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汛以来,长江沿岸多地暴雨连绵,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少数地区水位甚至突破1998年特大洪水极值。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水,由中电建北京院设计完成的国家电投共青江益光伏电站经受住了严峻的汛情考验,电站场区在进洪蓄水期间始终保持运行,状况良好。
国家电投共青江益光伏电站(即“国家电投共青江益太阳能利用与智能微电网创新示范基地项目”)位于九江市共青城市江益镇帅家村的红星圩内,红星圩属于双退圩,是退田还湖工程,在防洪紧急状态下需要进洪蓄水,消减洪峰,蓄滞超额洪水,从而有效降低洪峰水位,保证下游堤防安全。由于项目场区为鄱阳湖滞洪区,设有防洪圩堤,堤顶高程约21m,光伏场区海拔高程为16—18m,升压站位于场区中间高处,海拔高程为19—21m,均低于设计洪水位(设计洪水位按50年一遇洪水位考虑,为22.7m)。
北京院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红星圩蓄滞洪的功能需求。为避免光伏支架高度增高而导致投资成本增大,结合本工程的实际建设特点,项目团队提出:光伏支架设防高程以下采用管桩方案,该方案工程量小、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无需开挖,占红星圩的滞洪库容较小,并且对原有植被破坏小、施工快捷;场区内升压变电站防洪高程以下采用全架空结构,离地高5.5m,设防高程以下仅有立柱等基本结构,压缩占据滞洪库容体积的同时,投资节省、便于施工。
7月初,位于长江下游流域的鄱阳湖水位持续上涨,至7月10日14时,红星圩附近水位达到了圩堤高程,随即进洪蓄水,光伏电站场区瞬间置身于肆虐的洪水之中。7月13日,鄱阳湖水位达到今年汛情期间的最高位22.75m,随后水位逐渐回落。8月5日,水位降至红星圩圩堤高程以下。至此,国家电投共青江益光伏电站安全度过2020年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