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5G汽车就从梦想走进现实。
7月12日,“全球首款搭载华为5G技术的车型”比亚迪汉上市;此前,“全球首款5G车”广汽新能源埃安V已于6月16日上市;正在预售的北汽新能源ARCFOXα-T,也称是“全球首个商业搭载5G技术”的车型;将在8月上市的荣威MARVEL-R,自定义为“全球首款整舱交互5G量产车”……
面对突然涌现的众多“首款”5G汽车,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其实,所谓的“5G”汽车,就是“5G+车联网”汽车。“‘5G+车联网’是网联化和智能化发展的关键技术。”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山枝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5G“上车”能做什么
“5G+车联网”汽车究竟有多神奇?“我在北京可以通过手机来远程可视化看到我在深圳的汽车,并且可以遥控它。”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长江向记者介绍,比亚迪汉的5G技术,搭载了华为5G车联网模组MH5000,能够让车载终端具备高速率、低延时的5G移动通信能力,还具备车路协同的C-V2X(车与外界信息交互)通信能力。
在这样的5G车联网支持下,自动驾驶也将会更加精确。在4G时代的LTE-V2X通信模式下,车联网信息传输的时延约为100毫秒,如果车辆以时速100公里行驶,紧急制动将会产生2.8米的误差。而在5G-V2X通信模式下,车联网信息传输时延约为5毫秒,紧急制动误差约为14厘米左右,精确度大为提高。为实现L4~L5高等级自动驾驶提供了可靠条件。
正因如此,5G车联网使比亚迪汉的DiPilot自动驾驶系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通过最新的技术算法,可以大幅提高车联网的通信速度和容量,将汽车作为一个终端,与云、路测感知设施、车与车、车与人、甚至是车与家等实现高速无线连接,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汽车的反应速度,还充分实现了高效的车路协同,更大限度保障行车安全。而且,5G车联网的运用还涉及到远程自动驾驶技术。
“上汽正在加快研发新一代电动汽车专属架构和三电技术,全球首款5G量产车将在2020年上市。”正如上汽集团副总裁陈德美所表示的,8月将上市的上汽荣威MARVEL-R新车型,搭载了华为5G T-Box技术,是国内行业中首批实现L3级别自动驾驶的量产车型之一。
L3级别自动驾驶,更需要高速车联网来进行车路协同。借助5G车联网,可以迅速将路侧感知单元与车载单元之间的信息进行实时交互,让驾乘者第一时间了解前方路况,从而获得更安全、更高效的智慧出行体验。
“全球首款5G车”广汽新能源埃安V同样是搭载华为新一代5G车载模组,通过5G车联网实现了高精度定位。即将上市的北汽新能源ARCFOXα-T,基于华为新一代MH5000 5G芯片T-BOX,以及全球首个商业搭载5G技术的IMC智能模块标准架构,实现了5G、ETC、云平台、边缘计算为核心的多网融合通信技术。
其实,业界注意到,近日华为宣布与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上汽、长城、比亚迪、奇瑞、T3出行等首批18家车企共同签约携手,打造“5G汽车生态圈”,加速5G技术在汽车产业的商用落地进程。“上述车企之后,还有更多的车企及出行商都会有5G‘上车’的机会。”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这都属于5G第一阶段的应用,只有加快应用落地,才能推动5G智能汽车、智慧交通的发展。
■车联网面临新机遇
5G智能汽车的发展,所依靠的是5G高速通信基础之上的车联网。而5G通信国际标准的出炉,为5G车联网的商业化、规模化应用铺平了道路。北京时间7月3日,国际标准组织3GPP官方宣布,5G/R16(第16版)国际标准冻结(即定稿完成)。这是5G国际标准的第一个演进版本,车联网是其支持的重点之一。
“这是5G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5G车联网的发展新机遇,将加速5G车联网的发展步伐。”陈山枝认为,只有在5G支撑下,实现“网联化+智能化”的技术融合与产业促进,才能走进智能汽车时代。
此次的新版国际标准优势突出,进一步增强了5G的服务应用能力和效率,特别是在车联网部分篇幅尤重。“该新版国际标准突出增强了对车联网的支持。”中国移动研究院产业与业务合作部总经理杨光告诉记者,与上一版相比,新版国际标准实现了从“能用”到“好用”的转变。
据介绍,此次的新版国际标准凸显了重点支持车联网的四大优势。一是引入新技术,达到了提高网速、超可靠、低时延通信的目的。超可靠性达到99.9999%,低时延最快可以实现5毫秒。二是面向车联网,支持V2X及V2V(车与车的无线连接)、V2I(车与路边单元的无线连接)等通信,实现车联网支持全自动驾驶车辆编队、半自动驾驶、远程驾驶等更丰富的车联网应用场景。三是新版国际标准支持车联网的定位精度提高10倍以上。四是还可以显著节约电耗,降低成本。
