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这现在啥都是宝,装上风车,风就成了电;装上光伏板,阳光也成了电;村里的垃圾、秸秆也被电厂拉去发电了!”7月13日,河南兰考谷营镇朱场村村民李合义说,家里装了光伏板,每年多3000元收入,以前无法处理的生活垃圾也变废为宝。
兰考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作为全国首个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建设示范县,探索新时代县域能源转型新路子。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聚焦国家电网公司战略目标落地,提供了农村能源转型的“电力解决方案”,全力打造公司战略在县域落地的“试验田”。
利用可再生能源,用足“本地电”
今年,兰考有25%的时间是全清洁能源供电,特别是5月4日基本实现了24小时全清洁能源供电,预计今年本地新能源发电量占全县域用电量比重将达到75%。
角色“反转”的时间并不长。两年多前,兰考县由于化石能源匮乏,全县用能还以外来的电和油、气供应为主,本地只有少量的光伏发电。
在兰考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建设中,兰考丰富的风、光、地热等可再生资源及农林废弃物、畜禽粪污等资源成为重点开发对象。但这也带来了清洁能源大规模并网消纳及对大电网冲击的难题。
为破解这项难题,国网河南电力牵头、河南电力经研院承建、兰考全县各类能源生产企业、传输企业、用户积极参与,开展兰考能源互联网平台建设。“平台研发了运行监控、发电预测、可调负荷分析、策略生成等系统功能,实现了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行,有效抑制了新能源机组并网带来的电网波动,提高了电网安全运行水平,保障清洁能源就地最大化消纳。”河南电力经研院技术专家李鹏介绍。
有技术支撑,加上新能源配套电网建设,目前,该县投运风电装机23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24.4万千瓦、地热站27座,建成了1.5万千瓦生活垃圾热电联产工程、2.4万千瓦秸秆电厂……本地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近50%。
煤炭消费清零,用上“清洁电”
“别看咱们这里偏僻,但电网一点也不弱。现在大家无论是冬天取暖夏天纳凉,还是浇地做饭,都用电,方便便宜还干净!”7月6日中午,爪营乡栗庄村村民栗凤莲在家享受着空调带来的凉爽,乐呵呵地说道。
近年来,国网河南电力大力推进机井通电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实施居民取暖、农业生产、公共交通等领域电能替代,推动了兰考县农村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快速提升。
兰考县供电公司目前共建设220个机井通电台区,满足全县10.1万亩农田、2022眼机井用电需要,每年可减少柴油消耗1219吨;完成440个行政村电网改造升级,保障4.4万户“煤改电”居民采暖用电,推动兰考形成“县域地热集中供暖、农村分散式清洁采暖”格局;建设10座充电站、103个充电桩,满足全县145辆公交车充电需求,推动兰考县公共绿色出行率达到40%。
如今,兰考实现全域煤炭消费清零,初步形成了绿色低碳的能源消费体系。
完善平台互联,用好“智慧电”
“利用能源互联网平台,我们实时监测全县227家规模以上企业和35514户一般工商业用户用电生产情况,一旦发现企业用电异常就及时走访,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效果很好。”兰考县发改委副主任王雪林说。
兰考县能源互联网平台已接入电、热、气、油四类能源数据1690万条,实现“全县域、全品类、全链条”能源数据可观可测。依托这个“能源数据库”,国网河南电力技术人员开发了能源监测、公共服务、协调优化中心等板块,实现了兰考县能源智慧化发展。
7月7日15时,星威小区居民张广开和家人一起看电视时,家中突然停电。不到1分钟,他便收到“能源便民服务”APP推送的停电原因信息,打开APP还能随时查阅抢修进度。
赋能乡村振兴。国网河南电力在兰考建设“互联网+”农村特色用能场景,为报装容量315千伏安以上的2154家企业开展用能监测分析并提供诊断,让农业生产用上“经济电”;接入兰考县全部1800多个扶贫电站实时数据,提供运行监测、异常告警、运行效率分析等服务,惠及6000余户贫困户。
在兰考能源互联网平台的支撑下,兰考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建设完成能源投资68.5亿元、增加地方税收4.1亿元、拉动就业18169人、带动7492人脱贫;农作物秸秆、禽畜粪污资源化利用率85.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7%,推动兰考进一步成为能源生产基地;能源智慧化、普惠化显著改善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城市与乡村均衡发展。
国网河南电力将全面深化农村能源互联网建设,力争到2025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均超过50%,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用电量比重、灌溉区域机井通电率、公共绿色出行率、清洁取暖普及率均达到100%,有力支撑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