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1月16日,有媒体援引一位接近菲斯科竞购案的消息人士表示,“北京时间1月14日凌晨,菲斯科相关负责人向法院建议称,李泽楷可以和万向联合完成对菲斯科的收购。“这席话给菲斯科的未来指明了另一条道路。”
在这位消息人士看来,李泽楷联合万向收购菲斯科并非没有可操作性。这一收购方式不管是对菲斯科,还是对两个竞购方李泽楷和万向,都不无裨益
美国电动车制造商菲斯科(Fisker)收购案波折不断,结果扑朔迷离。美国时间1月13日,《国际金融报》记者独家越洋连线菲斯科竞购案幕后“操盘手”获悉,由香港富商李嘉诚之子李泽楷控股的Hybrid Tech Holdings LLC(下称“Hybrid Tech”)提出,在此前2500万美元的收购价基础上增加3000万美元,达到5500万美元的高价,再次反超万向集团的3572.5万美元报价。
尽管在报价上略逊一筹,但万向的人气很旺。在1月13日的听证会上,菲克斯公司“转投”万向,加上此前就表达支持之意的菲斯科债权委员会、美国州长,“挺万向一族”可谓强大。不过,最终结果只能等到2月初的正式拍卖才能见分晓。
李泽楷再加码
万向的“回马枪”令李泽楷措手不及。为表诚意,李泽楷再砸3000万美元,将报价提高至5500万美元,并承诺将收购价现金部分中至少有550万美元直接提供给无担保债权人
继1月10日听证会上判定将菲斯科公开竞拍之后,1月13日再次召开听证会,确定公开竞拍的日期等具体事宜。
Hybrid Tech于当地时间1月13日下午在法庭上出示文件表示,公司计划以3000万美元的现金和2500万美元的高级担保贷款来收购菲斯科资产。同时,该公司还承诺,如果无担保债权人在定于2月初举行的“假马竞拍”中支持Hybrid Tech而不是万向集团,那么Hybrid Tech收购报价的现金部分将至少有550万美元可以直接提供给无担保债权人。
所谓“假马竞拍”,是指一家破产公司选择一个有兴趣的公司设定一个最低竞购价格,这样,其他潜在的竞购者不能提出低于这个价格的收购价。
“现在李泽楷将报价提高至5500万美元,万向是3500万美元,但是债券委员会仍然认为万向是更优选择。”当地时间1月13日晚8点,在美国举行的听证会结束后,参与此次竞购案的一位不愿具名的万向高层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为了避免漫长的法律诉讼,让菲斯科公司尽快启动,我们决定干脆直接投标,现在法庭将正式的投标日期定在2月初。”
如今的局面,或是李泽楷没有想到的。因为在收购初期和中期,李泽楷一直是独占鳌头。
要捋清此事件的来龙去脉,得从菲斯科的经营困境说起。2009年9月,菲斯科汽车加入奥巴马政府2015年百万新能源汽车计划,并获得了美国能源部高达5.29亿美元贷款,用于卡玛车型和菲斯科第二款车型(Atlantic)在美国生产和研发。菲斯科花费了其中1.92亿美元之后,美国能源部冻结了其余款项。
去年11月,停产一年多的菲斯科正式提交破产保护申请,申报5亿美元固定资产和10亿美元的负债。2013年4月,菲斯科不但没能如期偿还美国能源部1000万美元的贷款,而且还传出大幅裁员的消息,甚至连其创始人及执行董事亨利克·菲斯科也宣布辞职。美国能源部对已经停产多时的菲斯科的耐心和信心尽消。为了挽回损失,美国政府作出了于2013年10月11日拍卖菲斯科1.68亿美元的政府债务的决定。
当时,根据媒体披露的消息,参与竞标的有德国Fritz Nol集团、豪华跑车改装企业VL汽车公司和万向集团组成的收购团队以及菲斯科原CEO亨利科·菲斯科(Henrik Fisker)携手李泽楷的组合。最终,李泽楷以2500万美元得标,这意味着李泽楷拥有收购菲斯科资产的优先权。按照原计划,1月3日特拉华州威明顿法院要为该交易召开听证会,确认是否批准菲斯科资产售予Hybrid Tech。
