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绿树荫浓,天池繁花似锦。7月23日,游客们乘着电动观光游览车进入新疆天山天池景区。在这里,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建设了两座35千伏变电站,给电动游览车和游船供电。景区中供暖、餐饮、用能等已实现全电化。天池景区作为新疆首个国家5A级全电景区,也成为电力服务自治区打造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示范区的示范项目。
产业绿色发展,清洁电能很关键。10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大力推动疆电外送,向全国输送新能源发电逾800亿千瓦时,促进了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绿色发展也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绿色能源——戈壁建基地 光伏成财富
张萍每次进入哈密市石城子光伏产业园都喜欢到处看看,每次都能发现新的景象:土地平整了,新企业入驻了……张萍是本地人,现在是石城子产业园的一名技术人员。“以前这里是荒漠戈壁,废弃的土地上到处是生活垃圾和废弃物。”她见证了这里的变化。
搭上了疆电外送的快车,哈密绿色能源发展日新月异。10年间,哈密建成了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成为新疆能源转型的范本。
“现在产业园内干干净净,柏油马路宽又平,光伏板成片排列。每天有超过5000万千瓦时电能从这里产生。”张萍介绍。
不仅是哈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遍布新疆各地。数据显示,新疆电网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目前已超1000万千瓦,占总装机的11%,居各省份前列。
10年来,疆电外送的快速推进,有力促进了清洁能源发展。目前新疆电网清洁能源装机达3700万千瓦,占新疆电网总装机的4成以上,预计全年发电量可达790亿千瓦时,相当于燃烧2528万吨标准煤。
清洁能源已经在新疆“生根发芽”,且独具特色。东疆片区发电装机超1600万千瓦,以风力发电为主;南疆片区装机近700万千瓦,以光伏发电为主;北疆片区装机约1300万千瓦,各类型均衡。
绿色工业——产业提上去 污染降下来
产值破百亿、产能扩三倍、成本降两成,这是疆电外送10年来新疆风电装备制造业交出的成绩单。在新疆九大风区,一排排风电机组迎风转动,以前的荒漠戈壁,现在成了风电基地。
2010年,新疆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带动风电装备制造业快速崛起。海装风电、金风科技、豫新风电……一批国内大型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入驻新疆,建设风电机组及相关配件制造基地。
经过10年发展,新疆已有数十家风电制造企业。风机制造能力由年产风电机组150万千瓦提升至500多万千瓦,叶片等配套设备制造能力同步提升,产值突破170亿元,风电装备制造规模持续扩大。
新疆风电制造能力提升产生了规模效应。以新疆华能马莲泉风电场为例,2010年该风电场花费2.5亿多元购买了33台0.15万千瓦风机,平均每千瓦需要5000元左右。而今年在市场上购买同类产品,只需不到4000元。
如今,新疆产的风电主机、叶片、塔筒、机仓罩等配套产品已经销往全国。
疆电外送规模的持续扩大,加速了一批大火电机组的上马及小火电机组的关停。10年来,新疆电网新增6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24台,容量1672万千瓦。大火电发电机组高新技术的应用,将度电平均煤耗由360克减至310克左右,降幅达13.8%。火电节能技术还在不断进步,平均煤耗有望再降。
与此同时,新疆大力淘汰关停环保、能耗、安全不达标的20万千瓦以下燃煤机组,对污染防治起到了促进作用。
绿色服务——以前卖产品 如今卖体验
阿勒泰市阿拉哈克镇万亩戈宝红麻仿生种植基地里,网络直播带货人气正旺。每天,红麻制品经由电商平台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说起自己的创业史,阿勒泰戈宝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起棠感触颇深:“2006年以前,由于经验不足、技术不成熟,加上动力电不足产品深加工机器不能用,我们一直停留在小规模种植状态,靠天吃饭。”
疆电外送10年来,阿勒泰地区清洁电的开发速度加快。现在阿勒泰电网发电装机315万千瓦,其中94%发的是清洁电,成为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如今,刘起棠应用绿色防控、智慧灌溉、无人机等现代化技术,将红麻叶子制茶、根茎加工成纺织品、花提取制成精油,产业越做越大。
赏红麻花、观红麻景、吃红麻茶、用红麻油……当地摸索出一条农旅结合的路子,打造红麻生态度假休闲区,推动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从“卖产品”到“卖体验”的转变。
每到周末,阿拉哈克镇的农家乐、观景园就很热闹。景区附近的村民,有的开起了饭店,有的办起了民宿,都享受到了清洁电充足、产业链拉长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