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多方融资 中国电建走出去“不愁钱”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证劵报 发布时间:2014-02-1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记者日前获悉,相关部门正酝酿推出新一轮“走出去”支持政策。而在中国政府大力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的大型计划中,除高铁外,水电是李克强总理全球“推销”中国装备的又一个拳头产品,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原名中国水电,以下简称中国电建(601669,股吧))则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

“全世界90%以上水电市场都被中国占据,其中中国电建占据了海外水电市场的半壁江山。”海外业务已经占到公司近1/3营收,创造了公司一半以上的利润,同时也带动公司整体业绩持续增长。中国电建副总经理曾兴亮自信地指出:“未来中国电建的海外业务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不过,与公司海外业务一路驰骋,特别是公司业绩连年稳步增长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从2013年12月10日开始,公司股价便不断下挫,截至2月14日收于2.85元,已经远远低于3.42元的每股净资产。

资本市场表现令人大跌眼镜的背后,是投资者对近年来国内水电开发增长乏力,海外项目存在较大风险、竞争日益激烈的担忧。但中国电建管理层认为,海外水电市场的竞争远未到惨烈的程度,公司出现异常风险的海外项目比例不到1%,风险完全在公司可控且能承担的范围内。

市场很大 可再干三五十年

国内水电市场从中长期看趋于饱和已成共识,主营水利水电开发建设的中国电建为继续实现高增长,将目光投向了海外。不过,海外项目也遭遇到环保压力等困扰,海外水电市场以后会不会萎缩,一时成为不少投资者对中国电建的担忧。

2011年9月,密松水电站被缅甸政府突然叫停,公开的理由是水电开发影响环境。近年来随着环保呼声的提高,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水电开发似乎遭遇争议。但时过两年多,密松水电站并未阻止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扩张步伐。

不少水电专家认为,水电是否会破坏环境一直处于争议之中,密松水电站被缅甸政府叫停有特殊的政治因素。事实上,水电是真正的清洁可再生能源,而且具有防洪、灌溉等综合效益。未来的趋势是,在发展水电的同时,尽力降低对生态的不利影响。水电开发以后仍将成为众多发展中国家能源建设的首选。

密松水电站仅是个案,近年来全球众多国家仍然在大力开发水力资源,中国电建借此大好趋势在全球不断攻城略地。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水电工程公司、国内排名前三的对外工程承包企业,中国电建的足迹已经遍布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欧洲等72个国家和地区,在建项目总数逾480个。

2013年11月,在李克强总理的见证下,中国电建顺利拿下了罗马尼亚塔尼塔水电站8亿多欧元的大单。目前,中国电建正在逐步发展东欧等高端市场,接连签下了波黑尤乐高水电站、马其顿高速公路等项目。凡是中国电建能开拓的海外市场,从国别上看,公司已经覆盖了70%以上。

翻看中国电建2012年年报,公司2012年营业收入1270.37亿元,其中境外业务营收352.0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8.07%。2013年,中国电建新签合同总额约为2101.5亿元,同比增长22.3%,其中国外新签合同额约737.1亿元。

“目前全世界90%以上水电市场都被中国占据,其中中国电建占据了海外水电市场的半壁江山。”中国水利发电协会副秘书长张博庭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中国电建开展业务的国家已经较多,但海外水电市场潜力仍然巨大,因为目前非洲水电开发率仅8%-9%,东南亚平均百分之十几,远低于一般发达国家70%-80%的开发水平,再干个三五十年也问题不大。”

有券商分析师悲观地分析认为,中国电建海外市场主要集中在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业务也以工程承包等低端业务为主,未来市场增长潜力可能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可观。但是,曾兴亮却信心十足:“今后中国电建的收入结构将肯定要达到国内一半、国外一半”,按照2012年的水平推算,公司国外业务收入到2020年将超过900亿元,大约为2012年海外营收的三倍。

除了立足传统优势的水电业务外,中国电建还积极开展非水电施工业务、电力投资业务、房地产业务、设备制造与租赁业务。“如果仅仅局限于水电业务,公司的发展确实会出现‘天花板’。”曾兴亮说,未来中国电建海外市场还将继续转型,投资收费停车场、高速公路、砂石料厂等项目,进行综合立体式的开发营销。

不过,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曾兴亮直言中国承包商现在还进不去,即使进去了也不合算。与在发展中国家中国电建可以创建标准不同,欧美市场已有成熟的市场环境和标准体系,中国电建适应的代价太大,例如“很多项目都要求属地化,我们的技术、成本、管理等优势很难发挥,劣势就会暴露出来。”

竞争加剧 但远不如国内激烈

有业内人士指出,西方发达国家建筑企业因国内经济不景气,纷纷被迫重返非洲市场并大举进军中东和拉美市场,印度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企业也在奋起直追,以更加低廉的价格参与竞争,中国电建在海外市场正面临着“前堵后追”的严峻形势。

