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截至今年6月全国充电桩保有量132.2万台,同比增加31.9%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充电桩视界 发布时间:2020-07-1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7月10日,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下文简称:充电联盟)发布2020年6月充电桩运营数据。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55.8万台,其中交流充电桩32.4万台、直流充电桩23.4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88台。

从2019年7月到2020年6月,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1.2万台。

分省市来看,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区域较为集中、充电电量集中度较高的特点依然存在。

广东、上海、江苏、北京、山东、浙江、安徽、河北、湖北、福建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占比达73.2%。

全国充电电量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陕西、四川、福建、北京、浙江、山东、湖北、河南、上海、安徽、山西、湖南、重庆、江西等省份,电量流向以公交车为主,乘用车同样有较大占比,环卫物流车、出租车等其他类型车辆占比虽较小,但在逐渐提升。

2020年6月全国充电总电量首次突破6.0亿kWh,较上月回升近1亿kWh,同比增加48.8%,环比增加19.7%,月充电电量首次超过疫情前水平。

分运营商来看,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集中度高。

截止到2020年6月,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1万台的共有8家,分别为:特来电运营16.1万台、星星充电运营13.2万台、国家电网运营8.8万台、云快充运营4.4万台、依威能源运营2.5万台、上汽安悦运营1.9万台、中国普天运营1.4万台、深圳车电网运营1.3万台。这8家运营商占总量的88.8%,其余的运营商占总量的11.2%。

截至2020年6月,通过联盟内成员整车企业采样约111万辆车的车桩相随信息,其中未随车配建充电设施34.6万台,整体未配建率31.2%。集团用户自行建桩、居住地物业不配合、居住地没有固定停车位这三个因素是未随车配建充电设施的主要原因,占比达70%,其余原因占比为30%。

截止2020年6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32.2万台,同比增加31.9%。

乘联会:6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56万辆,同比下降34.9%,环比增长20.1%。

7月8日,乘联会公布了2020年6月全国乘用车产销数据。数据显示,6月我国乘用车批发销量为170.0万辆,同比增长0.9%,环比增长3.7%。这也是持续两个月的批发正增长。1-6月累计批发销量766.0万辆,同比下降22.9%,同比减少了222万辆。

聚焦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方面,6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8.56万辆,同比下降34.9%,环比增长20.1%。其中,插电混动销量1.77万辆,同比下降11%;纯电动的批发销量6.7万辆,同比下降40%。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指出,6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打破往年淡季市场下行规律,呈现恢复性增长,是政策与市场多因素推动的效果。而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再度下降,则与四大因素有关。

第一就是受同期基数偏高影响,去年6月底是新能源车补贴锐减的时间节点,400公里以上车型综合补贴从3月的7.5万降到二季度的4.5万,随后再降到2.5万的低额补贴,受此影响,市场在6月底前迎来了一波抢购潮,因此,2019年6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86%达到13.4万辆。

第二受疫情影响,国际油价暴跌,新能源车的性价比下降,加之一些安全性负面信息,消费者选择新能源车热情下降。

第三,由于疫情的影响导致出行偏好从公共车型转向私人出行,整个出租网约车更换新车受到一定影响,进而降低了新能源市场的需求量。

第四,各地的促销政策和疫情期间不限号或增加牌照投放量的措施,促进了传统车的购买量,进而削弱了新能源车的优势。

“6月新能源车市场虽然同比仍是34.9%的负增长,但是从7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下半年月均增速预计将保持正增长。”崔动树说到,下半年新能源车市场消费环境较上半年改善,将带动三、四季度销量环比二季度出现正增长,目前二季度销量与去年下半年销量相近,因此下半年新能源车同比必然实现正增长。

具体分析6月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数据可以发现,6月电动车高端化趋势明显,A级及以下电动车同比下降56%,B级及以上电动车同比增长8倍。另外,6月独资与合资新能源表现较强,成为新能源车市重要力量,特别是特斯拉。乘联会称,6月特斯拉纯电动市场销量份额为23%,而下半年特斯拉仍是纯增量,下半年的电动车市场会明显高于去年下半年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及致谢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

分享到:

关键字:充电桩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