前,储能行业的场景端高度分散,还处于群雄逐鹿、草莽发展的阶段,对场景端的争夺尤为激烈,尤其是国内工商业储能,当然国内外大型储能和海外家庭储能等场景,也是白热化。
现阶段,储能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必然是场景端,并不是制造端。制造端的技术创新或产品迭代有一定周期,短期并不能影响产业竞争格局。
所以,如何抢夺更多场景资源,尤其是网络及渠道,是当前储能行业最应该拼搏的方向,这个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而且,这个场景端的资源,不光是一次开发,还需要日积月累,毕竟场景端的资源具有多次开发的价值,除了储能,还有光伏,还有充换电,甚至虚拟电厂。
我们也看到个别优秀的企业在这些方面进行了深厚布局,摆脱了制造端内卷的束缚,在场景端实现滚雪球式发展。
一旦拥有并储备了储能行业的场景资源,还可以进一步布局光伏、充换电、虚拟电厂等多元化智慧能源业态,在新型电力系统和电力市场化进程中,实现升维打击,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