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第七期全国储能产业巡回走访调研团走进安力能源

作者:博乐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0-08-0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8月3日上午,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池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储能网联合组织的“第七期中国储能产业巡回走访调研团”走进浙江安力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安力能源)。

安力能源是超威集团和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共同成立的一家合资公司,致力于钠-氯化镍电池(简称:钠盐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超威集团创立于1998年,致力于动力与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运营,是中国知名的专业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集团现有职工2万多人,在全球拥有100余家子分公司。通用电气公司创立于1892年,是世界知名提供技术和服务业务的跨国公司,业务遍及世界上100多个国家,拥有员工30多万人。双方的合作立足于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着眼未来储能市场的广泛需求,践行“倡导绿色能源,完美人类生活”的使命,致力于全球能源存储市场提供更安全、更环保、更高效、更稳定、更经济的解决方案。

调研团专家与安力能源代表合影

根据调研计划安排,调研团专家一行在安力能源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先期参观了生产车间,共同了解Durathon钠盐电池生产、制造过程。

生产线参观交流

据现场负责人介绍,安力能源运用数字化制造、绿色制造、互联网技术、工业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等手段,建成了钠盐电池正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芯制造、系统集成等自动化零部件和组装生产线近10条,实现了项目的多学科交叉,高密度部署了先进自动化分析、研发平台,专注于生产管理能力、质量控制能力、客户交付能力、产品检验能力、安全生产能力、信息跟踪能力、车间物流能力以及能源管理能力的建设,通过数字化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实现了自动化设备互联互通及实时数据分析,执行由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组成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安力能源掌握关键产品核心技术 ,拥有完善的上下游供应链条。关注环境、安全、健康管理水平;关注产品及行业全生命周期研究,不断提高新产品持续研发能力。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加强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旨在促进纳盐电池工业生产朝着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发展。

交流产品特性

目前,全球仅有两家企业生产钠盐电池,国内仅有安力能源,该项目总投资1.05亿美元,计划总产能500MWh,一期50MWh产能已经建成投产。

主要产品

T126电池包,额定电压48V,容量276Ah;G216电池包,额定电压557V,容量43 Ah,主要应用在备电及储能领域。

产品性能

一是安全性,不需要单电池级别的安全保护,整个储能系统简易安全防护即可,无需至电芯级的热管理及安全防护;二是对严苛环境耐受性比较好,在-40℃到+65℃的环境下,依然能够保持性能和寿命,无需系统层面的空调系统;三是电池单体比能量达135瓦时每公斤;四是循环寿命非常好,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5年,90%DoD循环寿命达4500次。

应用领域

电力辅助、新能源、通讯基站、数据中心、通勤车辆、特种车辆、乘用车辆、救援潜艇、远洋运输、军事领域等。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专家与安力公司产品、技术、销售线负责人一起进行了交流座谈,进一步了解钠盐电池产品技术特点、应用场景和运行情况。

交流座谈

安力公司常务副总张洪涛博士在座谈会上表示,超威集团与GE公司合作生产的钠盐电池,符合储能领域的可再生能源消纳、分布式储能电站、削峰填谷等领域的应用。

未来第二代、第三代钠盐电池,将应用于混合动力机车,为新一代高能效汽车、火车机车和矿用车辆、船舶等领域的大型混合动力或纯电动交通工具提供储能器件。随着新业务的增加,钠盐电池在替代传统电池的同时,也将减少后者对环境的危害,进一步实现能源的环境友好化。

据安力能源技术和品质总监石再军在会上介绍,Durathon钠盐电池是一种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耐温性强,维护成本低,经济性好,应用领域广泛的钠盐电池。该技术由GE公司历时11年开发,于2012年实现商业化突破,应用于通信、储能和车辆等多个领域,在全球25个国家建成了光储、风储、峰值管理、通讯基站等多个项目,运营时间超过100个月以上。

“在所有蓄电池体系里,钠盐电池是安全性最高的一种。”其正极是固态NiCl2,负极为液态钠,电解质为固态β-Al2O2陶瓷,充放电时钠离子通过陶瓷电解质在正负电极之间漂移。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电化学反应,决定了钠盐电池具有极高的安全性。而与现在大规模使用的锂电池相比,无论在能量密度还是循环周期上,钠盐电池都与锂电池相当甚至略高。

应用案例

2019年4月,浙江省杭州联通江干区之江路干6号监控杆通信基站储能系统便采用了安力公司所生产的钠盐电池,此为国内首个钠盐电池储能试点项目。随后,该公司还先后建设了电信湖州基站备电系统、以及跟国家电投所属公司中电智慧综合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现代制造技术产业园、宝之谷国际会议中心等储能系统项目,目前,所有项目已投入运营中。

调研团专家交流互动

会上,调研团专家针对纳盐电池应用场景、技术路线、产业规划、市场接受认可程度、投资收益,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了广泛交流。

参加调研的专家有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协会秘书长刘勇、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储能课题组组长/教授陈永翀、重庆理工大学教授/原陆军工程大学教授沈卫东、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处周晓宇、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经理王以诚、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员赵宇、宁波锦浪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经理林万双、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微电网产品线总经理黄浪、中信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电池技术经理黎明/高级技术经理刘中柱、湘能楚天电力集团董事长陈伟其/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黄强/设计总监蓝伟科、广东猛狮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监黄欢庆、中国储能网记者博乐。

本期调研获得湘能楚天电力集团、广州智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猛狮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眉山加州智慧小镇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维龙(镇江)机电科学研究、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信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锦浪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分享到:

关键字:安力能源 储能调研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