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能源汽车既是行业重任,亦是国家战略。但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增长后,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今年年初突然爆发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再加上国际油价的大幅下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将呈现出哪些新趋势和新变化?
4月30日晚8点,中国汽车报公益直播讲座第十期如约开课。本期讲座的特约嘉宾赛迪顾问汽车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鹿文亮博士认为,虽然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了下跌,但更多是受到了汽车市场整体大环境的影响。“从中长期看,我们应当对产业的未来保持乐观。”鹿文亮表示,在“新基建”和汽车刺激消费政策推动下,预计2020年新能源汽车将重回正增长,2023年销量有望达到230万辆。结合这一判断以及对产业链的综合分析,鹿文亮给投资者指出了当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四大最值得投资的领域:动力电池、乘用车、充换电服务以及智能网联。
审视:更大规模、高端增长、产业集中
虽然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首次出现下滑,但市场规模仍然在不断扩大。一方面,我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国,销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半以上;另一方面,在整体汽车市场中,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渗透率不断提升。“随着车型的丰富、产品技术不断迭代和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产品日益满足消费者需求,私人领域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占比呈现持续扩大的态势。”鹿文亮指出,2019年私人消费占新能源市场整体的比例高达50%,比2016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还呈现出了新的特征:向高端化发展,低端车型市场出现萎缩。据统计,2019年,纯电动A级车市场份额同比上涨1.7倍至53%,成为了纯电动乘用车绝对主力,A00级车占比大幅下降;而在插电式混动汽车领域,虽然A级车仍然为主流车型,但相应的市场份额正在收缩,以宝马五系和比亚迪唐等明星产品为代表的B级和C级车表现强劲,市场份额分别同比上涨1.6倍和1.9倍。
在谈到产业分布时,鹿文亮提出,从总体分布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点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合计占比超过80%,集中度处于高位。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比企业数量和产值规模后发现,华东地区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创新型小企业较多。
预测:今年有望重回增长
2019年,一方面为刺激消费,拉动新能源汽车销量,另一方面则为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向高质量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政策,例如1月29日印发的《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以及6月发布的《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 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等。“政策密集出台并未能挽回当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下降。”鹿文亮分析道,这主要是由于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出现了历史上最大一次幅度的退坡。由于一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品都未能在主流市场形成较强竞争力,购置补贴的退坡进一步加大了其与传统燃油汽车的差距,再加上国六排放标准升级引发的国五车型促销以及电动车自燃事件的集中爆发,这些都导致了去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未能保持前几年的增长态势。
从今年年初开始,先后发生了三起“黑天鹅”事件(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国际原油价格暴跌以及国际股市熔断),这无疑给今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了不利影响。在诸多负面影响之下,新能源汽车发展何去何从?在鹿文亮看来,由于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消费端补贴政策,叠加疫情激发的购车新需求,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大概率会回归到增长态势。至于具体的市场构成,纯电动将依然是主要方向,插电式混合动力为过渡产品,氢燃料电池车比例仍较小。
建议:电池、整车、充换电和智能网联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新能源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纯电动汽车(B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EV)。基于这一定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的电池、电机、电控等零部件环节,中游的整车制造环节,以及下游的后服务市场环节。
由于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从2019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市场也发生了变化。“虽然投融资事件数量逐步降低,但投资项目金额却在逐渐增大。”鹿文亮进一步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融资分布情况,整车制造领域占比最高,已超过30%。动力电池、充换电和出行领域紧随其后。
那么,今年投资者该如何选择呢?在剖析去年前三季度各企业的财务情况后,鹿文亮发现,从各细分领域营收和利润情况来看,中游整车制造环节收入贡献度最高,比重高达71.1%,其次为动力电池领域和充换电领域,收入比重分别为17.9%和5.7%。值得注意的是,动力电池和电池材料领域盈利能力较强,净利率均在10%以上,比行业平均净利率高4.6%。
基于此,鹿文亮给出了四点投资建议:首先,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未来增长空间大,话语权高,具有较高的净利率。至于电池的技术路线,尽管未来几年三元电池将继续主导市场,但没有绝对的优劣,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场份额未来也有望进一步提升;其次,乘用车虽然净利率较低,但未来增长空间大,产值最高,适合地方政府投资;再次,充换电服务今年纳入 “新基建”范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基础设施,发展序幕刚刚开始,值得指出的是,基于充电数据的后服务市场或将成为下一个风口;作为第四个值得重点关注的投资方向,智能网联是未来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价值初现。
“虽然在’黑天鹅’事件频发的大背景下,短期影响必然存在。”但鹿文亮强调,无论是从建设汽车强国的角度出发,还是出于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考虑,新能源汽车仍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应该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