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分布式光伏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或成主流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4-02-1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财政部、国家电网和税务总局等部委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分布式光伏电站市场的发展。

 

有数据预测,分布式光伏领域将在今年迎来400%的增长。尽管上述政策实效仍有待在后续的执行过程中加以验证,但原有制约分布式光伏电站市场发展的两大核心问题“补贴”与“并网”正逐步得到解决。

合同能源管理为主流模式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布式光伏电站主要是建立在城市建筑物屋顶的光伏发电项目。按照屋顶的业主分类,主要可分为工商业企业厂房屋顶电站和居民住房屋顶电站两大类。根据国家发改委2013年确定的光伏电价及补贴标准,现阶段我国的分布式光伏电站补贴采取“优先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统一每度电补贴0.42元”的补贴方式。因此,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收益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应用户的用电价格。

对于居民住房屋顶电站,由于下游用户为居民用电,电价较低,使得电站投资回收期过长(一般10年以上),经济性较低。因此现阶段居民住房屋顶电站,不论是居民自建或开发商建设,其发展空间均有限。

相比之下,工商业企业厂房屋顶电站经济性尚可(投资回收期一般68年)。该类电站主要建设模式也有两种,即工商业企业自主建设,或委托光伏电站开发商建设(即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尽管光伏电站技术门槛较低,但工商业企业自主建设项目仍存在较大难度,例如,涉及与多个政府部门、能源局、地方电力局、银行以及电站设计、施工等单位打交道,须组建专业的光伏电站运维团队……这对于本身并不从事光伏行业的工商业企业而言,需要耗费较大精力且投资回报并不具备绝对吸引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工商业企业委托光伏电站开发商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光伏电站开发商的专业能力、降低项目投资环节交易成本、有助最大程度地提高光伏电站项目的收益水平,正逐渐成为分布式光伏电站领域的主流模式。

三方合力破解融资难题

尽管工商业企业委托光伏电站开发商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模式有着诸多优势,但现阶段,光伏电站开发商仍遇到无法回避的融资障碍。这其中,除了传统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中“轻资产、担保难”的困境,还面临缺乏长期融资渠道、用能单位违约风险偏高、补贴细节尚待厘清、项目滚动开发能力等额外挑战。

尽管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存在诸多障碍因素,但仍不失为未来国内光伏终端利用领域的投资“蓝海”。政府、开发商、金融机构各方如何形成合力,共同化解分布式光伏电站融资难题,建议如下:

首先,针对政府有关部门,建议细化补贴相关政策,尽快理顺实施细节,使产业扶持政策能够尽快起到实效;借鉴德国分布式光伏“强制统一上网、统一以固定电价与电网结算、政策性金融机构主导”的成功经验,使其实际上成为项目融资的担保,鼓励国内政策性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充分发挥长期融资渠道优势,为分布式光伏电站提供中长期融资支持。

其次,针对光伏电站开发商,一方面开发商应尽量选择用电价格较高、经营稳健的工商业企业作为业主的屋顶,有利于保障项目用电需求、缩短投资回收期限、降低用能单位持续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在项目运作初期,建议开发商以较多的自有资本投入,先以较多的资本撬动较小的项目,以期尽快形成稳定的现金流,在后续的项目滚动开发中再逐步加大项目规模和融资金额,渐进式放大资金杠杆比例。

最后,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建议在现阶段结合市场实际,加强市场研究,主动选择具备市场资源以及渠道、主体、股东优势的光伏电站开发商,把握优质主体,帮助其做大做强;针对已建成并稳定运营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利用其稳定现金流优势,创新开发反向融资产品,盘活电站开发商已建成项目资产;利用银行渠道及信息优势,借鉴美国分布式光伏融资市场成功经验,多渠道引入保险资金投资、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融资等手段,拓宽光伏电站长期资金来源。

分享到:

关键字:分布式光伏 合同能源管理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