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启动、停车平稳,行驶噪音小,乘坐舒适……这是记者1月21日在合肥乘坐江淮电动出租车的直接感受。去年3月,合肥市政府决定实施500辆纯电动出租车示范项目,投入试运营30辆,其余470辆在年底完成了全部的生产和上牌工作,目前正有计划地投放市场。
仪表盘里程表显示,车辆已行驶超过33800公里。“没想到,除了每跑8000公里后要加润滑油,车子还没出过毛病。 ”有7年出租车驾龄的驾驶员王师傅说,这大大超出了他此前的预料,也打消了他此前对电动汽车质量问题的疑虑。
“跟以前开燃油、燃气出租车相比,现在收入怎么样? ”记者问。
“每天的绝对收入虽然比不上燃气车,但把节省的气费、维修费综合算下来,基本差不多,电动车开着还更舒服点。 ”王师傅笑着说,其所在的出租车公司,电动出租车司机给公司的质押金是2万元,燃气车则需缴纳4万至5万元;电动汽车的每月租金要比燃气车少2000元。 “以前开燃气车,平时小修小补不断,一年算下来一般要5000至6000元;现在,电动车质量好,即使出了问题,公司和厂家也对电动车及电池出现的问题免费维修,这维修费可以实实在在地省下来。 ”
“如今,知道电动出租车好处的人越来越多了,报名想开的人也多了。以前,人们是‘不敢要’,现在是‘抢不到’。 ”王师傅介绍,去年9月初,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名参加电动出租车运营示范项目,那时,公司30辆车还没有完全租出去;目前,大家反映都比较好,还没听说谁退出的,去年四季度零星投放的几台车每月租金上涨了300元,一出来就被人抢走了。 “目前,新的一批车要投放的消息一出,很多人都来公司报名,向我咨询的人都多了。 ”
“如果电池能跑200公里就好了,每天少充一次电,就可以多跑两个小时,又能增加一笔收入。 ”当记者问电动汽车有什么缺点时,王师傅说,平时一般跑到110公里至120公里就要想着去充电了。 “以前开车不舍得歇,一门心思赚钱,午饭都顾不上吃,弄的自己很累,也影响行车安全;现在充电强制让你休息,人反倒轻松些。电动车技术在不断进步,我相信里程的问题一定可以解决。 ”
买车者 解决后顾之忧购买更放心
“新的一年,一个重要计划就是买辆车。 ”合肥市经开区一小区,业主潘海星满怀希冀地说。小潘所住的小区,距离主干道有两公里远,公交车暂时还没有开通,目前下班要换乘两次公交车不说,还得步行一刻钟才能到家,遇到雨雪天气,出行更加不便,所以他一直盘算着买辆车。
节能减排是小汪购车的首要关注因素。“现在雾霾天气频发,每个人都应该为减少空气污染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小潘说,购车主要作平时上下班代步和市内出行用,所以首先考虑省油节能的经济型用车或电动汽车。他的朋友去年一直在使用电动汽车,除了购车享受政府补贴外,日常花费不到燃油车的1/5。
位于芜湖市的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内,技术人员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将一款电动汽车和普通燃油舒适型汽车做对比,按照每月用80升油测算,在购置费用上新能源汽车就比普通汽车节省了4024元,而使用费用上,电动汽车的优势更加明显,能省出8300元,再加上GPS维护费等其他费用,电动汽车一年能省下近万元。
“路上跑着跑着没电怎么办?专门跑到充电站去充两个小时,人在一旁傻傻地等着? ”小潘坦言,买电动汽车最怕充电难,家人的不同意见让他踌躇了一段时间,“后顾之忧”不解决,就下不了购买的决心。
“合肥东至路和洪岗路交口新添一处电动车充电站,40多个充电桩正在安装调试阶段,有望春节后投入使用……”小潘拿出手机,向记者翻出手机报上的“合肥加速打造5公里充电圈”的消息,他说,这坚定了说服家人、购买电动汽车的信心。
据了解,从去年起到2015年,合肥计划兴建4000个电动汽车充电桩和5个大型充换电站,以保证电动汽车运行;芜湖市今年已启动了5个公交车充电站以及公共场所充电桩建设,计划到2015年底,新增充电桩6000个,新建公共标准化充电站10座,售后维修站2至3家,电动汽车加速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至于选购哪个品牌的汽车,小潘有自己的主意:首选本省的自主品牌。 “安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推广全国领先,奇瑞、江淮都是自主品牌的佼佼者,作为安徽人,我当然要支持本土品牌。 ”小潘说,希望电动汽车厂家在质量、技术及服务上能提升一步,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才能更放心。
造车者 技术攻关提升质量和安全性能
200公斤电池,跑200公里;打开后备箱盖,与前几代电动车后备箱几乎被电池塞满不同的是,新一代电动车后备箱空间更大。在一辆江淮第五代电动车前,工作人员介绍,在前四代车示范运营基础上,江汽集团持续进行技术攻关和产品性能优化,不遗余力地提升产品的整车性能与安全可靠性。“从电池容量到电机功率,新一代产品主要性能指标实现了升级,功能实现了改良,品质更优。 ”
