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际新闻 返回

国际石油公司可再生能源投资策略与行动研究

作者:朱子涵 刘强等 来源:国际石油经济 发布时间:2020-05-27 浏览:

国际石油公司顺应全球能源低碳转型趋势,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国际石油公司结合自身条件,制定可再生能源业务发展策略和投资领域。

欧洲的石油公司对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表现积极,选择长期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中短期以天然气作为过渡能源,发展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发电一体化,实现低碳转型。美国的石油公司对可再生能源投资保守,选择天然气和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实现能源低碳化,以小规模项目投资和研发为主,并进行分散式管理。

国际石油公司对与公司主业联系紧密、前景明确的可再生能源业务,进行兼并购或资产投资;对暂时与公司主业关联度较低或不确定性较强的可再生能源业务,进行风险投资;对前沿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进行研发投入。

1 国际石油公司可再生能源投资策略异同

1.1 发展可再生能源有共识,但投资尚有限

国际石油公司几乎普遍认同,人类社会正面临着能源需求上升和气候变化两大重要挑战,需要在生产更多能源的同时排放更少的二氧化碳,而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应对两大重要挑战的主要出路之一。

一些石油公司对全球未来一次能源需求结构进行了预判。

虽然各石油公司对未来能源结构的展望存在差异,但均显示可再生能源所占份额将出现增长,普遍认同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全球一次能源的重要来源之一。不过,各石油公司也都意识到,尽管可再生能源发展具有良好前景,其发展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大规模商业化仍需时日,中短期还无法实现快速增长以满足能源需求。因此,需要天然气、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等能源相关技术作为过渡,给可再生能源实现大规模商业化提供时间。

近年来,国际石油公司对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趋于白热化,但在该领域的投资额占各公司总投资的比重有限。埃尼公司可再生能源投资占比最高,也仅为10%。未来一段时间,虽然国际大石油公司投资会逐渐向可再生能源业务倾斜,但油气仍是核心业务。挪威国家石油公司预计,2030年新能源解决方案投资将占总资本支出的15%~20%,主要部分仍是石油和天然气。

1.2 欧美公司对待可再生能源的态度与策略有差异

以BP、壳牌、道达尔、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和埃尼石油公司为代表的欧洲石油公司,把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作为公司长期战略发展目标,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表现积极,纷纷布局可再生能源市场。

以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为代表的北美油气公司,仍致力于传统油气业务拓展,通过天然气和碳捕获与封存(CCS)技术路线,实现公司的低碳化转变。这类公司对可再生能源投资比较谨慎,选择投资小规模项目或资助研究型项目,不进行大规模商业风险投资。

2 国际石油公司可再生能源投资的方向选择

对不同可再生能源技术及业务投资方向,各石油公司有着不同的选择,这与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已有内部资源以及竞争优劣势相关。按公司的投资方向,可大致分为保守、拓展、进取、转型4种类型。

2.1 保守——将可再生能源应用于油气行业

1)太阳能加油站。道达尔在遍布全球的数十家生产厂和5000座加油站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预计每年减少10万吨碳排放。

2)太阳能稠油热采。2015年底,壳牌投资建立的一家创新性企业玻璃点公司(GlassPoint)在阿马勒(Amal)油田建设太阳能蒸汽装置,利用太阳能提高采收率,与传统方式相比,天然气消耗量降低80%以上。雪佛龙也采用太阳能稠油热采技术,在科灵加(Coalinga)油田利用伊凡帕太阳能发电站的电力代替天然气,生产蒸汽用于油田提高采收率。

3)碳信用抵消。加拿大森科能源公司(Suncor)在艾伯塔省投资的风电场,目前已累计产生80万碳排放信用额,用于抵消油砂业务的碳排放成本。

4)油田伴生地热。中国石油旗下辽河油田、大庆油田和华北油田等,利用废弃油井改造成地热井开采地热资源,为油田生产生活供热(输油伴热、管道清洗、生活采暖等),节约了大量化石能源,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以传统油气业务为基础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借助石油公司的行业区域优势协同发展,不仅可以增加经济效益,还可显著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投资风险性相对较小,受到各石油公司青睐。但是,这些项目均受区域自然条件、政策和市场条件限制,技术复制推广存在一定难度。

