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菲斯科跨境拉锯战正迎来决胜一局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4-01-1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争夺电动车制造商菲斯科(Fisker)的跨境拉锯战,正迎来决胜一局。

美国东部时间1月10日上午,特拉华州威名顿(Wilmington)破产法庭的法官凯文·格罗斯(Kevin Gross)召开听证会,以决定是否同意万向美国公司(简称“万向”)提出的进行公开破产拍卖的动议,还是按照原来的计划支持李泽楷旗下的投资公司混合动力技术控股公司(Hybrid Tech Holdings LLC,简称“混合动力”)接手菲斯克,并按照既定程序破产。

原定于一周前的听证因恶劣天气延期至今,使该案有了更多时间发酵。本次听证会前不到24小时,万向突然获得了来自特拉华州州长与两名参众议员的背书,增加了胜算筹码。

“万向的胜算大于五成。”听证会前夕,该案的一位核心知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他同时暗示,这是相对保守的说法。

如果法官动作及时,那么北京时间周五夜间到周六凌晨将有望迎来这场争夺战的决定性时刻。不过,格罗斯法官向律师表示,不会因为压力而急着做出决定。

该决定将指明菲斯克这家曾经与特斯拉比肩的破产电动汽车公司的未来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听证会的关键看点在于法官是否认可李泽楷方面取得菲斯克不到1.7亿美元债权的合法性,以及未担保债权人的受偿程度。

李泽楷方面此前胜券在握,其买下菲斯克所欠联邦政府债务使其同时成为大股东与最大债主,在后者破产程序上拥有绝对话语权;不过听证会前夕局势峰回路转,由债权人委员会力挺的万向突然杀出重围提供新的收购报价,要求法庭判决举行公开招标。

万向新方案获政治支持

万向在听证会前最后时刻的关键举动,看起来是为了证明自己提出的要约比李泽楷的好,并且强调其对未担保债权人的权益保护,这是万向之所以受到债权人委员会力挺的主要原因。

目前万向最新的提案包括将提高出价1000万美元现金,并承诺收购菲斯克后会将第二代电动车的生产线挪至特拉华州的工厂。这些承诺换来了当地社区与债权人的及时支持。

“万向计划利用特拉华州工厂的声明是一个积极的(事态)发展。”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特拉华州州长杰克·马克尔(Jack A. Markell)9日向法庭递交的声明中指出,“我们希望法庭……允许对所有收购菲斯克资产的提案进行公平完整的评估。”同时,美国联邦重量级的参议员汤姆·卡珀儿(Tom Carper)与众议员约翰·卡尼(John Carney)也向法庭呈文支持万向的提案。

万向的提议对未担保债权人是一个极大的利好,尤其是曾为菲斯克在特拉华州投产提供过贷款的特拉华州经济发展局(DEDA)。在混合动力的收购计划中,DEDA并不作为优先债权人受偿,其曾提供给菲斯克的总计约2000万美元贷款就打了水漂。

在上周提交的第一份约2472.5万美元的提案中,万向曾提及将重启菲斯克的制造计划,并将部分公司运营与生产从芬兰迁移至密歇根州。菲斯克未担保债权人委员会律师威廉·包迪珈(William Baldiga)透露,如果进入公开拍卖,万向还可能提高出价。

目前菲斯克已停产超过一年半,创始人出走,董事会大换血,债务累累,烂摊子急需人收拾。

双方均有赢面

而此次李泽楷团队很早就部署着力拿下菲斯克的长线计划,作为菲斯克的大股东,李泽楷方面通过美国能源部去年11月的竞标,以2500万美元左右换得菲斯克所欠联邦政府的剩余1.68亿美元债权,成为其债务人持有资产的融资者,几乎锁定菲斯克资产。万向现在要做的是打破这一局面。

“只要作为股东的李泽楷同时握有这些债权,其他人就没有机会。”上述匿名人士表示,“现在关键看法官是否能判债权无效。当然这一点十分困难。”

万向的赢面主要来自于未担保债权人。由于李泽楷希望通过债权人竞购来收购菲斯克,未担保债权人将几乎拿不到任何有效补偿,这激怒了债权人委员会。按照目前的破产计划,优先受偿的债权人只有混合动力——因为只有它买下了能源部1.68亿美元贷款与硅谷银行660万美元贷款中的部分。

记者发现,在法庭提供的未担保债权人名单中不少是菲斯克曾经的供应商,这些同时也是作为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万向在美国的主要客户。而拥有A123的万向与菲斯克渊源甚深。菲斯克与原先独立的A123公司在破产前关系恶化,万向收购A123一役中,菲斯克当时的管理层曾经在法庭上提供有力支持;不过目前菲斯克的董事会与管理层均遭遇换血,李泽楷团队控制了主要的局面。

分享到:

关键字:菲斯科 万向 电池 电动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