中国电建国际业务毛利率出现的下滑趋势,也印证了竞争加剧对公司产生了不利的影响。2012年,公司海外业务毛利率为18.09%,相较于上一年减少了3.05个百分点,而且在2013年半年报继续下滑到18.06%。公司也称,毛利率下滑主要原因是境外工程承包业务竞争加剧及当地劳动力及材料成本上涨。

但在张博庭看来,我国水利水电技术在世界上排第一,远比印度、巴西对手先进;发达国家的水电项目在上个世纪基本建完了,其水电建设承包商与中国同行相比并没有什么竞争力。“海外水电市场的竞争主要是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张博庭说。

也有不少人担心,随着国内建筑业产能过剩,更多中国企业正积极“走出去”,中国电建海外业务毛利率还会不断下滑。

央企在海外投标贴身肉搏已经屡见不鲜,此前中国南车(601766,股吧)与中国北车(601299,股吧)就曾经在阿根廷的出口项目上互相压价。一位央企海外投资主管甚至称,中国企业“走出去”最怕的不是国外竞争对手,而是国内的兄弟企业“挖墙脚”。

而在中国电建内部人士看来,海外水电这块的竞争确实在逐渐加大,但海外竞争还远未到异常激烈的程度,恶性竞争也比较少。海外市场空间广阔,各个公司在海外拿项目有不同的渠道,而且中国电建有真正的水电技术优势,在国际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基本10个项目的话,只有1个项目会碰到国内同行。”曾兴亮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了衡量竞争程度的“秘密”数据。这也是海外业务毛利率虽然有所下滑,但仍远高于国内业务的原因。水电工程业务方面,中国电建的主要国内竞争对手是葛洲坝(600068,股吧)。葛洲坝2013年半年报显示,该公司海外收入达65.94亿元,为中国电建同期海外收入的37.54%。

正是由于国际项目毛利率远高于国内项目,国际业务收益在中国电建收益构成中的占比也正在逐年提高。2013年上半年,中国电建海外业务营业收入占比26.78%,主营业务毛利占比却高达35.28%。

中国电建走出去有一个比较成功的模式,就是利用核心竞争优势走出去,然后凭借这个品牌优势,向其他相关产业辐射。这种模式也在相当程度上规避了竞争。

平安证券分析师励雅敏认为,与其他建筑央企相比,中国电建综合毛利率较高。而且,从“水利水电工程转向其他基建类”拓展,比从“其他基建类转向水利水电工程”拓展,难度要小得多。这也是公司相对于其他建筑央企的优势之一。

尽管如此,仍有业内人士对公司在海外面临的竞争趋势显得悲观。随着中国电建在公路、铁路等其他基建项目的增多,以后与中国交建(601800,股吧)、中国中铁(601390,股吧)等大型基建央企正面交锋的几率大增。“我们在国际市场竞争过程中见到自家兄弟的机会越来越多。”公司内部人士也承认。

风险可控 利比亚项目没亏损

海外工程回报率虽高于国内市场,但是中国电建在利比亚的遭遇也将风险暴露无遗。

杨学良就是2011年从利比亚撤回的公司员工之一。“冲锋枪上的刺刀在雨水中闪着寒光,黑压压的人群聚集在广场上依次登上44辆面包车。那样的场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杨学良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一路上,他们遭遇了持枪暴徒武装攻击,经过了13道武装关卡,冒着风雨跋涉500公里后,到达了埃及边境。“稍有差池可能就回不来了。”

中国电建的海外风险备受资本市场关注。翻看多家证券公司关于中国电建的研报,风险提示里面都提到了海外工程潜在风险。由于中国电建业务涉及一些经济落后、政局不稳的国家,一些分析师和投资者认为,海外风险对公司来说是一种不可控风险,而且一旦发生,严重的人财两空,损失一般难以估计。

除了政治风险,本地化业务模式风险也让央企经历了一次次海外之殇。此前曾曝出多个中企进军海外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巨亏惨败的消息,诸如中铁建的沙特轻轨项目41亿元巨亏、中海外的波兰公路项目面临25亿元索赔,就是因为将国内低价竞标的这一套搬到欧洲后发现不适用。中国电建也曾经出现过亏损10%的项目,就是2003年左右承建的阿曼的城市供水项目。“早期我们在孟加拉、巴基斯坦做供水项目,标准不一样。同样一批人,到阿曼后,还是按照孟加拉、巴基斯坦项目的价格、方式和施工方法去做,由于阿曼的标准较高,最后就亏了。”曾兴亮说。

除此之外,还存在建设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汇率风险等。中国水电的海外业务主要以美元、欧元等外币进行结算,“随着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公司每年承担的汇率损失也较大。”公司一内部人士介绍道。

