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长城汽车三十周年的生死思辨刷爆汽车圈。“长城汽车挺得过明年吗?”担心自家企业能否熬得国明年的不只有魏建军。上半年,乘用车企一片飘绿的成绩单让各大车企掌门人眉头紧锁。
能否挺过明年,还得看今年活成什么样。下半年怎么干,于乘用车企而言至关重要。这个月,乘用车企积极行动起来,纷纷开启“绝地反击”的进程。
无论是加速新品排期,还是产能扩张,融资筹钱,整车企业正在抓住市场升温的机遇,为下半年的发展“排兵布阵”。
发新车拉销量
7月中旬,乘用车企交出了上半年的成绩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汽车销量230万辆,同比增长11.6%。1~6月,汽车累计销量1025.7万辆,同比下降16.9%。在各地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的持续带动下,市场表现总体好于预期,5月以来出现明显的恢复性增长。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记者表示,面对疫情冲击,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措施,稳定和促进汽车消费,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虽然情况有所好转,但上半年车市仍然处于负增长,特别是部分自主品牌在上半年销量下滑明显,5、6月其市场表现依然没有好转。
“如果车企上半年销量同比负增长超过30%,那么下半年的压力就比较大了。关键在于能否将上半年的缺口补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对记者说。
因此,在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的转变中,上市新品成为许多车企拓展市场的手段之一。特别是对于自主品牌来说,新车效应尤为明显。今年以来,在线上营销等新零售模式的带动下,部分自主品牌新车销量反超去年。在以新车打开销路的指导思想下,7月新车扎堆而来,如:大众旗下首款轿跑SUV探岳X、第十代索纳塔、红旗旗舰轿车H9、思域两厢版车型……
自从红旗放下身段、走平价路线后,其销量就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与此同时,红旗也成为了销量增长最快的自主品牌之一。红旗现有产品布局覆盖了中型、中大型轿车,中型、中大型SUV等产品。今年年初,红旗还公布了其未来十年的计划,其中终极目标是要在2030年实现80万~100万辆的年销量。今年上半年,红旗销量增长111%,势头强劲。作为红旗最新的旗舰轿车,H9自亮相以来便备受关注,其打破了自主品牌在轿车市场天花板。不过,自主高端旗舰轿车的水平依旧有待用销量进行验证。
7月17日,另一家自主“老大哥”东风汽车全新高端电动车品牌——岚图。全新品牌预计将发布9款新能源车型,包含了SUV、MPV、轿车等车型。岚图首款概念车将于7月29日亮相,并于2021年正式上市销售。另外,岚图旗下车型还会在5G应用以及无人驾驶技术研发上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并逐渐开辟海外市场。
长城汽车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为提升销量,长城汽车将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加速新品导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品牌溢价能力。新品布局上,长城汽车旗下哈弗品牌已于7月7日正式宣布了第三代哈弗H6第三季度上市的消息,并首次公布了外观图。WEY限量版车型VV7 GT brabus|automotive也于7月中旬正式上市。欧拉品牌新款车型“欧拉白猫”于7月15日上市。“未来我们还将通过创新跨界的营销举措塑造清晰的品牌形象,并积极向在线化、数字化营销转型,通过一系列创新营销举措,助力销量目标的实现。”长城汽车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为应对低迷的新能源市场,相关新品入市刺激也必不可少。7月初,广汽新能源Aion S年度升级车型上市。作为年度改款车型,新车与2019款车型相比,部分配置进行了升级。对此,广汽新能源表示“加量不加价”。虽然新能源市场整体偏弱,但作为头部梯队的特斯拉和广汽Aion S,却是已经连续几个月销量实现上涨。此次改款新车上市,也是广汽新能源力争保住头部销量的策略之一。
增产能拓市场
在增量时代向存量时代转变的当下,一些汽车企业却在积极扩张产能,7月典型的案例就是奥迪“南下”与特斯拉“走西口”。
虽然受整体车市下行及疫情的冲击,上汽大众罕见同比大跌37%。但上汽大众依然手握“好牌”,即确定已久的上汽奥迪项目。据悉,大众汽车及上汽集团计划投资人民币41.3亿元,改造位于上海的上汽大众工厂,并生产新的奥迪轿车,预计年产6万辆奥迪A7L和6万辆大众新款SUV,此次改造预计于2020年底完成。此前,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表示,上汽大众计划在2022年年初推出第一款奥迪车型。
7月13日,重庆市政府与特斯拉就加快推进项目合作深入交流,并达成广泛共识。重庆市政府表示,特斯拉是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与两江新区的合作空间大、前景好。希望双方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做实合作项目,两江新区也将全力创造良好条件、提供优质服务。
有业内人士指出,部分汽车厂商在存量时代加速扩产能,实际上也是对未来利润的一种保守投资。在政策红利的支持下,汽车企业可以通过扩大产能,来以相对未来而言较低的价格获取一部分生产基地。
在中国发展壮大的同时,一些本土企业也积极在海外市场谋篇布局。据长城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全球化的战略下,长城汽车将持续完善全球研产销布局,全面开拓全球市场。“我们将加快新品的导入,推进印度塔里冈工厂与泰国罗勇府工厂的收购交接工作和海外研发中心的建立、人才的招募工作,以及全球营销、品牌传播工作等。”该负责人说。
自主新能源车企发力
值得关注的是,全球市场低迷,中国汽车市场仍然是全球新车销量最大的国家。在汽车电动化发展初期,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7月,恒大就成立两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分别是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和恒大新能源汽车(广西)有限公司,涉及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研究等业务。
传统车企也加快了“大象转身”的速度。比如:三大央企成立新能源合资公司。其中,东风汽车更是将新能源汽车品牌独立出来。对此,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尤峥表示:“从东风公司发展来看,品牌向上是做强做大民族品牌的必然选择,此次高端电动品牌的发布是东风公司战略转型落地的重要举措;从行业发展趋势看,未来十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保持中高速增长,我们抓住市场机遇,以高端新能源汽车打造新的增长突破口。”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新势力也成功“输血”。7月10日上午,蔚来中国正式宣布获得中国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等六家当地银行的综合授信,规模高达104亿元。电动汽车企业Karma近日也宣布获得1亿美元外部融资。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融资一直是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此前发行新股时,蔚来汽车曾表示:我们的持续运作取决于我们是否有能力获得足够的外部股本或债务融资。
在崔东树看来,部分倒下的造车新势力的问题是外部民间资金的盲目进入和避险紧急退出。过去各地的投资基金以民营资金为主,现在则以国资为主。“国家队”资本实力雄厚,对行业发展的引导作用越来越强。造车新势力在国有资本的有力支持下,其发展势头将处于良好状态,各项政策方面也会给予一定保驾护航,其发展前景较为光明。
拐点之下企业何去何从?