就在外界都以为由李泽楷控股的Hybrid Tech志在必得时,不曾想到在竞标中败下阵来的万向集团却突然杀出个“回马枪”,最后关头高呼“我要加价”,这令李泽楷措手不及。2013年的最后一天,菲斯科债券委员会向法院提交文件,要求法院废止菲斯科同意将资产售予李泽楷的交易,而应采取公开竞拍的形式。与此同时,万向集团出人意料地在申购截止日前,向已破产的菲斯科提出收购报价。万向最新的提案包括:将提价1000万美元现金,报价达到3500万美元;同时,承诺承担菲斯科的部分债务,并将重组后的菲斯科的20%股权给予菲斯科的债权人。
菲斯科“转向”
按照李泽楷此前的收购计划,菲斯科近7000名无抵押债权人和普通债权人仅能得到50万美元的清偿。基于此,菲斯科债权人委员会果断“转向”,支持万向
虽然万向的报价不敌李泽楷,但是在1月13日这场听证会之后,万向的竞争态势却扶摇直上,成为胜算更大的一方,原本只拥有菲斯科债权委员会支持的万向,竟然获得了原来的反对方—菲斯科公司的支持。
1月10日之前,菲斯科公司曾明确表示支持李泽楷的Hybrid Tech,而对万向表达了“敌意”。据路透社报道,1月2日,菲斯科公司向法院提交文件,要求联邦法官批准该公司按原计划出售给李泽楷旗下的关联企业,而不是卖给有收购意向的万向,理由是万向集团对菲斯科的破产负有责任。菲斯科认为,万向“想从由它导致的破产案中渔利”。
一年前,万向正身陷另一场收购案,即对美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锂电池制造商A123公司的收购。虽然一度遭到美国政府有关部门的反对,但是2013年1月28日,A123公司最终还是被万向收入囊中。而A123公司当时正是菲斯科汽车的锂电池供应商。菲斯科在1月2日向法院提交的文件中表示,万向集团在收购了A123后,便切断了对菲斯科卡玛的锂电池供应。但菲斯科债权人委员会律师Sunni Beville却反驳称:“万向收购A123数月之前,菲斯科就已进入停工状态以节约现金了。”
Sunni Beville所言不虚。据了解,早在2011年6月,菲斯科的财务状况就出现了问题,美国能源部也正是从那时起冻结了对菲斯科的贷款。不过,菲斯科并未将这一情况公诸于众,同时菲斯科还继续从私营投资者处募资。由于菲斯科高层的管理失误和发展规划偏差等种种原因,菲斯科汽车逐渐衰退,最终Atlantic投产计划于2012年2月胎死腹中,同年7月,菲斯科惟一的量产车型卡玛也遭遇停产的命运。
但无论是万向先断货才导致菲斯科“破产”,还是菲斯科早在此前已“停产”,目前看来菲斯科公司已经改变了心意,转而支持万向集团。如此一来,李泽楷的战线上没有了“同盟”,而万向的背后则拥有多方支持者。加价3000万美元或许是“不差钱”的李泽楷为了增加胜算必须采取的方式。
记者获悉,在1月10日的法院判决结果出来后,菲斯科的律师开了一次会议,内容正是讨论万向集团取代Hybrid Tech作为菲斯科的破产贷方事宜。“之前菲斯科向法院提交文件拒绝售给万向,并指责万向对其破产负有责任。但是现在菲斯科又向法院提交了一份文件,内容则和之前完全相反,转而支持万向并肯定万向对菲斯科所作的贡献。”上述高层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指出,按照Hybrid Tech此前的收购计划,菲斯科近7000名无抵押债权人和普通债权人一共仅能得到50万美元的清偿,算得上血本无归。菲斯科债权人委员会因此转而力挺万向,反对将资产售予Hybrid Tech,也促成万向再次加入这场“抢夺战”。
万向支持者众
