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隆基如何实现2028年电力消费100%来自可再生能源?

作者:沈小波 来源:角马能源 发布时间:2020-08-13 浏览:

今年3月,隆基股份宣布正式加入RE100绿色倡议,承诺最晚到2028年,隆基将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及运营所需电力100%来自可再生能源。

8月8日,上海SNEC展第二天,隆基股份联手阳光电源、远景科技集团和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共同发起“RE100中国倡议”,呼吁更多中国企业推行100%绿色电力消费。

RE100中国倡议现状

RE100绿色倡议由气候组织在2014年发起,旨在推动跨国企业最晚于2050年实现100%能源消耗均来自可再生能源。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苹果、谷歌、台积电等众多知名跨国企业加入并承诺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截至目前,中国大陆一共有4家企业加入RE100绿色倡议。除发起“RE100中国倡议”的隆基股份、远景科技集团、阳光电源外,还有晶科能源也已加入RE100绿色倡议,承诺最晚于2025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利用。

值得注意的是,同为光伏制造企业,隆基股份承诺于2028年实现可再生能源100%利用,较晶科能源要延后3年,这与两家公司产业规模、结构差异相关。

受产能规模及结构影响,隆基股份的耗电量要远大于晶科,这让隆基股份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电力目标更具难度。

截至今年3月31日,晶科能源单晶硅片产能达到约17.5GW、电池片产能达到约10.6GW,组件产能达到约16GW。

相比之下,截至2019年底,隆基股份单晶硅片产能达到42GW,电池片产能达到约10GW,单晶组件产能约14GW。

隆基股份组件产能略低于晶科,硅片产能远高于晶科。在硅片、电池、组件环节,硅片电力消耗最大。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2018年统计,电力成本在硅片成本中占比约7%,相比之下,电池成本中电力占比为4%,组件成本中电力占比低于1%。

隆基股份将100%可再生能源利用分为三个阶段:2027年,实现全球运营70%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2028年实现100%利用;2028年之后,全球运营电力将来自可再生能源中的太阳能,实现“Solar for Solar”的终极目标。

隆基的可再生电力计划

隆基股份实现100%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关键在于现有电力消耗结构的绿色化。对于未来新制造产能的布局,隆基会优先考虑可再生能源禀赋好、获取渠道便捷的地区。

事实上,近年来隆基股份一直有意识地利用可再生能源组织生产。从2015年开始,隆基股份在中国云南和马来西亚古晋布局,利用当地廉价清洁的水电资源制造硅棒、硅片、电池和组件等光伏产品。

云南楚雄即将发展为隆基最大的硅棒、硅片生产基地。如果将签署的投资协议也计算在内,隆基在楚雄布局的硅片产能已达到50GW。

2019年数据显示,隆基股份消耗的电力可以大致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为隆基生产基地所消耗的电力,约为35.4亿度电;另一部分为隆基股份总部、销售网络等职能机构消耗电力,约为82.7万度电;此外,隆基参股公司消耗电力约为1.9亿度电。

随着生产布局向云南、马来西亚古晋等水电资源丰富方向倾斜,隆基位于云南以及马来西亚的工厂通过直购电的方式,已经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

此外,隆基不断加大自有工厂屋顶安装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力度。截止2019年,银川隆基、西安切片厂、无锡隆基、泰州隆基乐叶电池厂、西安隆基乐叶组件厂等已安装屋顶分布式电站,其他工厂也在陆续跟进。

截止2019年,隆基通过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共生产和使用1646万度绿色电力。2019年,隆基电力总消费中,绿电比例占比为47.14%。

现有工厂中,适合建设可再生能源电站的地区,隆基将通过建设可再生能源电站来推动电力消费绿色化;不具备建设可再生能源电站的地区,隆基将通过购买绿色电力、购买绿证的方式来推动绿电消费100%。

比如在宁夏银川,隆基就在推动当地政府发展更多可再生能源发电,以使隆基银川工厂在当地电网购买的电更为清洁化。

同时,隆基会对现有工厂根据关闭、拆迁成本与实现绿电成本进行核算,如果实现绿色电力确实成本更高,隆基会倾向关闭、搬迁现有工厂,移到可再生能源丰富地区。

除确保自身在2028年实现电力消费100%来自可再生能源外,隆基股份还承诺将推动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向绿色生产转变。隆基股份方面认为,到2028年之后,光伏发电将具备足够的经济性,届时隆基股份电力消费将从100%来自可再生能源,转变为来自太阳能,实现“Solar for Solar”的最终愿景。

分享到:

关键字:隆基股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