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氢储能>燃料电池 返回

中石化氢能建设项目落子新乡 布局的重点在这里!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氢燃料电池 发布时间:2020-05-14 浏览:

中石化的氢能布局在河南新乡落下一子。

近日,河南新乡市政府与中石化河南石油分公司举行签约仪式,双方将携手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

据了解,新乡市已经引进了豫氢动力、豫氢装备、豫氢能源等重点企业,与同济大学合作建立了“氢能与燃料电池联合实验室”。同时,新乡市正在申建国家氢能燃料电池检测检验中心,加强制氢、储氢、用氢等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氢能产业园建设,支撑带动新能源汽车、氢储存与运输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着力打造“中原氢能产业基地”。

“中石化会选择有资源的合作伙伴来推项目,目的在于提高使用效率,让项目尽快达到盈亏平衡。”有行业人士认为,国企需要响应国家减排政策、能源环保及能源安全需求,但也要讲效益,所以会在全国选最具性价比的地方来推动加氢站建设。

具体来看,就是当地是否具备发展氢能产业的基础,是否有与之相关的龙头企业带动,新乡市显然符合这样的标准。

事实上,中石化在布局氢能基础设备建设的过程中,并不乏像与新乡市这样的合作案例。

今年4月,广州开发区与中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氢能产业建设,预计系列项目营业收入将超过100亿元。

而广州开发区获批国家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被列为广东省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运营示范区。该区重点培育氢能产业,着力建设国际一流氢能产业集聚区,区内已引进氢丰氢能院士工作站暨氢能创新中心、中德氢能研究院、鸿基创能、雄韬氢恒等10多个项目。

“中石化的氢能布局策略与最近四部委出台的补贴政策不谋而合。”一位新能源行业投资人士表示,国家针对燃料电池产业的补贴倾向于具备产业基础和优势的地区,中石化的布局显然贴合这条路径。

另一方面,中石化加快布局氢能产业,对于构建和完善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上游基础设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我国最大的能源炼化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中石化的氢气来源包括制氢装置产氢、炼油重整副产氢和乙烯生产副产氢,是全球最大的氢气生产商和用户,每年生产的氢气和使用氢气超过220万吨,占中国氢气总产量20%以上,占全球的4%。

在国家发展氢能政策信号愈发明确的情况下,中石化近年来的氢能布局明显提速。

2018年10月,中石化与亿华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氢气供应、车辆加氢、加氢站运营等方面展开全面深入合作;同年10月,中石化与日本最大的石油进口承销商JXTG签署了一项关于氢能的意向合作协议。

2019年9月,作为中石化的战略投资平台,中石化资本公司战略参股国内知名燃料电池系统公司重塑科技。

2019年11月,中石化董事长戴厚良与法国液化空气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博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合作备忘录。中石化将成立氢能公司,从事氢能技术研发及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并引入国际领先的氢能企业法液空作为战略投资者,联合打造氢能产业链和氢能经济生态圈。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设立资本公司,携手知名产业链企业,设立氢能公司,中石化氢能布局可圈可点,在行业内也掀起巨大波澜,给企业发展氢能树立了榜样。

现阶段,中石化发挥其资金实力雄厚且拥有国内最多的加油站网络优势,从加氢站建设方面入局。目前已经在上海建成2座加油加氢服务综合站,位于浙江嘉兴加油加氢站已建成,位于佛山樟坑油氢合建站已投入使用。

“发展氢能产业符合中国石化的发展战略。我们发展战略就是‘价格引领,创新驱动,资源整合,扩放合作,绿色低碳’。”中石化集团公司副总裁黄文生表示,氢能不仅是一项产业,更是一项事业,需要资本、技术等资源长期的、密集的投入,中石化愿意与业界携手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和氢能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和创新。

分享到:

关键字:中石化氢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