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关于氢能,听听他们的硬核发言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石化报 发布时间:2020-05-27 浏览:

今天,来聊聊能源界的新宠

氢能

先来看一组数据↓

国际氢能委员会预计2050年,全球氢能产业占终端能源需求比例达到18%。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可减少60亿吨二氧化碳,创造2.5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创造3000万个工作岗位。并预计2050年,氢燃料电池汽车超过4亿辆!

近几年氢能发展如何呢?

★从2015年开始,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商业化阶段

★2019年,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已超10600辆,较2018年全年总量5523辆增长91.9%

★2019年,全国共销售2737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同比增长79%,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超过6165辆,是商用车数量最多的国家

氢能因具备清洁、来源多样性、资源丰富、可储存性、可再生性等特点,既可满足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又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是国家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全球实现能源转型和脱碳目标的必由之路。

站在石化产业的角度,我们怎样推动国内氢能发展?应扛起怎样的责任?

快来听听代表委员们的硬核发言↓

全国人大代表,镇海炼化公司代表、党委书记  吕亮功

“灰氢”→“蓝氢”+“绿氢”

我国现已初步形成以交通应用为主的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链。与此同时,我国在氢能产业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

一是产业缺乏统一规划

二是关键核心技术尚未突破

三是总体成本过高

四是技术标准体系相对滞后

鉴于此,吕亮功建议:

一是尽快出台国家层面氢能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路线图。

二是利用石化企业发展氢能的产业基础优势,推动制氢从以灰氢为主逐步向蓝氢和绿氢过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石化企业具有丰富的低成本灰氢资源优势(即96%的氢气来源于化石燃料,蓝氢指由化石燃料制取,但辅以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利用等处理,绿氢指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制取),是目前国内主要氢气生产来源之一。同时,石化企业在全国拥有网络化的天然气管网和终端加油站,具有管道输氢和布局加油/加氢站的天然优势。

三是突破核心技术,打造产业生态。

明确以财政支持的氢能和燃料电池研发计划,设立专业化的国家能源研究院和氢能重点试验室。

四是完善氢能产业相关技术标准和检测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齐鲁石化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齐鲁分公司总经理  韩峰

警惕"空心"和"虚火"促进国家能源转型

当前,我国氢能产业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氢能产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需引起重视。比如:

如核心技术空心化,燃料电池催化剂等关键材料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主要依赖进口;

产业发展出现一定“虚火”现象,多地竞相出台氢能地方产业政策,初步统计全国范围内规划的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园多达几十个,在关键技术没有突破、瓶颈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各地一哄而上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为把握能源转型变革先机、推动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韩峰建议: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

把氢能发展纳入国家“十四五”能源规划,明确氢能发展目标和路线。

二是从国家层面进行统筹

发挥炼化等行业主力企业的产业及技术优势,牵头组织有关企业、科研单位等开展科技攻关;另一方面,选择重要的资源和加工生产基地至港口码头等重要物流中心的沿途沿线,由优势企业牵头组织开展制氢、储氢、运氢、加氢一体化布局建设示范,探索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模式。

三是优化政策激励

科学制定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有关政策支持体系,提高政策支持的精准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天津石化公司党委书记 李永林

加快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氢能在世界能源转型中的角色价值日益受到重视,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盟各国均积极布局氢能产业发展战略和技术路线图。

虽然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已经进入了商业化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部分关键材料及核心零部件还依赖进口,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还存在许多不足等问题。

鉴于此,李永林建议:

一是制定氢能及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顶层发展规划。

建议制定国家氢能产业发展规划,设计未来氢能与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可持续行动方案,给企业一个持续稳定的政策环境。

二是制定适合的、可操作的氢能产业管理规范和法规。

由于氢气一直作为高度危险品进行管理,部分标准与法规已与技术发展不相一致,极大地限制了氢作为能源使用的大力推广。建议科学评估安全风险,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制定适合的、可操作的氢能产业管理规范和法规。  

三是引导和支持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

加氢站数量少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迫切需要国家出台加氢站审批主体、建设审批流程以及补贴政策的指导意见。

四是加强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重点攻关,实现全面国产化。

建议以政府为主导,联合研发机构及企业,集中力量实现核心材料、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突破,打造自主化生态链,进一步降低成本,推动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五是在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给与支持政策,加速商业化进程。

目前,我国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相关示范规模小、范围狭窄。应该在有一定技术和产业基础,氢气丰富、空气污染严重、可再生能源丰富地区优先推广。

六是加强氢能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构建氢能产业人才信息数据库及服务平台,为氢能领域的专家、科技人才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

小编手记:

放眼全球,氢能已经被纳入了很多发达国家的能源转型版图中。绿色发展、美丽地球不是一个虚幻的梦想,而是我们一起努力靠近的目标。

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的技术壁垒需要打破,很多政策需要完善以支持产业发展,作为石化行业的代表委员们,他们站在行业前端看问题,把短板及时揪出来,把规划做到行动之前。

能源永远跟民生息息相关,做好了能源保障,才能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护航。关于氢能,代表委员们说的这些建议,你怎么看呢~

分享到:

关键字:氢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