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了《关于支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是全国自贸区中出台的第一个聚焦油气产业发展的支持措施。《若干措施》在引进油品贸易国际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石化炼化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液化天然气接收中心、提升油品流通领域市场化配置能力、健全船用低硫燃料油供应市场等11个领域提出了26项具体支持措施。专家认为,《若干措施》的发布对我国推动油气贸易领域发展、制定完善油气全产业链监管规范、做大做强船用燃料油业务、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记者 马明轩
3月31日,在浙江自贸区成立三周年之际,国务院批复同意了《关于支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若干措施》,引发业界广泛关注。位于浙江宁波舟山的浙江自贸区拥有“一带”与“一路”交会点的天然优势,专家认为,《若干措施》的发布将进一步推动浙江自贸区以油气合作为突破口,加快打造油气开放发展高地,高质量融入全球油气合作“朋友圈”。
借助地理优势打造国际油品贸易港
浙江自贸区坐落于舟山群岛新区,是中国唯一由陆域和海洋锚地组成的自由贸易园区。商务部石油流通行业专家尹强表示:“浙江省在基础建设、人才管理、基础数据积累等领域都走在全国前列。得到国务院对《若干措施》的批复,意味着浙江自贸区拿到了除勘探外的油气全产业链路条,有助其发展成为油气全产业链对外开放的先行者,是我国自贸区建设迈出的重要一步。”
早在2016年,舟山港就成为全球首个货物吞吐量突破9亿吨的大港,其中油气贸易是重要组成。数据显示,浙江自贸区拥有近6000家油气企业、共3100万立方米油库库容,2019年,浙江自贸区油品贸易额超过3200亿人民币,油气贸易量超过8800万吨,LNG年接卸能力达300万吨,已经成为全球油气企业最集聚的资源配置基地。
《若干措施》第一条提出,支持浙江自贸区引进油品贸易国际战略投资者,包括引进国际油品贸易商资源,以及招引油品贸易相关的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浙江自贸试验区集聚。尹强表示:“舟山新区地处中国东部黄金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交汇处,背靠长三角经济腹地,是中国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海上门户,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有能力对原油、成品油、LNG 和化工产品贸易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人才支撑。这是浙江自贸区进一步发展油品贸易的较大潜力。”
浙江自贸区还有望借助上海原油期货的优势,更好地实现贸易金融领域发展。《若干措施》鼓励浙江自贸区与上海期货交易所等国内期货现货交易平台合作,共同建设以油品为主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去年12月12日,“浙油中心报价专区”在上海期货标准仓单交易平台开通,两地实现期现联动,共建舟山国际油气交易中心、交割基地,率先打造长三角期现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
保税船用燃料油改革走在国际前列
《若干措施》第五条提出,支持浙江自贸区健全船用低硫燃料油供应市场,建设船用低硫燃料油生产基地。浙江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夏文忠表示,油气全产业链是油气、加工、交易、补给、配套服务五位一体。长期以来受价格高企、监管手续、服务效率等因素影响,我国保税船用燃料油供应量一直不大,市场空间大。保税船燃供应可有效吸引集聚船舶,衍生诸多海事服务需求。
海上燃油加注对油品质量、价格、结算方式及临港服务都有较高要求。新加坡是全球最大的海上供油中心,每年为远洋船舶提供4000万吨以上的燃油加注,因此衍生的金融业、咨询业、服务业等产业链成为新加坡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2017 年,尹强曾主持编写地方标准《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油供应业务操作规范DB3309/T 68-2017》,他表示:“ 以往国际航行船舶,甚至我国的外轮船舶, 在补充燃油时都喜欢去新加坡加注,因为那里不仅服务好,而且质优价廉。 为了尽快补齐这个短板,浙江自贸区决定想方设法提升保税船用燃料油供应业务水平。”
在浙江自贸区实现保税燃料油加注,成为舟山港跃升为世界重要货物港口的第一个突破口,国务院下发浙江自贸区总体方案中明确要求建设“东北亚保税船用燃料油供应中心”。浙江自贸区率先在全国创新保税船用燃料油通关便利化模式,先后推出跨关区港区直供、不同税号保税油品混兑、申报无疫放行、多船一供、先供后报等多项国内首创措施。
“舟山的保税燃油加注船,可以去宁波、台州关区执行保税燃油加注业务,让更多客户享受浙江自贸区保税政策和优良服务,开拓了更广的市场空间,体现出了自贸区的地域优势和浙江省对自贸区的支持及协调。 ”尹强表示。中国石化船供油全球总部、中国石油东北亚船供油中心等先后在浙江自贸区落户。根据杭州海关统计,2019年浙江自贸区实现保税船用燃料油供应410万吨,占全国总量30%以上,已跃升为国内第一、全球第八大加油港。
夏文忠表示,《若干措施》提出的“实施燃料油出口退税政策”能帮助企业享受较好的政策红利,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国际航行船舶保税船用燃料油的加注量。“尽管1、2月受疫情影响船舶减少,但加油量仍逆市上扬”。
成品油出口灵活性增强
《若干措施》第四条提出,浙江自贸区要提升油品流通领域市场化配置能力,支持适度开展成品油出口业务,允许现有符合条件的炼化一体化企业开展副产的成品油非国营贸易出口先行先试,酌情按年度安排出口数量。不少人认为,这一政策出台赋予了民营企业成品油出口权,将有效缓解我国严重过剩的成品油供应市场压力、增强民营炼化企业全球竞争力。
我国成品油过剩现象已经十分严峻。根据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2020年我国终端成品油消费量将达4.03亿吨,但同期国内一次炼油能力却达9亿吨。 这一局面还将随着恒力石化、浙江石化、中科炼化等多家炼厂的投产而进一步加剧。
尹强认为,虽然《 若干措施》 允许自贸区成品油非国营贸易出口,但这一举措的象征意义更大,具体对企业来讲作用有限。首先,《 若干措施》将开展出口试点的成品油种类限定在炼化企业的副产品, 这意味着出口的规模不会很大。 “试水”的意思明显。其次,炼化企业出口成品油价格与国内销售相比,差距明显,使得民营企业出口成品油动力不大。再次,在当前国际成品油市场严重供大于求和疫情尚未得到控制的情况下、许多成品油进口国经济下行、成品油市场萎缩,浙江自贸区自然不会在短期内上马更多炼油项目,加重供应过剩局面。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政策增强了炼化企业的生产灵活度。石油Link引用业内人士的话,“国家把成品油口子放开,对民企来说,等于是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在政策上更灵活了,这将有效避免出现当海外市场存在套利时机时,出口企业没有配额可用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