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返回

“蜂窝”电池重新定义电动车安全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锂电 发布时间:2020-06-10 浏览:

目前,基于圆形21700三元电池,开发应用灌封胶,“蜂窝”电池已突破能量密度达240wh/kg的三元热失安全,并向255Wh/kg能量密度探索。

热失控安全是当下高比能电池及长里程电动车产业化必须解决的核心命题,既然单个电芯发热不能完全杜绝,一旦电芯发生热失控,如何解决电池包及整车的安全难题,是摆在车企及电池企业面前的关卡。

6月10日,高工锂电、高工产研主办的第十三届高工锂电产业峰会隆重举行,本届峰会由利元亨总冠名,主题为“市场分野与产业裂变”,现场超700位企业高层共同就2020年动力电池产业趋势与变革进行深度探讨。

在思客琦冠名的开幕专场,江淮新能源电池系统部技术总监秦李伟发表“蜂窝电池——重新定义电动车安全”主题演讲。

蜂窝电池的结构原理,是采用蜂巢结构的仿生设计,通过电池包内所有电芯360°包覆轻量化自流平导热胶,实现单元化管理。

秦李伟表示,十年时间,江淮汽车选择了圆形电池技术路线,蜂窝电池技术历经机理探索、迭代开发、技术固化三个阶段。

目前,基于圆形21700三元电池,开发应用灌封胶,“蜂窝”电池已突破能量密度达240wh/kg的三元热失安全,并向255Wh/kg能量密度探索。

同时,基于圆柱电池,江淮也建立了五层级电池热失控安全开发流程,从电芯、模组、简易电池包、电池包、整车层面,确保热失控安全开发全面性。

“近万次的电芯爆炸试验,验证蜂窝电池安全技术可以实现一颗电芯爆炸,电池包不起火、不爆炸。”秦李伟强调,实车也实证了“蜂窝”电池热失控安全技术的有效保障。

截止2020年4月,6000万只圆形电芯四年使用,累计监控识别6例电芯爆炸故障车辆,及时处理杜 绝失效电芯继续使用带来的安全问题,实车实证了“蜂窝”电池热失控安全技术可有效解决电池热 失控安全难题,重新定义电动车安全。

基于圆形电池,建立五层级电池热失控安全开发流程,确保热失控安全开发全面性。

第一层级:电芯,江淮联合供应商设计电芯壳体材质、厚度、正负极防爆压力、壳体生产的拉伸工艺控 制等技术方案,实现电芯定向爆破,杜绝侧面爆破和壳体局部熔洞。

第二层级:模组,通过模组电隔离与热隔绝方案实现单个电芯爆喷后能量释放受控;

第三层级:简易电池包,通过模组防护、电 池包排气路径设计,实现相邻模组间安全隔离;

第四层级:电池包,通过车身一体化高强度电池壳体及底部防护设计,确保整车极端工况下,电池包结构安全可靠;

第五层级:整车,通过整车一体化热管理系统设计、整车控制系统设计,实时监测电池包安全状态,电芯爆喷后可立即开启冷却系统,降低电池包温度。同时向远程监控系统上报电池故障,不引发整车失火,确保车辆和人员的绝对安全。

秦李伟认为,圆柱电芯+蜂窝电池技术方案,可实现高比能三元电池电动车高安全、高续航。

近期,三项电动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发布,特别是《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标准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的相关要求。

江淮也在新国标发布的两周内完成2020年最新推出的iEVA50、iC5及iEV6E三款电动车的电池包热失控安全验证,均实现点爆一颗电芯,电池模组不发生热扩散,电池包不失控。

分享到:

关键字:“蜂窝”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