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尴尬收场 原因在哪?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企业报 发布时间:2014-01-1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1月9日中汽协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为17533辆和17642辆,不足汽车总销量的千分之二。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虽然政策一再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是就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现状来看,达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到2015年实现产销50万辆的目标还相差很远。”

“十城千辆”尴尬收场

新版小客车摇号系统于2014年1月1日零时正式实施,政策利好再次发力新能源汽车。政策规定2014年北京市小客车指标额度为15万个,其中普通指标13万个、纯电动车指标2万个,在2万个纯电动车指标中,个人和单位各占年度指标配额的50%。

然而中汽协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仅逾万辆,分别为12552辆和12791辆,2013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为17533辆和17642辆。该销量与2015年累计实现50万辆的产销目标相比,相差很远,意味着后两年要完成剩余的近47万的产销指标。虽然从国家层面到各地方层面,适时出台了一些新能源汽车优惠及鼓励政策,但依旧难掩政策热、市场冷的尴尬处境。

实际上,早在2009年,科技部、财政部、工信部、发改委共同启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以下简称“十城千辆”) 主要内容是:通过提供财政补贴,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到2012年全国新能源汽车运营规模预计占到汽车市场份额的10%。

据科技部部长万钢介绍,到2012年年底,全国有27800多辆新能源汽车,其中80%是公交车。而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汽车销量已突破1900万辆。新能源车的运营规模甚至不足汽车市场份额的1%,“十城千辆”并没有达到最初的预期,尴尬收场。

业内人士形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名自主品牌的总经理对《中国企业报》记者透露:“目前,我国许多车企都在国家备案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项目,也已经通过审核,但迟迟没有进展的原因是市场需求远没有预期的理想,补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传统思路有待转型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合资车企依然占主导地位。贾新光表示制约我国新能源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用传统汽车打造新能源汽车的错误思想,新能源汽车从发展思路和内部的电池组、动力总成及其零部件都是区别于传统汽车,我国车企研发力度与国外存在差距。

近日,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菲斯科(Fisker)向我国企业抛出橄榄枝,我国最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万向集团和“小超人”李泽楷控股的混合动力技术控股公司都加入了竞争行列。贾新光指出:“万向集团和李泽楷的混动公司都涉及高科技研发,特别是万向掌握了A123高科技动力电池,如果收购菲斯科成功,将会极大地推动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据一位从事新能源汽车研发的技术人员透露:“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能力有限,依然沿用传统汽车设计、研发的老路子,现阶段更多是仿照国外等先进技术,特别是一些电池组、混动、启停等高科技核心技术。”

继苹果公司准备进军汽车领域之后,谷歌[微博]等涉及高科技的企业把目光纷纷投向了新能源,丰田新能源研发中心也落户常熟,我国车企的传统思路有待转型。

中国汽车协会秘书长董扬也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并不应该把混合动力汽车排除在外,混合动力汽车是传统汽车到电动车的观念是错误的。贾新光指出:“现阶段,结合我国市场需求,车企应该批量生产双模式混合动力汽车,降低成本才是关键。”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