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储能投运项目 返回

2014年光热发电新兴市场开始崛起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光热发电网 发布时间:2014-02-1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几年以前,光热发电产业仅仅在全球个别国家有所发展,如美国、西班牙、以色列和德国。从2010年~2013年的几年间,光热发电开始在更多的国家生根发芽并获得发展,展望2014年,据行业研究机构CSPToday的预测,全球将有超过30个国家的光热发电市场开始逐步启动,其中18个市场已建成一定量的光热发电装机。

粗略统计,全球目前有超过10GW的光热发电项目(含已建成、在建、在开发、已宣布、已计划),这些项目预计都将在2020年之前实现商业化运行。而且这10GW的装机并未统计政府规划性目标(如沙特政府规划到2032年实现25GW光热发电装机的目标)。图2显示了全球光热发电市场的数量,从中可见,2010年全球仅仅有5个国家发展光热发电产业,到2013年,已接近20个,预计2014年将达到30余个。

图3展示了2010到2013年四年间全球光热发电的装机容量,从中可见,四年间全球光热发电市场投运的装机容量从1100MW增长至3400MW,增幅3倍之多。储热时长也相对增加,单位装机对应的储热时长呈上升趋势。其中绝大部分的装机由西班牙和美国市场贡献,而在未来的5~10年内,新兴市场将成为主要的增长力量,另外,大多数新兴市场对储热给予了更多关注,因此储热的应用将更为广泛,增速更为明显。

2010年,西班牙市场的光热发电装机容量为632.5MW,总储热时长为40小时。到2011年,这一数字增长至1002.4MW和85小时,2012年,这一数字又增长至1954.9MW和139小时,及至2013年,这一数字翻至2304.9MW和175.5小时。在西班牙市场的鼎盛期,国际性的大小投资公司怀揣掘金梦想蜂拥进入,但好景不长,西班牙的政策环境如昙花一现,迅速于2012年底开始趋冷,这对国际投资商的利益造成了巨大影响,也自此终结了西班牙光热发电市场的辉煌时代。

在另外一个传统光热发电市场美国,增速也正在放缓。相对西班牙市场,美国2010年就实现了537.16MW的装机,总储热时长仅2.5小时,直到2013年Solana槽式光热电站的投运,美国光热发电装机才迎来了一次大幅增长,该电站装机280MW,配储热6小时。2014年,美国将陆续投运250MW的Majove槽式电站、110MW的CrescentDunes塔式电站、250MW的Genesis槽式电站、392MW的Ivanpah塔式电站,这将大幅增加美国光热发电的装机容量。但由于美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贷款担保政策的中止,市场发展后劲明显不足,除了上述这几大在建电站外,最近无新开工电站,尚有几个计划内项目仍在前期开发中,并正遭遇着各种障碍。总的来看,至2013年底,全球已运行光热发电装机的90%以上均来自于美国和西班牙市场。

伴随传统光热发电市场的没落,新兴光热发电市场正如新星一般冉冉升起。如南非、摩洛哥、科威特、意大利和沙特、智利等新兴市场,最近几年来已成为西班牙和美国光热发电项目开发商应对市场危机的潜力市场。下表列出了2014年预计将出现较大动作的几大项目,该列表为不完全统计,可重点关注这些项目以窥探2014年的光热发电行业动向。

其中有两大主要市场预计将在今年发布重要影响性政策并对其光热发电未来发展产生潜在影响。一是沙特,沙特将在今年的任何可能的时间发布先导性光热发电项目招标的征求建议书(RFP),正式开启沙特的光热发电盛宴。沙特阿卜杜拉国王原子能和可再生能源城(K.A.CARE)的附属公司沙特可持续能源采购公司(SEPC)将主导该事宜;二是南非,南非综合能源资源规划(IRP)修正版(2013)对光热发电的2030年的规划装机容量从1200MW增加到了3300MW,该项修订将于2014年3月份确定最终结果。如若通过,将进一步推动南非光热发电产业的发展。

从2010到2013年的四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容量增长了三倍之多,现在我们寄希望于到2020年实现10GW的光热发电装机,也就是在现在的基础上再增长三倍,从今年到2020年有7年时间,我们应当可以实现这一目标。但需要认识到的是,未来几年的新增装机绝大部分都将源于新兴市场,新兴市场的缺陷在于其尚不够成熟,当前多数新兴市场仍处于摸索前进道路、找到适合自身发展路径的阶段,因此在近几年,新兴光热发电市场的装机将不会出现较快速地增长,但这些市场一旦找到了前进之道,其就获得了发展动力,光热发电的装机就将开始加速增长。

分享到:

关键字:2014年 光热发电 新兴市场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