2.2 拓展——将油气行业优势延伸至可再生能源业务

1)海上风电。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是北海最大的原油生产商,具备丰富的海上工程和生产经验,公司将海上钻井专业技术用于海上风力发电,开发的Hywind浮式风力发电技术,开创了海上风电业务新局面。目前,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在英国海岸运营4个风力发电场,还在波兰、德国、挪威和美国的近海从事更大规模的风力项目,探索深海区域海上风能解决方案。

2)生物柴油。壳牌、道达尔、雪佛龙和埃克森美孚等利用在炼油和天然气生产方面的丰富经验,大力开展生物柴油业务。2011年,壳牌与Cosan公司合资建立全球最大的糖与乙醇生产企业Raizen。2014年,埃尼石油将其马赫拉港(Porto Maghera)炼油厂改造成生物精炼厂。2015年,道达尔宣布将停止拉梅德炼油厂的原油加工,转而生产加氢处理植物油或可再生柴油,成为法国首家生物精炼厂。2016年,雪佛龙在美国销售的汽油全部添加燃料乙醇。埃克森美孚公司有一个规模庞大的研究团队致力于开发先进的藻类生物燃料。

3)地热田。雪佛龙将领先的钻井技术和丰富的油气田开发运营管理经验,用于地热田开发领域。2012年,雪佛龙在加利福尼亚州投资了一家49兆瓦的合资地热设施,生产的电力可满足约4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雪佛龙曾拥有全球最大地热田——印度尼西亚萨拉(Salak)地热田,还拥有菲律宾地热公司40%的权益。

4)氢能。国际石油公司在拓展氢能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下游炼化、煤化工业务板块具备制氢技术和来源,另一方面,拥有庞大的加油站网络,近年纷纷布局氢能市场。在德国,壳牌与工业天然气制造商液化空气(Air Liquide)公司和林德(Linde)公司、汽车制造商戴姆勒(Daimler)、道达尔和奥地利OMV组建合资公司,计划在2023年前开发由400个氢燃料加气站组成的全国性网络。沙特阿美公司与空气产品公司(Air Products)合作,计划在沙特阿拉伯建设首座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气站。2018年,中国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在广东云浮开展合资合作,建设加油加氢站。

虽然石油公司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拓展具有一定基础优势,但也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例如,要花费大量前期资金开发不熟悉的原材料,管理全新的供应链,形成不熟悉领域的技术能力,应对政策变动和市场动态,具备运营复杂业务的能力。

2.3 进取——进军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业务领域

1)太阳能。BP和壳牌早期在太阳能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后期为回笼资金出售资产至完全退出,近年又通过并购重新回归太阳能领域。2017年12月,BP宣布斥资2亿美元收购欧洲最大的太阳能开发商光源公司(Lightsource)43%的股份,并将该公司更名为Lightsource BP。2018年1月,壳牌宣布投资2.17亿美元收购美国太阳能公司硅牧场公司(Silicon Ranch)的43.83%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硅牧场公司目前持有800兆瓦太阳能项目,有些已经建成,有些已签约或者在建设中。道达尔一直坚守太阳能领域,太阳能是公司203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总业务20%目标的主要业务。2011年,道达尔以14亿美元收购美国太阳电力(Sun Power)公司,成为世界第三大太阳能运营商,业务涵盖高效光伏电池板的制造、地面发电厂、分布式系统、存储解决方案,以及面向终端客户的营销,覆盖整个价值链,并快速跟踪太阳能技术部署。

2)风能。BP是美国最大的风能生产商之一,经营着10个风电场,分别位于科罗拉多、爱达荷、印第安纳、堪萨斯、宾夕法尼亚、南达科他和得克萨斯各州,合计净发电能力超1000兆瓦。壳牌2001年在美涉足风能行业,目前在美国拥有5个陆上风电项目,在荷兰有1个海上风电场,还在3个开发中的风电项目拥有部分权益,这些项目建成后总装机容量将超过5吉瓦。

