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返回

瞄准2000亿锂电装备红利 海目星激光“内外出击”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锂电 发布时间:2020-07-11 浏览:

电动化风暴兵临城下,新一轮动力电池产能扩建正在全球范围内启动,这将给中国锂电产业链头部企业带来巨大成长“红利”。

近日,深圳市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目星激光”)科创板首发获通过。这意味着,又一家锂电装备领域明星不久将亮相资本市场。

与海目星激光登陆资本市场同步开启的,还将是其踩准锂电装备新一轮需求的快速主动出击。

一方面,全球动力电池产能扩张带动未来五年超2000亿规模的设备需求空间,另一方面,产业集聚化整合将进一步加快市场优胜劣汰,这会让下游客户需求和订单愈发向头部设备企业集中。

过去几年,凭借在激光和自动化装备领域的持续积累,海目星激光已经完成人才及团队打造、专利及技术积累、产品市场份额占比、头部客户储备、快速交付及服务响应、区域化布局等多维度的竞争力建构。同时,作为锂电产业的中国力量,海目星激光开始走向全球舞台。

全球扩产新周期 国产头部装备企业获益

当前,全球车企电动化方向明确,新一轮动力电池产能跟进,给中国头部锂电装备企业带来未来五年高速成长机会。

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头部电池企业将进入新的扩产周期,至2022年规划的产能(动力电池+储能)将增加至621GWh。按此产能测算,锂电装备行业预计未来三年增幅将达5倍以上,对应的锂电行业新增装备投资额合计约1794亿元。

从扩产的企业看,目前三类企业势头凶猛:一是国际和国内头部动力电池企业,以宁德时代、LG化学、SKI等为主;二是欧洲新的动力电池新势力,以Northvolt为代表;三是车企自建的动力电池项目,以特斯拉、大众等为代表。

红利之下,暗流涌动。一方面,新一轮产能扩建周期下,国产锂电装备凭借性能、交期、服务等综合能力明显更具备竞争优势,包括特斯拉、松下、Northvolt等国际企业都加快国产锂电装备导入。

另一方面,动力电池行业两极分化态势明显,动力市场主流选择已逐步收窄至少数的装备龙头企业。在技术迭代、降低成本、盈利能力、应收账款等重担下。装备行业内转型、淘汰的速度也在加快。

这也意味着,设备领域竞争趋向集聚化,能够获取新一轮市场红利的设备企业仅为少数,能够进入全球头部企业供应链的锂电设备企业,才能明显受益于此轮需求。

其中,在动力电池装配段领域,海目星激光依托领先激光&自动化装备综合解决方案,手握宁德时代、特斯拉等行业巨头订单资源,成长空间优势明显。

手握11.3亿元头部客户订单 盈利曲线向上

依托人才团队、专利及技术积累、客户结构储备、区域化布局,海目星激光在动力电池装配段领域一路攻城略地。

客户结构上,海目星在动力电池领域具备多元化的优质核心客户。随着这些企业的产能扩张,海目星也得到了持续增长。

国际客户上,已经成为特斯拉供应商,并获得实际订单。根据海目星激光招股说明书显示,2019年12月,公司与特斯拉签署订单合计7785.51万元,所销售设备均将出口至美国。

国内客户中,公司合作客户既涵盖了宁德时代,同时还获得了中航锂电、蜂巢能源、亿纬锂能、欣旺达等高成长性企业的青睐。其中,宁德时代、中航锂电、蜂巢能源已成为公司前五大核心客户。

包含动力电池领域订单在内,海目星2020年1-3月新签订订单4亿元,截至2020年3月31日, 在手订单总额11.3亿元。即使在疫情影响之下,能够保证2020年全年的业绩增长。

可以预见,凭借技术实力与市场口碑,头部动力电池/国际一流车企客户的绑定,市场机遇边界的拓宽,海目星激光在动力电池业务板块的业务将是实现快速发展。

持续研发投入 细分领域产品竞争力凸显

招股说明书数据显示,2017-2019年,海目星激光研发费用分别约4850万、8250万、8852万,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7.6%、10.3%和 8.6%。匹配自身高速成长速度,公司整体研发投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为了满足车规级对于动力电池装备的要求,海目星激光持续在做产品的迭代和革新。以极耳切割机为例,海目星激光拥有以下四大创新技术:

1、极片缺陷智能跳切技术,跳切速度可兼容 10-120m/min,跳切速度在 120m/min 时,跳切精度仍然可以达到±0.2mm,实现了高速、高精度跳切,对有缺陷的物料可以减少50%的损耗。

2、嵌入式高速激光控制卡技术,极大提升了数据传输速度和执行精度,兼容多种脉冲及连续型的激光器,并增加四重安全防护机制。

3、卷对卷张力控制技术,通过张力控制系统确保张力恒定,该技术主要应用在极片切割、分条、卷绕、裁片等整个带路系统中。对产品的切割精度、良率、收卷质量具有较大影响。

4、集成式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该系统具备可扩展性、可操作性、可控制性、可伸缩性等,是采用标准化模块开发的技术,基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快速开发的一个的简化、高效、高性能的系统框架。

人才团队上,公司经过多年发展,拥有一支具备扎实的工程思维、专业的技术能力、丰富的开发经验的研发技术团队,拥有国际化人才队伍,主要技术人员具有10余年的海外或行业领先公司的激光及自动化从业经验。

同时,公司基于对未来市场发展方向谨慎判断的基础,针对性地引入专业人才、组建专业团队,稳、准、狠地切入每一轮的技术创新和细分市场。以极耳切割机为代表的产品系列,已全面覆盖方形铝壳、软包、圆柱等动力电池以及窄幅、宽幅极片,未来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国内专利权248项,包括30项发明专利,216项实用新型专利及2项外观设计专利。2020年,公司更是率先在90米以上极耳切割技术得到头部客户逐步量产,且开始率先批量交付行业领先的一出四宽幅高集成化极耳切割机,全面引领相关技术的发展。

可以看到的是,海目星激光正在通过核心技术实力、资源整合能力、优质客户优势、市场战略谋划,为接下来的全球化持久战、肉搏战积蓄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从同行对比来看,海目星激光在人才及团队、专利及技术积累、客户结构储备、区域化布局等方面都具备明显竞争力。但是在估值和体量方面,海目星与同行还存在一定差距。

登陆科创板之后,资本赋能叠加新一轮全球产能扩张窗口,海目星激光有望迎来高速发展新周期。

分享到:

关键字:海目星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