目前,我省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较快的省份,拥有以江淮汽车、奇瑞汽车、合肥长安为代表的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以安凯客车为代表的电动客车生产企业,以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合肥安赛锂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磷酸铁锂电池生产企业和以天康集团为代表的钛酸锂电池生产企业,以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合肥新生代电动马达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电机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逐步完善,集聚发展态势明显。
“去最近的加油站”,导航自动开启导向最近的加油站;“XX市的天气怎么样? ”电脑自动播报城市天气信息……科大讯飞工作人员正演示着面向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汽车智能语音技术。在开车的时候,不用动手,“能听会说”的智能语音系统就会根据指令,完成打电话、发短信、导航、听音乐的功能。
据介绍,语音识别技术在时速100码以上的车载环境已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奇瑞、江淮都与科大讯飞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计划用两年时间,将最先进的汽车语音技术运用到电动汽车上。移动互联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望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在这一轮汽车动力技术革命当中,目前闪耀的不是通用、福特等老牌传统汽车厂商,而是诞生于硅谷、没有任何汽车背景的特斯拉。 ”业内专家表示,美国电动汽车新秀“特斯拉”的迅速成长,表明了加强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必要,自主品牌汽车厂商应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和借鉴,增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紧迫感。
·延伸阅读·
新能源汽车推广方兴未艾
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我省重要支柱产业。合肥市是25个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和6个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城市之一,芜湖市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013年,合肥、芜湖两市被列入国家新一轮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首批示范城市。
截至目前,我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能源汽车9086辆,其中,省内推广7400多辆。在合肥市运行的7047辆新能源汽车,运行总里程超过6000万公里,节约燃油约1200万升,减排二氧化碳约2.8万吨。合肥市新能源汽车推广量居示范城市首位,私人领域电动轿车推广量始终保持全国第一;安凯纯电动客车在全国市场公开招投标中标率达96%,保持全国第一。全省建成10座公交车充换电站(芜湖1座),50多个电动轿车电桩群,2000多个电动轿车充电桩;建成城市级监控中心2座(合肥、芜湖各1座),信息采集监控站3个,维保站10座。
产业发展三大瓶颈亟待破解
电池等关键技术有待突破。经过近年来的努力,目前我省动力电池模块比能量已达130瓦时/公斤和成本2.7元/瓦时,但距国家规划要求2015年分别达到150瓦时/公斤和2元/瓦时,还有一定差距,技术尚需突破和提升。同时目前动力电池存在成本过高的问题,以江汽第四代纯电动轿车为例,动力电池加管理系统的成本约占整车成本的50%。与此同时,我省新能源汽车在整车轻量化技术、系统集成及电机功率、电控系统优化等方面均有待提高。
充电设施建设滞后。充电站、充电桩、电池更换站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保障新能源汽车推广和市场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目前我省仅建设了10座充电站,绝大多数公共建筑和公共场所(停车场、加油站、医院、宾馆、学校、商场、机关等)均无配套充电设施。我省充电运营市场尚未建立,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省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
新能源汽车金融租赁有待发展。目前合肥在公交车领域实行了融资租赁,由长城资产管理公司购买电池租赁给公交公司进行使用,这样既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也打开了纯电动客车的推广局面。但在出租车、私人轿车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