国际石油公司投资追求规模经济效益,与其他可再生能源业务相比,具有一定规模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项目恰好满足石油公司这方面需求。技术进步促使太阳能、风能发电成本下降,内部收益率提高,也增强了国际石油公司大规模投资的信心。随着外部成本(例如碳排放成本)经济内化,油气行业内部收益率降低,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越来越显现出投资价值优势。

2.4 转型——布局可再生能源垂直领域

这种类型不满足于可再生能源发电业务的横向发展,积极向电力行业垂直领域投资,从电池制造到发电,再到充电供电,形成一整套低碳电力业务。

道达尔通过旗下3家子公司太阳电力(SunPower)、道达尔太阳能(Total Solar)和道达尔埃伦(Total Eren)公司,要在2025年实现25吉瓦可再生能源发电目标。2016年,道达尔公司以9.5亿欧元收购了SAFT公司,以开拓储能技术业务,为现有太阳能产业发展提供补充。同年还以1.6亿~2.25亿美元价格,完成对比利时第三大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供应商Lampiris的收购,进军民用电力市场。从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生产、太阳能光伏电站开发、电池存储到家庭能源管理系统,道达尔投资于太阳能全产业链。

2019年2月,壳牌宣布全股收购欧洲最大的储能电池制造商、德国家用储能巨头Sonnen,壳牌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业务因此更加完整。此前,壳牌已在风能、太阳能发电领域有所投资,还投资了户用电力零售企业激励能源(Inspire Energy)公司。Sonnen储能产品可在两者之间起桥梁作用,为终端消费者提供更多能源产品选择。

投资可再生能源电力垂直业务领域,一些国际石油公司将油田生产一体化商业模式运用到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在投资太阳能、风能发电环节的同时,通过投资储能、供电解决方案等,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垂直业务布局,向点对点电力服务商转变。

3 国际石油公司可再生能源业务的管理模式与投资模式

国际石油公司根据各自的可再生能源投资策略,选择相应的管理模式。在可再生能源业务上投资积极的欧洲石油公司普遍选择统一管理模式。对可再生能源投资保守的美国石油公司采取分散式管理。由于新兴产业蕴含失败风险,石油公司普遍选择由公司旗下的风险投资基金管理可再生能源业务。

在投资模式上,国际石油公司采用投资并购、直接拥有可再生能源资产、风险投资以及研发投入4种方式投资可再生能源领域。

3.1 投资并购

并购可使石油公司在较短时间内介入可再生能源项目,快速实现业务增长。目标主要是与公司主业联系紧密、前景明确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商业模式。近年来,各国际石油公司已收购了多家可再生能源领域开发商、制造商和公用事业公司。

各大石油公司并购案逐年递增,2019年并购案数增至18起。并购项目类型,也从最初的分布式能源、储能/电池技术,扩展到包括替代燃料、综合能源、太阳能、海上风电、电网布局等多个领域。

3.2 直接拥有可再生能源资产

国际石油公司选择直接拥有可再生能源资产,取得可再生能源业务部分或全部管理控制权,可贯彻企业经营策略与管理措施,一揽子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3.3 风险投资

国际石油公司对暂时与公司主业关联度较低或不确定性较强的前沿可再生能源技术及商业模式,选择风险投资向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建企业或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资本,通过公开上市(IPO)、兼并收购或其他方式退出。各石油公司风险投资重点方向见表3。

3.4 储备技术研发投入

技术研发是衡量一个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面对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的挑战和市场商业机遇,国际石油公司投资于可再生能源前沿技术研发,可再生能源专利占其全部专利总量的比例在2014年已升至10.50%。石油公司主要选择独立研发或者外部合作形式开展研发,获取互补资源,降低研发风险和成本。

原文信息

题目:国际石油公司可再生能源投资策略与行动研究

作者:朱子涵,刘强,郭雪飞,李强

作者单位:1.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2.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刊登期号:2020年第4期

分享到:

关键字:可再生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