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矿产资源开发与保障 返回

江汉大学教师团队在锂离子电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高校之窗 发布时间:2020-07-29 浏览:

面向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和武汉市光电子产业集群的发展,江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了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团队。团队先后全职引进国家级、省级人才工程人选高层次人才。经过初期的建设和发展,在锂离子电池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

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锂离子过滤膜概念。团队以石墨烯和聚丙烯腈为基础材料,制备了新型碳膜,具有锂离子导通、溶剂阻挡的特殊功能,大幅度提升了锂金属电极的循环稳定性,为开发锂金属电池器件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成果在国际材料领域权威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发表。

固态电池的研发是全球电池研究机构和新能源汽车公司竞相争夺的制高点。团队最近研发了新型含硫系聚合物固态电解质。传统的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是聚环氧乙烷PEO/锂盐体系,由于PEO易结晶且氧醚基团具有过强配位作用,其离子电导率和锂离子迁移率都很低。通过巯基-丙烯酸酯点击反应原位生成无定形含硫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高达2.7-3.0×10-5 Scm-1,锂离子迁移数为0.4。硫醚键具有较长的C-S键长(1.81Å),更低电负性(2.58)和适度配位作用,有助于链段运动并实现优异的室温离子电导率。这些优势表明了巯基-丙烯酸酯点击反应是非常有效的原位制备高性能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的策略。部分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国际电池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Power Sources上。

团队通过电场频率控制,使高分子链段或纳米粒子表面电荷极化,进而沿特定方向取向并排列成有序结构。这种有序结构为离子传输提供连续通道,显著提高了固态复合电解质的导电率。其研究成果在国际材料领域期刊权威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和Materials and Design上发表,相关成果已多次被斯坦福大学和清华大学的知名教授在其研究论文中正面引用。

该系列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江汉大学科研启动基金和江汉大学学科特色方向协同创新等资助。(来源:中国高校之窗)

分享到:

关键字:锂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