当前,无论是从汽车销量,还是从汽车产品发展来看,整个行业都进入了一个拐点期。
郎学红认为,上半年疫情发生以后,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政策的利好在四、五月集中释放,目前来看政策拉动效果正在逐渐减小。“下半年如果没有重磅持续性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那保持同比增长的压力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大部分品牌来说,想要补上上半年的缺口不太现实。”她说。
“对于整车企业来讲,下半年的核心是抓住市场节奏,今年整体节奏提前,因此各个品牌的新车也要提前,抓住消费热情,获得增量。”崔东树表示,各个地方政策不同,有些地方性政策持续到年底,也是对车企的利好。此外,车企应该给经销商更多的政策性支持,确保经销商的生存环境友好,引导经销商获得更多售车线索,提升获客和转换能力,并给予一定的金融帮助,缓解经销商压力,稳定销售渠道。“上半年表现较好的品牌其实赢在了产品和经销商布局上。例如部分企业集中发力新品,强化车型竞争力。而且厂商与经销商之间协同能力比较强,抓住了一波政策红利。”
郎学红建议,下半年整车厂家要重点关注市场需求,按照需求量来调整生产计划,这一点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相对准确的产量也是保持价格体系的稳定的重要因素。对于消费者来说,对于车辆整体的价格体系稳定非常敏感,希望自己购买的产品更加保值,而不是频繁大幅降价促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认为,我国汽车行业已经步入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而且“新四化”已经成为了必然的方向。同时,消费端对新技术的需求非常迫切,这也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对于企业来说,市场竞争非常残酷,一定要快速找准定位与方向,加快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崔东树认为,行业趋势变化正在引领产品模式发生变化,产品正在从各个维度上寻求突破。而对于企业本身来说,全球化、出行服务、科技公司则是重要的转型方向。
近年来,许多传统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纷纷踏上转型之路,喊出了科技公司的口号并探索实践。7月20日,长城汽车重磅发布“柠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大技术品牌,正式宣告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的目标迈进。长城汽车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柠檬、坦克”两大平台是长城汽车整合了全球的优质资源,历时五年,研发投入超200亿元,面向全球市场的智能化、模块化车型平台。“咖啡智能”是长城汽车整车智能化品牌,涵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智能电子电气架构,是面向未来出行的智能系统,也是驱动长城汽车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转型的数字引擎。
“必须完成从‘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向全球化出行科技公司’的蜕变,惟有如此,惟有一次彻彻底底的自我革命,才有更多可能在未来更加残酷的竞争中走得更远。”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这席话,不仅喊出了长城汽车真实的心声,也是很多中国自主品牌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记者感言:干好当前 谋定未来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在当前的中国汽车市场,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
上半年累计销量近40万辆,哈弗品牌全球累计销量达600万辆的长城汽车都声称其“命悬一线”,甚至还提出了一个充满焦虑的问题:“长城能活过明年吗?”
正是有了这种反思,中国的汽车企业才会屡屡出奇招,走新路,得发展。今年以来,全球汽车市场跌宕起伏,疫情持续不断。在这种危机背景下,许多企业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长城汽车在这种大背景下迅速做出调整,成立了企业数字化中心和产品数字化中心,全面打通和串联从商品企划到产品开发的路径,车端、厂家端和经销商端的三端融合,打通各作战单元,形成产品生命周期和用户生命周期双轮驱动的管理模式。长城汽车持续秉承“研发过度投入”的原则,致力于打造技术核心竞争力,并带动品牌价值持续提升。
其实不只是长城汽车,许多自主品牌都纷纷进行变革,紧跟趋势变化应对未来挑战。以上半年的“黑马”长安汽车为例,其已经逐步摆脱去年的亏损阴霾,在自主板块强势夺回话语权。可见,长安汽车在自主板块着实下了一番苦功。如今,随着高端产品序列首款车型UNI-T的上市,长安汽车的向上之路越走越顺。
东风成立h事业部的消息自从传出以后就一直备受关注,直到7月正式发布岚图品牌,成立“岚图汽车科技公司”才看出东风在新能源领域的真正布局。从高管团队人事任命,到品牌运营模式,无一不是东风改革创新的成果。
上半年销量下滑较多的上汽集团也在通过各种手段止跌回升,并拓展新能源产品全球化。今年下半年,上汽墨西哥公司即将开业,名爵品牌也计划登陆西班牙、瑞士、德国等地。
下半年已经开局,汽车市场走向依然不明朗。在此大环境下,笔者认为,企业转型升级的脚步不能停。只有先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通过精耕细作来经营好下半年,乘用车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