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包含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并且首次将数据中心划分为新基建的重点建设项目,这一政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后全国各地区对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逐渐攀升。据中国IDC圈科智咨询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IDC业务市场规模达到1562.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7.2%。预计到2022年,中国IDC业务市场规模将超过3200亿。
另一方面,为了推动5G网络的发展,在政策驱动下,工信部发布了《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许多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以加快5G网络建设步伐。期间,我国三大运营商也全面实施“5G+”计划,大力投资5G建设,为5G发展按下“快进键”。
如今在5G、数据中心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数据量呈现井喷式的发展态势,各行各业逐渐走上了数字化转型的道路,比如智慧零售、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工厂、智慧物流、智能楼宇、远程办公等,由此催生了边缘计算的落地、发展和广泛应用。
在5G的驱动下,边缘计算将如何发展?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态势下,边缘数据中心是否会大行其道?2020年8月13日,第十五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IDCC2020大湾区新基建(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论坛”在深圳隆重举办。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郭亮先生为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解答。
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总工程师 郭亮
1、5G网络加速边缘计算的落地应用
众所周知,去年6月份工信部向三大运营商及广电下发5G牌照以来,5G发展可谓走上了快车道。郭亮认为,如今,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5G网络将成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同时边缘计算也将成为支撑运营商进行5G网络转型的关键技术,以满足高清视频、VR/AR、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业务发展需求。
以自动驾驶方面为例,每天会产生4T的数据量,据相关数据显示,到2020年,各种互联网数据流量将达到40ZB,其中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占比很大。5G时代,产生的数据量将达到80%,其中移动视频流量占比达73%。由此可见,5G时代产生如此大的数据量对骨干网络和云数据中心将会带来很大的冲击,大量数据需要在边缘侧进行处理,这就进一步推动了边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郭亮先生还介绍到,据相关研究机构预测,预计到2022年整个边缘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180多亿美元,和数据中心行业的体量大致相当。从硬件部分来说大致等同于边缘数据中心的网络、数据中心、服务器等方面的内容,作为边缘计算光有边缘数据中心不够,要有软件、操作系统等作为支撑。此外,每个边缘数据中心的体量不会特别大,但是对于整个数据中心行业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
2、边缘数据中心
乘风破浪的模块化和预制化
伴随着新基建号角的正式吹响,数据中心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行业,目前数据中心的建设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包括贵州等地,机架数量都在10万架以上。此外,一线城市和京津冀周边、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周边,整个辐射效力已经非常明显,这主要是由于上海、深圳、北京等地区出台了数据中心禁限政策,倡导建设绿色节能数据中心。
互联网时代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推动了边缘数据中心的发展,郭亮先生表示,绿色节能将成为数据中心行业永恒的探讨话题,未来边缘数据中心也将向绿色节能方向发展,但在供电、网络、运维三方面都会有其独特的地方,必然会跟云数据中心有所不同,同时也将面临一定的挑战。
此外,预制化模块化无论对云数据中心还是边缘数据中心来说都非常重要,一是,通过模块化和预制化的工作,5、6个月就可以从一块平地到最后完工上线,具备快速部署的能力;二是对于提高整体能效有非常大的好处;三是可靠性高,主要是从安全、冷却、集成方向考虑;四是安全性强,可以分离区域化架构,一个模块出现问题可以很快把这个问题隔离开来。
最后,郭亮先生总结到,从目前来看,模块化和预制化是边缘数据中心比较明确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