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充电桩纳入新基建重点领域。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将有效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题、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加快发展。
基于用户痛点寻找市场机会
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经建成公共充电桩53万台,私人充电桩71万台。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京广高速、京沪高速等地已经形成了充电服务网络,建成了世界充电设施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多的充电设施体系。
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会议透露,今年该公司将新增充电桩7.8万个,预计可带动新能源汽车消费超过200亿元。2025年,我国需要建成公共充电桩超过200万个,私人充电桩超过1000万个,才能有效满足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能源供给需求。
但在充电运营市场中还存在诸多挑战。首先是充电站的运维成本高,使用高失效率充电设备的运营商,运维费用超过运营收入的10%,智能化不足又导致需要定期巡检,运维人力投入大,运维不及时还会导致用户充电体验差;第二,设备生命周期短,早期建设的充电桩功率及电压不能满足未来车辆的充电演进需求,浪费运营商的初始投资;第三,效率不高影响运营收入;第四,直流充电桩噪音大,直接影响场站选址。为解决充电设施的痛点问题,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华为推出HUAWEIHiCharger新一代直流快充模块。
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从2014年开始布局充电业务领域,2015年推出新一代15千瓦充电模块,华为的产品已在国网、南网、星星充电等主流运营商广泛应用,并以良好的可靠性得到了业界广泛认可。
通过深入分析研判,5月12日华为发布了面向2025年的充电基础设施 “接近加油体验、充电设施有更好的可用度、更节能更绿色、核心部件标准化、无处不在而且环境友好、智能化、更严格的安全可信与隐私保护、是多网融合的节点更是能源互联网的入口”的八大趋势。
立足长期在“联接+计算”领域的技术优势,华为明确了在充电基础设施产业上的策略和商业模式:基于领先的电力电子技术和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聚焦在“充电模块”,使能桩企造好桩、业主充好电。
同时,基于用户痛点,他们重磅推出了HUAWEIHiCharger30千瓦充电模块。
有效解决充电行业痛点
据华为网络能源产品线副总裁方良周博士介绍,该充电模块与20千瓦同尺寸,充电桩平滑升功率50%,保护投资;通过全灌胶、全隔离的技术实现了高防护,可靠性相比业界提升5倍至10倍,年失效率<0.2%;核心充电区间效率相比业界高1%~2%;300伏至1000伏全段恒功率快充,最高1000伏输出支持未来车辆演进;通过智能调噪等手段,大幅降低噪音输出,同时支持静音模式满足特定低噪场景应用;超智能,可以实现智能充电桩预测性维护和充电模块软件远程升级。
以该模块为基础推出的新一代HiCharger充电解决方案的目标,就是为行业打造高效、高可靠、高安全、智能化、易演进的充电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可通过支持站点平滑扩容,增强电网适应性,更可覆盖所有车型电压平台,满足未来5至10年充电需求,保护运营商初始投资。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主任刘永东表示,该产品不仅以低噪音的特点符合了用户需求的发展方向,而且其高防护性能设计、风道隔离的特点,将为保障充电设施的使用奠定基础。模块以标准化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成本,都是产品发展的方向。其20千瓦和30千瓦功率等级尺寸兼容,也将为今后模块行业的整合提供参考。
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充电事业群总经理陈浩舟说:“华为的电源模块在南网打造的全国首个路边充电加智慧停车的示范项目中,三年来历经了深圳高湿高温天气的考验,也经历了高达60%的利用率考验,产品的高效可靠充分证明了华为的实力。HUAWEIHiCharger30千瓦充电模块高防护、高效率、智能化、低噪音的产品特性,也是我们南网电动后续需求的方向,非常期待。”
生态打底,科技做画
方良周说:“为顺应行业的发展趋势,华为愿意利用自身技术优势、聚焦核心部件、开放技术接口,助力运营商和桩企,完善充电解决方案设计,更愿意与行业同仁一起打造开放、协作、共赢的生态系统,与合作伙伴共同带给客户最佳选择,推动绿色充电产业的健康发展。”
此话并非空话。目前华为已经开放了多年的室外电源开发经验,推出了充电领域的SPP计划。为了助力整个产业生态的良性发展,实现生态共赢,该计划还承诺为合作伙伴提供联合营销服务、共享客户资源。
作者: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