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氢储能>燃料电池 返回

国产加氢站用储氢瓶“开挂”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氢燃料电池 发布时间:2020-06-12 浏览:

制约氢燃料汽车发展的一大瓶颈是加氢站建设滞后,加氢站储氢问题又一直是限制加氢站发展的难题。浙江蓝能燃气设备有限公司(下称“浙江蓝能”)率先在这方面获得重大突破。

最新消息,经过三年技术研发和生产实践,6月8日,浙江蓝能自主研发设计的45MPa加氢站用储氢瓶式容器组正式完成首台套的制造并完成交付。

这一产品的出产,标志浙江蓝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对国内加氢站储氢问题的突破意义重大。

据悉,该产品在2019年底通过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委员会组织的专家“三新(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技术评审,属国内首个通过三新评审会的45MPa站用储氢瓶组产品。

“国内加氢站储氢瓶的规模化推广的瓶颈将会因为这款产品的推出被打破。”业内资深人士告诉高工氢电。

据介绍,45MPa加氢站用储氢瓶式容器组和传统的储氢容器相比,解决了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旋压和热处理技术,可显著改善加氢站氢气加气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技术性能,大大提升了加氢系统的工作效率,并缩短压缩机的工作时间,减小设备磨损,延长压缩机使用寿命;同时,通过储气瓶组高中低压分组配比,有效提高了储气瓶组气体利用率和加气速度,保证了产品的高效与节能。

资料显示,浙江蓝能成立于2009年,位于浙江省杭州湾上虞经济开发区内,是一家集产品研发、制造、销售、服务及系统集成为一体的专业化的气体储存、运输装备制造企业。公司原来定位于天然气市场高压天然气的储运,后随着氢能产业的兴起,而将发展触角延伸至氢能领域。

在目前国内加氢站用储氢瓶细分市场,目前该公司产品技术名列前茅。

浙江蓝能发展与转型如此稳健,离不开背后强大资源的加持。其控股股东为上海申能能创能源发展有限公司(44%),而上海申能能创能源的两大股东分别为申能集团(上海国资委100%控股)、上海燃气集团(该公司由申能集团100%控股)。

一名知情人士告诉高工氢电,浙江蓝能推出的加氢站储氢瓶产品,不是唯一产品,却是最符合当前加氢站大规模建设需求,并且获得国家质检总局认可的产品。

在浙江蓝能推出45MPa加氢站用储氢瓶式容器组前,中集安瑞科推出过一款加氢站储氢瓶容器;浙江巨化推出过一款钢带错绕式储氢压力容器;开原维科也有推出储罐式的压力容器。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尚未大规模推向市场。

相较而言,从产能、价格、交货期,目前浙江蓝能的这款产品是最符合当前加氢站大规模建设的一款产品,也是国内加氢站期待已久的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鉴于加氢车辆少、运营成本高、国内站用储罐技术不成熟等多方因素,现阶段国内加氢站大多没有设储氢罐。

加氢站没有使用储氢瓶组,只能直充,而直充会使压缩机存在两个问题:其一寿命问题,如果用压缩机直充,能耗会很高,对寿命损伤也极大;其二效率非常低下,尤其是源头的鱼雷车的压力逐渐下降时,它的效率更低。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一直这样,加氢站没办法发挥作为一个加氢站最基本的功能和效率。但如果加氢站加入储氢瓶组,将大大提高加氢站的效率。

目前浙江蓝能正在产能扩建,以满足国内加氢站对45MPa加氢站用储氢瓶式容器组的需求。

不单单是45MPa加氢站用储氢瓶式容器,浙江蓝能还研发的20MPa缠绕气瓶管束式集装箱,这一产品比传统的全钢质气瓶管束式集装箱装载量充装氢气提高了42.6%,大大提高运输效率,目前也已获得专家评审通过。

该企业在氢气存储与运输环节的技术突破,有望极大推动加氢站建设及氢气的规模化应用。

分享到:

关键字:加氢站 储氢瓶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