不过,在中国电建高层看来,海外风险其实是被外界和市场夸大了。“我们在70多个国家有项目,其中出现风险的项目比例不到1%。”公司高管介绍,在海外项目各种类型中,要数直接投资的风险最大,而中国电建主要从事工程承包业务,从财务上看,大不了就损失一些合同订单,机械设备闲置等费用。中国电建承建的单个项目金额总体而言较其他企业承建的铁路、公路项目小,即便失败也更易承受。但是,海外项目失败容易吸引眼球,给大家留下海外项目风险过大的错觉。

“其实,利比亚项目,我们并没有亏损。”公司上述高管表示,中国电建在投标阶段就对利比亚项目风险进行了评估,采取了合同让利、预付款提高到25%的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海外业务的特殊风险,中国电建建立了风险管控体系,进行国别风险评估,加大对外国政府、议会公关力度,以最大限度降低政治风险。同时,加强和国内涉外政府部门的合作以及与当地使馆的联系,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对出现亏损的项目,公司马上建立完善机制去规避,如采用多币种组合方式防范汇率风险等。曾兴亮强调:“风险是一直存在的,但是要能够承担这些风险,这是我们的底线。”

对海外投资失败造成的财务损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放心保)公司的海外投资保险解除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后顾之忧。这家2001年由国家出资设立、支持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与合作的公司近年来业务发展十分迅猛,为数百个中长期项目提供了保险支持,并给国内银行也吃了定心丸,推动银行为出口企业融资。截至2012年末,中国信保累计支持的国内外贸易和投资规模约1万亿美元。中国信保总经理助理谢志斌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透露,2013年中国信保承保金额计划完成海外投资保险将超过250亿美元,预计2014年还有较大幅度增长。

曾兴亮介绍说,中国信保的海外投资保险可以覆盖项目85%的损失。中国电建根据项目的具体风险情况,购买中国信保的保险。不过,中国信保的保费年费率大约在1%-3%左右,比国外的同类公司高。

多方融资 中国电建“不愁钱”

中国企业走出去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金融配套,这对于中国电建这种工程承包商来说尤其如此。

中国电建海外业务基本都在发展中国家,业主方大多资金实力有限,对带资承包的需求不断增加。有数据显示,带资承包项目约占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65%。

随着投资性工程占比的提高,以及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的BT、BOT项目的增多,中国水电的负债率不断攀升,使公司的资金状况备受质疑。早在2013年初,就有媒体报道指出中国水电资金链颇为紧张,并为此设立了专门的财务公司。

2013年三季报显示,中国电建资产负债率已高达82.01%,较上市第一年2011年末本已较高的80.64%又上升1.37个百分点。虽然这在央企基建企业中不算最高的,但已远远超过45%的资产负债率合理水平,离国资委考核公司资产负债率指标83%也仅“一点之遥”。中国电建的融资能力越来越成为决定其海外扩张“成败”的关键因素。

但中国电建对于海外项目的融资能力并不特别担心。“中国政府正在积极倡导‘产业+金融’的走出去模式,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601398,股吧)等一大批金融机构也看透了其中商机,正在大力开展出口金融业务。”公司内部人士透露,“上回能拿下罗马尼亚水电站的项目,就多亏中国进出口银行8亿多欧元的贷款。”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进出口银行就支持了3606亿美元的产品进出口和“走出去”项目,同比增长高达30%。

工信部今年年初透露,正在组织研究建立鼓励企业“走出去”的产业投资基金,其规模将达千亿元。商务部一位官员也表示,将加快中国产业资本“走出去”,积极推进“产能输出”战略,化解国内过剩产能。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虽然作为大型央企,中国电建“不缺钱”或者说“不愁钱”,但融资成本高也是其明显的短板。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楚序平此前就曾表示,我国海外投资资本价值过高,利率过高,使企业承担巨大的财务成本,甚至导致中国的海外投资遭遇不少战败案例。

对此,在海外征战多年的曾兴亮也感同身受。日本协理基金40年贷款的利率是0.5%,甚至还有无息贷款,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双优贷款(援外优惠贷款和优惠出口买方信贷)20年的最低利率是2%,规模也不是很大,整个盘子才700-800亿美元,“在国外竞争中,别人确实比我们更有资金优势。”

除了优惠贷款外,中国电建海外项目可采用的融资方式还很多,部分融资方式既可减轻对公司负债率的压力,同时还可提高项目盈利能力。例如积极协助海外业主获得国内银行贷款、利用走出去的民营企业资金、公司直接投资等。最为公司内部人士津津乐道的是,通过与海外投资公司合作,小比例投资获得EPC项目的融资方式,比如一个10亿美元的项目,项目资本金是3亿美元,如果中国电建以15%的比例出资,投入的资本金只有4500万美元,施工利润按5%保守估计是5000万美元,已经能完全覆盖资本金投入的风险,等于是用4500万美元的资本金投入拿下了10亿美元的项目总承包权。

分享到:

关键字:中国电建 融资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