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记者|刘斌
编辑|冯洁
9月6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发布了8月全月结算试运行最后一期运行日报,全月结算试运行日清算工作正式结束。2020年以来,全国8个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均在积极探索现货市场建设并总结经验,下一阶段,不间断结算试运行将是各试点省份的重要工作。
2020年8月,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开展了首次全月结算试运行。从日结算、周结算,再到月结算,不断拉长的结算周期为市场主体带来更充分的博弈空间,同时也在为后续结算试运行做好准备。
今年7月,《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2020年8月全月结算试运行实施方案》正式发布,计划在8月开展全月结算试运行。
按照上述方案的思路,广东在现有基数计划电量、年度价差中长期合同电量和零售代理关系不变的基础上,全月连续组织“价差月度交易+绝对价格周交易+现货”结算试运行。
广东2020年年度中长期交易按照“价差合同+曲线”的模式组织,中长期交易包括年度双边协商、年度集中交易、月度交易等。在全月结算试运行阶段,月度中长期交易仍然采取价差模式,月内中长期交易则采用绝对价格模式,交易品种包括周集中竞争交易、双边协商和挂牌交易。
在现货市场的设计方面,广东最大程度地兼顾了发电、售电、用户以及电网等各主体的合理利益,对曲线分解、电源侧成本补偿、不同目录电价公平参与市场、不平衡资金等问题进行了针对性处理。
采用年度合同调整措施,售电公司可削减年度合同超签电量,也可选择按原签订合同曲线或用户历史特性曲线进行电量分解,通过合同电量削减和曲线调整措施,化解了售电公司高买低卖风险。
实施电源侧成本补偿机制,一是基于机组批复上网电价和参考基准价,确定度电补偿标准;二是基于机组价差中长期合同电量和度电补偿标准,确定补偿总金额后实施补偿,确保不同类型机组可以同平台参与现货交易。
运用售电侧平衡结算机制,对售电公司超出(或不足)其原有价差收益的部分进行全电量平衡结算,确保售电公司维持收益不变,实现不同类型用户平等参与现货交易,避免低目录电价用户退市风险。
广东采取了以用定发的方式,根据市场用户的用电量来确定市场发电量规模,市场发用电、计划发用电各自严格匹配,从而实现计划与市场的解耦。低谷局部时段基数出现负值,不会影响市场机组收益,也不会产生不平衡资金。主要原因是,机组基数收益由每小时基数电量决定,基数价格为固定价,并不随时段变化,基数负的时段和基数正的时段其收益可以互相抵消,当机组全月基数总电量为正时,其基数电量收益不变。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8月基数电量为正,全月累计基数电量进度152%,超过基数计划电量52%。
由于中长期电量覆盖了发用双方绝大部分电量,市场总体价格稳定,规避了现货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8月结算试运行中,价差中长期交易电量226.9亿千瓦时,占全月市场总用电量243.5亿千瓦时的93.18%,总体来看,广东电力现货市场8月结算试运行期间,市场运行平稳。
数据显示,8月份发电侧日前加权均价0.197元/千瓦时,最高为1.237元/千瓦时,最低为0.070元/千瓦时,实时均价为0.207元/千瓦时。东莞、珠海等地需要顶峰发电的部分机组,部分时段出清价格达到1元/千瓦时。
8月现货结算试运行,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信号反映了相对富余的供需形势和实际发电成本,体现出电力商品的时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