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峻
3月底,俄罗斯乌拉尔原油现货价格跌到每桶15美元以下,而2月底的价格为每桶50多美元。市场分析人士把油价下跌归因于3月9日“欧佩克+”减产谈判失败,并将减产协议中止的责任归咎于俄罗斯。然而,自2016年“欧佩克+”减产协议首次签署以来,该协议的崩溃就不可避免。
俄罗斯之前与欧佩克合作,是希望石油市场保持平衡,并通过为“欧佩克+”所有成员国提高收入和实现油价稳定来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俄罗斯最终实现了这些目标,石油产量下降也导致油价上涨。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2018年,布伦特原油均价从每桶44.1美元飙升至每桶71.1美元。俄罗斯数据显示,2016年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7%,2018年预算赤字占GDP的2.8%。
但“欧佩克+”减产协议的崩溃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并不能解释3月的减产谈判失败。CREON能源公司董事长卡尔兹表示,关于现场发生的情况,可以认为沙特在谈判前就已准备了A计划和应急计划。A计划就是向俄罗斯施压,要求其大幅减产,并将减产协议延长至今年底。如果A计划不奏效,应急计划就是尽可能多地开采石油。沙特清楚俄罗斯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合同上都无法突然减产,于是其实施应急计划,并称俄罗斯是石油价格战的对手。而俄罗斯并没有中断供应的意思,特别是在疫情大流行的艰难和不可预测时期,因此称俄罗斯应对这一原油倾销过程负责是一种误导。
卡尔兹认为,这并不是一场石油价格战,只是一种价格冲击,是一个只有一个参与者(沙特)的倾销策略。沙特采取强硬态度向俄罗斯发出最后通牒,而此时正值疫情严重扰乱全球经济。沙特这一举动对欧佩克其他成员国的影响将是可怕的,甚至是致命的。
其实油价大幅下跌将成为对俄罗斯预算的一次“压力测试”。但俄罗斯对石油的依赖程度远低于市场分析人士的预期。数据显示,开采业占俄罗斯工业结构的43%,略低于制造业(47%)。根据CREON能源公司的估计,石油出口收入占俄罗斯GDP的21%,而挪威这一数字为32%。此外,就人均石油产量而言,俄罗斯远远落后于挪威。美国中情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俄罗斯人均石油产量为4128升/年,挪威为1.8002万升/年,沙特为1.8502万升/年,科威特为3.5536万升/年。因此,油价暴跌对俄罗斯的影响不会比全球其他主要产油国更严重。
不过,油价下跌正影响美国脆弱的页岩油气产业。过去4年,美国页岩油气产业一直在金融部门的控制下,他们大量投资那些在全球石油市场上没有任何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如生产轻质原油的公司。实际上,美国市场并不需要轻质原油,但也无法出口,因为全球市场上已有大量轻质原油可供选择。因此,美国多数石油企业的估值都被严重高估。
另外,疫情蔓延将提高业界对环境问题的认知,绿色能源方案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受欢迎。投资者将明白,对所有绿色能源的投资,如对风能、太阳能和氢能的投资会更安全、更可持续。疫情大流行后挺过来的产油国肯定会继续积极资助这个新的绿色时代。但这只能在一个条件下发生,即不再有更多产油国向市场倾销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