“通过5G车联网的上车应用可以增加感知范围,实现信息实时分享,提前获取关键道路、路口、车辆、行人、信号灯状态等信息,提高了车辆的安全系数,降低了感知传感器的部署成本,提升了交通效率,缓解了交通拥堵。”陈山枝介绍,这正是5G车联网应用的价值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版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中国信通院与华为、中兴等企业及中国相关专家都参与其中,提交技术提案3000余篇,占全球运营商提案总数的三成以上,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作为5G国际标准的参与者之一,华为已经涉足汽车硬件服务、软件服务等领域,正在构建一个庞大的智能汽车产品体系,囊括了云、车联网、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三电系统在内的“芯、网、云”产品线。“未来拥有自动驾驶功能的电动汽车,除了底盘、4个轮子、外壳和座椅外,剩下的都是我们拥有的技术。”华为轮值首席执行官徐直军道出了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布局。
■深度影响产业变革
近年来,外行企业都在“跨界”杀入汽车圈,尤其注重有5G车联网前景的自动驾驶。手机制造商苹果已经累计投资1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30亿元)研究自动驾驶,并向滴滴自动驾驶投资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亿元);而电商亚马逊近日也耗费1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4亿元)收购了自动驾驶初创公司Zoox。自动驾驶的升温,正倒逼车联网向5G时代进一步加速推进。
在我国,5G车联网的应用正处于发轫之初,张力巨大。7月3日,北京市海淀区52条、215.3公里的自动驾驶示范区一期测试道路全面开放;目前,一条近200公里的国内第一条智能化高速公路——杭绍甬高速正在建设,该高速公路全程按照5G车联网应用设计,有5G的基站和路测感知设施;7月3日,由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东软睿驰共同合资成立的海纳新思智行服务有限公司在大连投入运行,该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致力于加速车联网技术发展。
竞争车联网技术,越来越多的中外企业聚焦中国市场。“5G通过国际标准实现商业化的落地,将显著提升车联网能力,并最终实现自动驾驶、智慧交通等复杂的应用场景。”恰如德勤中国汽车行业主管合伙人周令坤所言,中国相关政策的支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成为中国5G车联网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明确到2025年,LTE-V2X将实现区域覆盖,5G-V2X在部分城市、高速公路逐步开展应用。3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出台,促进“5G+车联网”协同发展是其中的重点,一系列相关的任务也由此作出部署。6月22日,工信部再次强调,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跨行业融合,提升智能道路基础设施水平,构建车联网综合应用体系,完善标准规范,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同时,在车联网已成发展趋势及热点的情况下,国内各地也在纷纷出台政策抢抓车联网发展机遇。至今,北京、天津、重庆、山东、深圳、海南等地也相继出台了促进车联网发展的政策。
国内相关企业也一直在寻找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机遇。如中国一汽推出“旗偲计划”;广汽集团发布GIVA计划,并推出ADiGO(智驾互联)生态系统;北汽集团发布“海豚+”战略;吉利汽车发布G-Pilot战略;长安汽车先后与华为、阿里巴巴合作……
7月1日,德勤最新发布的《智能网联时代车企如何打赢数字化之役》白皮书预测,未来3至5年,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将迎来一轮高速推进期。至2030年,中国运营的基于5G的自动驾驶车辆将达到3000万辆。
“借助新版国际标准和国内政策的力量,产学研用共同推进‘5G+车联网’的新基建,将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并将孕育出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支撑我国汽车产业变革。”陈山枝表示,这也是我国由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重要战略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