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奥特迅受益智能电网发展 业绩稳步提升

作者: 来源: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2-05-3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1.充换电路线尚不确定,短期尚不具备启动条件。
 
    对于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备领域,虽然2011年年底相关国家标准已经出台,但是目前采用充电模式还是换电模式尚无定论,极大地限制了充换电设备市场的开启。考虑到行业现状,现阶段拥有技术优势的企业是市场的主导。公司在南方电网内优势比较明显,国网市场相对较弱。北京奥华源电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奥华源”)是公司充换电设备在北方市场主要的辐射点,考虑到北方市场情况,公司降低对奥华源的投入程度。短期全国范围内充电设备市场容量难以快速增加,爆发性增长出现的可能性不高。公司立足深圳地区和南方电网能够保障公司充电设备业务的稳步前行。目前充电设备产品毛利率较高,逐步下行将是大趋势,但仍要高于公司传统产品的毛利率水平。未来多方投资者进入充电运营市场,才是充电设备市场真正开启的时候。
 
    2.一体化电源系统优势明显,放量还需电网配合。
 
    一体化电源系统是公司未来的主打产品,该产品涵盖了直流操作电源、电力专用UPS、电力专用逆变电源、站用电源、电力用通信电源、事故照明电源、试验电源、二次电源等功能。公司是一体化不间断电源设备行业标准制定者之一,技术实力无容置疑。高度集成化是公司一体化电源系统的主要特点,未来一体化电源系统也将是电力体系用电源系统的主流发展方向。随着电源系统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合同金额将随之不断提高,投标成本、生产能力和资金需求的门槛不断提高,很多中小企业将被屏蔽在市场以外。另外,一体化产品在安装调试阶段能够减少工作量,对公司节约人力成本多有裨益。
 
    目前,两网仍是公司一体化电源系统的主要市场。在年初国家电网部分二次装置协议库存货物招标中,公司在一体化(智能)电源45个包中公司中标17个包,合计设备327套。包括UPS电源和通信电源合计中标2.1亿元,相当于公司2011年收入的1.21倍。此合同为框架合同,在未来的执行过程中设备价格可能会略有小幅波动。未来公司一体化电源产品仍需要主要依靠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和地方电网的市场。
 
    3.核级电源独步国内,将受益核电建设重启。
 
    公司2011年年底核电在手订单3672万元,约80%转入今年执行。公司具备核1E级充电电源生产资质,且与国内核电龙头中广核集团合作密切。核岛电源需要核1E级生产资质,毛利率相对较高,能够达到40%左右的毛利率水平,常规岛产品毛利率略低于核岛产品。公司在投标时通常采用包含核岛产品和常规岛产品的综合投标方式,一般一台机组合同额在1000万元左右。由于核电市场对供货商的采购管理、设备交货要求非常高,很多企业均被挡在了门槛之外。受福岛核事故影响,国内核电市场自2011年初进入了“冷却”阶段,但核电对于我国电力结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核电重启只是时间的问题。公司将凭借技术优势和项目经验,继续享受核电盛宴带来的发展。
 
    4.募投项目逐步投产,产能大增需订单支持。
 
    公司募投项目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电力用直流和交流一体化不间断电源设备。目前募投项目已经有部分产能达产,由于产能扩产幅度较大,需要较多新增订单来支撑公司新增产能的消纳。公司2011年结转至2012年执行的订单额合计约2亿元。公司新增产能全部投产后,按所有产能满产计算,预计2013年年收入有望达到5亿元左右,公司仍需要加大下游电网市场和非电网市场的开拓力度,以保证公司新增产能的有效消纳。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总体来看,公司本身兼具核电、新能源汽车等多重概念,相对估值一直维持在高位,短期来看公司募投项目产能逐步释放,是公司业绩增长的主动力。“十二五”期间国家对电网建设方面的投资将继续加大,能够为公司电网类产品销售营造有力的市场环境,国网集中招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压低了毛利率水平,但其对小企业的屏蔽作用,能够使公司技术和产品的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在主营业务稳步前行的基础上,核电电源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赋予公司业绩新的增长点,公司进可攻、退可守。我们预计公司2012年-2014年EPS分别为0.24元、0.29元、0.34元,对应PE90.54倍、74.93倍、63.91倍,首次给予推荐评级。
 
    投资风险
 
    1、公司电网中标情况低于预期;2、非电力系统应用市场开拓进度低于预期;3、珠三角地区人力成本上升;4、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进度低于预期。
 
分享到:

关键字:奥特迅 智能电网 充电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