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中国新能源“风”“光”走出去 “新”面貌踏稳国际市场

作者:王默玲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2020-08-31 浏览:

安装有36台2.5兆瓦智能风机的墨西哥半岛风电场于7月底正式投入运营。这是中国企业远景能源在墨西哥的第二个并网风电项目。“风电场每年可提供清洁电力超过3亿千瓦时,将降低当地居民的用电成本。”尤卡坦半岛能源部负责人胡安·卡洛斯·韦加·米尔克说。

今年5月,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的《全球风电市场-供应侧报告2019》显示,2019年全球风机制造商前十五强中,有八家中国企业。从2019年全球光伏企业的营业收入统计情况来看,中国企业占据前十中的七个席位。

尽管受到不断升级的全球竞争格局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的风电、光伏企业仍未动摇出海的决心,正在用“新”的面貌,步步踏稳国际新能源市场。

技术实力领跑全球

拥有可再生、永久性、零排放、绿色清洁、资源充足等特性的太阳能与风能,正成为中国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2019年我国新增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0.1吉瓦,累计光伏并网装机量达到204.3吉瓦,新增和累计光伏装机容量仍继续保持全球第一。2019年全年光伏发电量224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3%,占我国全年总发电量的3.1%,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而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风电发电量4057亿千瓦时,首次突破4000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5.5%。

从产业链来看,中国新能源居全球领导地位。据中国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介绍,在光伏行业,中国是全球唯一具备从上游材料到中游组件再到下游电站投资能力的国家。中国企业拥有全球60%到70%的光伏产业链资源,是全球发展新能源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此外,中国风电产业具有全球40%的产业链资源。

从技术创新来看,我国也保持着较大的国际竞争优势。在光伏行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我国电池片产量达到59吉瓦,同比增长15.7%。其中,PERC黑硅多晶电池片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0.6%,PERC单晶电池片平均转换效率为22.4%至22.5%,最高量产效率接近23%,皆属于全球领先水平。在风电行业,我国在大容量机组研发,长叶片、高塔架应用等方面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新”面貌踏稳国际市场

据了解,此次投运的远景能源墨西哥半岛风电场项目前期也经历了激烈的角逐。远景能源相关人员认为,中国风电企业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还在于“新技术”。

技术创新之下,中国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引领之势正在显现。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占据全球风电市场半壁江山,2019年新增装机容量为28.9吉瓦,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26.2吉瓦,海上风电新增装机2.7G吉瓦,在全球市场占比48%。

发展也促成“新转型”,一些具有丰富海外建设经验的中国企业也正在迎“风”向“光”。今年7月,上海电气新能源公司在沪正式挂牌成立,不久之后,便与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签约,联手成为迪拜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太阳能公园五期900兆瓦独立发电项目的总承包方。太阳能公园项目是迪拜“清洁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总装机容量达到5吉瓦,是阿联酋已生效的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发电工程。

随着中国新能源企业对于海外市场的开拓与深耕,商业“新模式”也为其向前跨进提质增速。此前,光伏企业天合光能宣布与另类资产管理公司TPG集团旗下睿思基金签署总交易金额约7亿美元的项目合同,其中包含35个海外光伏电站项目,总规模近1吉瓦,分布在欧洲和拉美地区。据天合光能介绍,这是迄今为止其海外电站业务签下的最大金额的项目出售合同,这一在境外率先实现项目包整体批量出售的突破,迈出了光伏企业海外项目开发新商业模式的重要一步。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近日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9》提到,要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为重点,加快能源设施互联互通,抓好重大标志性合作项目,推动能源装备、技术和服务“走出去”。而当下,中国的绿色能源企业也正在用新技术、新转型、新模式,跑稳国际市场。

直面挑战无惧冲击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新能源产业仍面临各方挑战。

在刚刚落幕的“SNEC第十四届(2020)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展览会暨论坛”上,新能源的从业者也在共同探讨新时代下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机遇。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表示,光伏产业即将面临“二次起跳”的机遇,全产业链必须戮力同心,从“单一竞争”走向“链群竞争”。当前,光伏发电的经济性与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需求全球共振,装机规模必将再攀新高。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冲击,面对如此严峻的困难和挑战,我国光伏行业发展良好,显示了勃勃生机和强大的持续发展能力。”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说,光伏发电对传统能源的替代正在加速,中国光伏行业在上、中、下游产业链都走到了世界领军者的位置,要为全世界向无碳能源转型作出领军者的贡献。

  (原载8月17日《经济参考报》8版)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