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产业互联网的广阔前景与不确定性并存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发布时间:2020-05-15 浏览:

5月9日,由百人会主办的第五期“汽车产业形势与政策高端研讨会”在线上召开,研讨会以“新基建与汽车产业发展”为主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在会上发表了演讲。

刘世锦表示:新基建,包括产业互联网,前程远大,把它真正搞好,一定要营造一个正常的发展环境,基本的一条是企业自主决策,市场起决定性作用。

以下为刘世锦发言整理

图 | 刘世锦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前段时间发改委已经发了一个文件,对新基建本身也做了一个界定,今天讨论产业互联网的问题也很有意义,我想想谈三个问题。

第一,产业互联网目前正处在一个起步阶段。我感觉我们下一步面临的大趋势是实体经济要数字化,或者数字经济要实体化。这是一个大的趋势。过去我们讲实体经济是物理层面的,下一步它会有一个数字镜像,与实体经济相对应。

互联网和消费端的融合,只是互联网和实体经济融合的一个起步阶段或者是一个序幕,真正的重头戏在这个产品怎么能生产出来。这是一台更大的戏,是互联网和产业相互融合的主战场,这幕戏现在刚刚开始。

第二,数字经济在中国发展,我想主要有三方面的优势。

一是我们市场容量大,中国有14亿多人口,现在这些人口正处在收入增长比较快,消费能力相对比较强的阶段,容易形成商业模式。比如某个数字经济方面的项目,如果有1%的人用它、接受它,市场规模就有1400多万人,就能形成规模经济。这在其它国家往往是做不到的。

二是在数字经济领域,我们差距和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对较小。过去历次技术革命,我们的差距比较大,有时候我们连先行者的背影都看不见。过去主要是跟跑,最近两年我们在一些领域开始并跑甚至领跑。

三是中国的产业配套能力强。因为现在搞数字经济,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融合,需要很多产业配套的能力,这是我们的强项。中国在数字经济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批世界级的企业,下一步在产业互联网阶段,中国的企业仍然可以大有作为。

第三,我想强调,所谓新基建和过去老基建在技术途径、投资方式和运行机制上一些重要的区别。

首先,它们大部分不是公共产品,而是企业经营的产品或者经济学上说的私人产品。这个东西是要买卖的,不是免费就能拿到的。

其次,这些数字技术的基础设施,包括产业互联网,它们是由企业投资而非政府投资建设。企业投资会有一个硬的得预算约束,投资要有回报的。

再次,这类投资大多数是一些新技术,而且是成长中的新技术,技术路线和市场前景不确定强,投资风险更大。一旦选择失误,大量投资就可能打了水漂,所以较多采取风险投资方式。这类投资政府最好不要直接插手,交给企业和市场选择,才是明智之举。

新基建,包括产业互联网,前程远大,把它真正搞好,一定要营造一个正常的发展环境,基本的一条是企业自主决策,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与政府直接相关的项目,可多采取市场采购的办法;重点要做的是促进和维护公平竞争,提高监管水平,提供有效信息服务,提升人力资本,营造有利于数字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和政策环境。

分享到:

关键字:产业互联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