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18家正极材料企业业绩公布 3大主因致盈利减弱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电池网 发布时间:2020-05-06 浏览:

正极材料市场入局者众多,淘汰赛也在提速,拼性能、拼品质、拼成本、拼资源、拼采购、拼人脉等竞争态势显现。企业布局当务之急是确保产品品质、逐步完善产业布局、保持研发强度、紧跟市场需求等,来增强抵御市场环境变化风险能力。

2019年,“锂电新能源产业进入至暗时刻”屡屡被提及:补贴腰斩、竞争加剧、资金链紧张……产业链企业在阵痛中挣扎求生。而正极材料在锂电池四大材料中占据核心地位,又将交出怎样的业绩“答卷”呢?

18家正极材料企业业绩公布 企业盈利能力减弱


电池网(微号:mybattery)统计了18家正极材料上市公司2019年及2020年一季度业绩,从营业收入来看,2020年一季度营业收入总额177.9亿元,平均营业收入9.88亿元,营业收入逾10亿的有华友钴业、厦门钨业、格林美、玉龙股份、横店东磁、杉杉股份等6家;2019年营业收入总额928.88亿元,平均营业收入51.6亿元,其中,华友钴业、厦门钨业、格林美营业收入超百亿。2019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为正的10家。

从净利润来看,2020年一季度净利润总额6.29亿元,平均净利润0.35亿元,其中,华友钴业、美都能源、格林美净利润逾亿元;2019年净利润逾亿元的有格林美、横店东磁、富临精工、杉杉股份、厦门钨业、华友钴业、德方纳米。2020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正值的6家,为华友钴业、厦门钨业、玉龙股份、美都能源、富临精工、道氏技术;2019年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正值的6家,为富临精工、美都能源、合纵科技、德方纳米、格林美、横店东磁。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正极材料企业盈利能力减弱,而企业为增强竞争力,提升产品技术含量,积极投入人力财力进行自主研发,2019年上述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率为正值的9家。

原材料价格下跌、市场需求疲软、计提坏账准备是业绩下滑主因

电池网注意到,在2018年,统计的正极材料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主要是受镍钴锂等金属价格在上半年维持高位、三元电池需求快速增长拉动正极材料产销等因素影响,而在2019年,原材料价格下跌、市场需求疲软、计提坏账准备等因素,成为影响正极材料业绩主要原因。

原料价格方面,2018年下半年,由于供需平衡打破,钴锂原材料价格暴跌,进入2019年,钴锂价格跌势不止,随着产能释放及终端需求带动不足,导致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行,进而导致正极材料市场价格下行。

市场需求方面,据隆众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正极材料生产能力达92.6万吨,较2018年增长42.2%。由于2018-2019年正极材料企业投建项目陆续启动,产量方面有明显提升,预计在40万吨左右,较2018年增长28.2%。而受财政补贴大幅退坡影响,新能源汽车产销在2019年均现下滑,不少电池厂于11月开始停产,市场供应增多,下游需求疲软,导致企业盈利承压。另外,在降本压力下,终端车企倒逼电池厂降价,电池厂降本压力传导至正极材料企业导致企业降价销售。

计提坏账方面,受2019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连跌影响,部分整车及电池厂资金链出现压力,导致部分材料企业对客户应收账款单项计提了较大金额的坏账准备。其中,当升科技及容百科技等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对当期经营业绩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整体而言,正极材料业绩承压主要受补贴退坡等因素导致终端车企产销量欠佳影响,2020年虽然短期产业链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中长期看,新能源汽车成长确定性高。随着国内疫情影响逐渐消除,以及新能源补贴与免购置税延长2年等政策落地,将提振下游信心,上述统计的正极材料企业业绩中,13家公布2020年预测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为正值。

结语:正极材料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生存压力不断增大,近日已有多家企业宣布暂缓及叫停正极材料项目建设,百利科技由于与宁夏汉尧的建造合同协议变更,约定的一期项目合同价款由4.2亿元变更为2.35亿元,同时终止二期项目的建设,原本签署的12.95亿元的三元正极材料与导电浆料产线建造订单合同,变成了仅剩2.35亿元;红宝丽因生产磷酸锰锂产品未获得客户市场认可,设立三年,累积亏损数额大,宣布解散并清算旗下负责正极材料产品生产的子公司锂泰能源……

正极材料市场入局者众多,淘汰赛也在提速,拼性能、拼品质、拼成本、拼资源、拼采购、拼人脉等竞争态势显现。企业布局当务之急是确保产品品质、逐步完善产业布局、保持研发强度、紧跟市场需求等,来增强抵御市场环境变化风险能力。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正极材料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