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8月1日上午,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池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储能网联合组织的“第七期中国储能产业巡回走访调研团”走进贺迈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下称:贺迈新能源)。贺迈新能源董事长汪慰军、副总经理刘小晋、市场总监余实宏等接待了调研团一行。
贺迈新能源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致力于高效相变储能材、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贺迈新能源高科技研发团队由多位博士领衔、多位硕士协作,并得到新能源技术专家和企业家施正荣博士的创业指导,在上海临港新片区有1000多平米的研发测试中心,同时拥有一整套先进的材料制备和性能表征设备,并在上海奉贤设有大面积生产基地。
调研团专家与贺迈新能源负责人合影
贺迈新能源已申请40余项知识产权,其中近20项为发明专利,同时公司也是《相变储能供热系统》、《蓄热型电加热装置》、《相变蓄热装置》、《清洁能源供暖技术规程》等清洁供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参编单位,并参与了新疆地区《电采暖锅炉房设计规范》的编制。
贺迈新能源不仅是储能技术的创新者,同时也是应用开发的引领者。贺迈新能源相变储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清洁供热、蓄冷、清洁能源的消纳和利用、余废热利用、冷库冷链、生物安全、电子设备温度控制、绿色建材以及家电储能控温等领域。
调研团专家了解清洁供暖系统
调研期间,专家团在贺迈新能源相关负责人的引领下,深入厂区了解疫情后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并参观了产品展览展示区和实验室。参观结束后,双方就“相变储能控温技术”等相关话题进行了交流座谈。
调研团专家与贺迈新能源负责人交流座谈
贺迈新能源董事长汪慰军
据汪慰军董事长介绍,公司当前最大的业务是清洁供热。从清洁供热现状来看,目前市场上存在竞争无序,普通用户对采暖产品缺少认识,劣质产品低价竞争搅局,让真正追求创新和质量的企业难以为继。但即便如此,贺迈新能源依然要坚持产品质量,技术不过关的产品绝对不能投放市场。
2016年,从长春的第一个相变蓄热供暖试点到现在,贺迈新能源在全国已有大小共计200余个示范项目落地。
技术和产品
相变储能(储热、蓄冷)材料:-100℃~1000℃的纳米晶相变储能(热/冷)材料,具有精准控温、超高储能密度、循环稳定和安全环保的特点,并成功通过9000次循环稳定性、经口毒性、皮肤刺激性、腐蚀性、RoHS、环境影响评估等第三方测试。
“类电池式”储能热池、蓄冷池:“类电池式”热池,可将储存的热能以定制的温度和热交换效率等可控、高品位的方式释放,同时可通过热池的串并联以实现不同的蓄热量和热交换效率要求。热池的核心作用是解决能源转换时间、空间和消耗量差异,并将低品位热能转化为高品位能源储存和释放。
分布式蓄热供暖系统
核心是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侣变储热材料而开发的供暖热池,采用模块化设计,一立方米热池蓄热约180kWh,成本约为锂电池的十分之一。经国家空调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电热蓄热效率为96.2%,24小时热损3.9%,放热效率95.3%。供暖末端配置灵活,可满足地暖、风机盘管和各式散热片温度要求,常压运行,安全性极高,可实现“就地供热”和“智能远程监控”。
多能互补蓄热供暖系统
运行原理:利用光伏/风能产生的电能对热池进行充热,同时供暖;无光照/风能时,利用热池供暖。利用集热器将热能储存,同时供暖;无光照时,利用热池供暖。
调研团专家认为,当前相变储能控温技术需要更加多元化,满足各种应用场景使用需求,并且需要不断开发创新以降低使用成本,使行业快速发展。
参加调研的专家有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协会秘书长刘勇、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储能课题组组长/教授陈永翀、重庆理工大学教授/原陆军工程大学教授沈卫东、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处周晓宇、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经理王以诚、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员赵宇、宁波锦浪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经理林万双、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微电网产品线总经理黄浪、中信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电池技术经理黎明/高级技术经理刘中柱、湘能楚天电力集团董事长陈伟其/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黄强/设计总监蓝伟科、中国储能网记者博乐。
本期调研获得湘能楚天电力集团、广州智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猛狮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眉山加州智慧小镇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维龙(镇江)机电科学研究、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信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锦浪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