相对于玩转通信业的李泽楷,特拉华州州长、业界人士等似乎都更为看好专注于汽车的万向集团,万向对于菲斯科汽车的整体发展规划被寄予很高的评价
与此同时,菲斯科汽车所属地区特拉华州的州长此前也对万向明确了支持之意。据记者了解,万向曾表示拟利用现已关闭的威尔明顿通用原厂进行车型生产,这解决了令特拉华州官员长期头疼的一个问题,他们希望汽车能在通用原厂址生产。据悉,在1月10日听证会召开前不到24小时,万向获得了来自特拉华州州长与两名参众议员的支持。
万向集团之所以能够令菲斯科公司“回心转意”,并且获得债权人、美国州长等多方的支持,还与其之前向法院提交了一份文件有很大关系,这个文件的内容是万向集团对菲斯科汽车的整体发展规划。据美国地方杂志《奥兰治县商业杂志》报道,万向与Hybrid Tech最大的不同在于“万向的购买能够让菲斯科汽车重获生机”。
在这份文件中,万向给出的规划具体而详实: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菲斯科车型,即掀背版的Atlantic;并承诺最晚于4月将恢复菲斯科车型的生产,同时将生产基地从芬兰转至美国密歇根州;还承诺收购菲斯科后会将第二代电动车的生产线挪至特拉华州工厂;万向预计在重组成功后将在前18个月向美国出售卡玛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跑车1000辆,向欧洲出售500辆;卡玛的定价原本是在10万美元以上,在遭遇经济危机并停产后,卡玛以六七万美元的价格贱卖,万向表示将削减成本以降低价格,但尚未给出具体价格。
《华盛顿邮报》则认为,万向集团的这一系列发展规划,将对特拉华州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对特拉华州的经济拉动、人口就业及环保方面都将产生有利影响。也正是因为如此,特拉华州州长才会赶在听证会前表达对万向的支持。
在多位业界人士看来,从竞购双方的条件来看,万向集团比李泽楷更适合收购菲斯科。“万向已经在国内生产电池和电动车,而且也在此前收购了美国的电池企业A123,这家企业也曾是菲斯科卡玛(Karma)的电池供应商。”《美国汽车新闻·中国》的执行主编杨坚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更加看好万向集团的收购。
“万向美国公司和美国的一家小众跑车生产厂商VL公司有合作关系,VL公司就是以菲斯科电动车卡玛的车身为蓝本打造该公司产品,所以如果由万向来重组菲斯科会更加顺利一些。”一位汽车领域专家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
与专注于汽车的万向集团不同,玩转通信业的李泽楷可能想通过电动车在商业上“出奇制胜”。比如,在汽车互联化方面寻求发展,毕竟李泽楷在通信、IT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但也有观点认为,与汽车业不搭界的李泽楷不过是在玩一场投资游戏而已。
结局待“竞投”
收购菲斯科是鲁冠球实现“造车梦”的重要一步,作为菲斯科股东之一的李泽楷也表达了一争到底的决心。不过,最终结果只能等到2月初的“假马竞拍”见分晓
菲斯科的“归属”问题一拖再拖,本应在1月3日法院听证会上就能得到的答案,因美国东部地区恶劣的暴风雪天气延迟至1月10日。谁料,一周的拖延,生出了许多变故。万向出乎意料地使出“回马枪”, 1月10日,法院批准了万向公开竞拍菲斯科的请求,李泽楷旗下投资公司未能实现私下直接收购。这一“变故”让这道“是非题”变成了“选择题”—是按原计划将菲斯科出售给李泽楷控股的Hybrid Tech,还是采纳菲斯科债券委员会的意见选择万向?
