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14年1月10日在北京举行。代表我国科学界最高荣誉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分别授予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高能化学激光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奠基人之一的张存浩,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专家、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程开甲。
最能体现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在连续空缺3年后,由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和中国科技大学摘得——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等人完成的“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确立了铁基超导体是新一类的非常规超导体,在国际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激发了世界范围内新一轮探索和研究铁基高温超导体的热潮,荣获本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可喜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总数自2009年至今已连续第4年增多,2013年度达54项,在物理、天文、化学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涌现出一批优秀成果,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我国基础研究能力正在迅速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科技的投入持续增加,我国科技发展的步伐也越发坚实有力。从大型运输机“运-20”的首飞到“蛟龙”入海开展科学实验,从“神十”飞天到“嫦娥”成功落月,仅刚刚过去的2013年,就收获了一系列丰硕的科技果实。一项项重大创新工程,为中国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奠定了牢固基石。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科学研究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重大科技成果的出现绝非朝夕之功,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这就要求广大科研人员自身要能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十年磨一剑,专心治研;国人和相关部门也宜摒弃急功近利,在为科研人员营造良好的学术科研氛围方面多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7月17日在考察中科院时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考察中国光谷时再度发声:“国家富强靠什么?靠自主创新,靠技术,靠人才,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
在经济全球化、资源日益紧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当下,要实现强国梦,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是中国的不二选择。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围绕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些新思路、新举措、新政策将有助于加快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300336,股吧)的形成。可以相信,越来越多的重大科研成果竞相涌现的时代正在到来。基于此,对于国家科技奖励,当以平常心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