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氢能发展应避免雷声大雨点小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发布时间:2020-08-07 浏览:

“去年,我的提案是关于加快推进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建议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体系。此次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历史性地将氢能纳入其中,为行业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全国政协委员、东方电气集团董事长邹磊表示。

对于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公开征求意见,邹磊如是表示。他认为,《征求意见稿》能够将氢能写入其中,说明国家在能源战略上对发展氢能的重视。同时,也基本认定氢能有作为能源管理的部分特性。

据其介绍,老牌装备制造企业东方电气,是国内较早发展氢能的企业之一,并已将氢能作为战略转型的重要抓手,“通过自主创新,东方电气已掌握燃料电池膜电极、电堆、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构建起燃料电池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他同时也深有体会的是,氢能产业仍面临多项“卡脖子”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陷入“雷声大雨点小”的境地。

在邹磊看来,近年来,国家从多个层面释放出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积极信号,产业发展稳步有序。然而,氢能作为一种新兴能源,要纳入国家能源体系进行规模化应用,还需解决国家层面氢能产业专项规划缺失、氢能利用成本居高不下、氢燃料电池产业商业模式待优化、氢能基础设施配套滞后等问题。

氢能发展具有面临哪些问题?

邹磊表示,一是国家层级的氢能产业布局及规划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配套的导向政策及支撑法规作用尚未真正体现,当前发展氢能的热点区域,多处于政府引导及发展探索阶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国内大部分企业,实际是最近两三年才进入氢能行业。其中,涉足氢能和燃料电池领域的大型企业少、前期投入不多,造成技术积累不足和人才缺口较大;

三是尽管截至今年初,全国氢燃料电池上牌车已约达6000辆,但车辆的平均运营里程普遍偏低,产品验证不充分,导致技术迭代升级和零部件国产化进程缓慢。四是氢能产业链长,涉及层面多,全链协同推进十分关键。

那么“十四五”期间,如何助推氢能产业发展?

邹磊表示,首先需要逐步完善政策体系。积极推进氢能及燃料电池领域标准的制定修订,实现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带动技术转化与产业发展;逐步完善氢能法规体系建设,推动出台一些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支持氢能产业发展;明确氢能产业主管部门,建立完善的氢能基础设施审批、建设、验收流程;加强对氢气制取、储运、加注、应用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建立安全事故防范机制、安全应急响应机制。

“为进一步推进氢燃料电池自主技术产业化,增强我国在能源技术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建议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完善氢能发展顶层规划,加快出台制氢、运氢和加氢站基础建设方面的国家法规标准,制定加氢站(含站内制氢)报建审批管理意见。”邹磊表示,尤其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企业,牵头参与燃料电池车辆示范应用,支持企业通过示范加快对新产品、新技术的验证。

他同时建议大力推广氢燃料电池在商用车、分布式能源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探索氢能与可再生能源或油气资源耦合型发展的新型商业模式,提高项目经济性,进一步丰富氢能的应用场景,延伸氢能产业链;着力开展氢燃料电池分布式能源项目及区域性能源互联网示范建设,构建以氢能为纽带的综合能源体系,建立多能互补的联动机制。

分享到:

关键字:氢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