按原计划,菲斯科的公开竞拍日期定于1月13日宣布,但当天法院并未公布,双方将通过“假马竞拍”的方式进行竞投。Hybrid Tech当天则表示,已经做好了和万向打“拍卖战”的准备。万向的支持方,菲斯科债权人委员会的代理律师则表示,其支持公开拍卖程序,对竞投双方的努力表示感谢。
事实上,现在双方的激烈竞争都不是逞一时之强,双方都经过了长时间的周密布置。万向集团主营的是汽车零部件,但众所周知,万向掌门人鲁冠球一直有着一个汽车梦(尤其是电动汽车)。2000年4月,万向集团董事局就做出了“电池、电机、电控、电动汽车”的发展思路。收购菲斯科是鲁冠球“造车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李泽楷与菲斯科的渊源也极深,李泽楷本身就是菲斯科的股东之一。早在菲斯科成立之初,李泽楷就已经向菲斯科提供过资金支持,并获得了该公司5%的股份。李泽楷在去年10月中标时,是以Hybrid Tech公司的名义,据悉这个全新的公司正是为了竞标才临时成立的,并且公司的员工有不少都是曾经任职于菲斯科汽车的员工。
“无论哪一家企业收购菲斯科,第一件事情都是要把债务和资金处理好,第二要把人心稳定。重振旗鼓还是要靠人,之前由于资金短缺遣散了大量员工,如今要招兵买马。把公司内部问题处理好之后,然后才是市场。”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对《国际金融报》表示。
知名汽车业评论员张志勇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菲斯科在重返市场时,“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产品定位,如果重组后的菲斯科能够把产品价格降下来,那么我还是比较看好其未来销量的。”
难敌特斯拉
菲斯科与火爆的特斯拉有着类似产品、发展规划,但境遇却截然不同。管理者的成本控制失败和未掌握电动车核心技术,使菲斯科坠入“破产深渊”
菲斯科汽车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竟使得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万向集团和中国香港首富李嘉诚之子李泽楷不断加码火拼?
菲斯科曾经是和特斯拉齐名的美国两大电动汽车制造商,并且二者有着类似的产品类型和市场发展规划。菲斯科惟一的量产车型是卡玛,这是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超跑车型。而菲斯科和特斯拉之前的发展规划都是先从超跑做起,然后慢慢将产品下探,由小众超豪华车型发展至大众化的中端品牌。
两家公司有着类似产品、发展规划,并且同样得到美国能源部的资金贷款,为何现在却有着云泥之别,一个“申请破产”,一个“如日中天”。这或许与两家公司的管理者有很大的关系。菲斯科的的创始人兼执行总裁亨利克·菲斯克是一位极富创造性的车型设计大师,风靡一时的宝马Z8和阿斯顿·马丁DB9都是出自他的设计,卡玛独树一帜的外形也一直为外界称道。
然而,事实证明他并不是一位成功的企业管理者,成本控制的失败是“硬伤”。路透社援引一些供应商和知情人士的话称,菲斯科的管理层对于如何将一个原始的设计转化成一个能带来利润的车型几乎没有概念。在产品设计方面的投入,简直可以用肆意浪费来形容,而换来的结果却是问题随处可见的设计。此外,由于菲斯科的高管在对外宣传时将公司的预期吹上了天,所以来自于投资方的压力也使得公司喘不过气来,这其中就包括最大债权人—美国能源部。
除此之外,菲斯科与特斯拉的另一个不同,也是其致命伤在于,处于前沿的菲斯科并没有掌握电动车的核心技术。据悉,菲斯科是由菲斯科汽车设计公司和量子技术公司合资成立的。电动车关键技术的所有权都属于量子技术公司,而菲斯科只有使用权。其实,这也正是之前吉利、东风、北汽等集团在考察了菲斯科公司之后,决定放弃竞购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