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全国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建设论坛在华北电力大学举办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0-09-28 浏览:

9月25日,全国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建设论坛在华北电力大学举办。据了解,储能技术是带动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的关键技术,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加快布局储能学科、大力发展储能产业,对于我国构建更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化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革命、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举办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建设论坛也成为华北电力大学主动响应国家战略需求的一次具体行动,同时也是该校联合各界推动储能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与科学研究的又一积极举措。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杨勇平在论坛致辞中表示,建设储能专业学科是一项涉及多学科、跨领域汇聚融合的复杂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发挥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的主体作用,还需要政产学研用各方汇聚资源、凝聚智慧,群策群力推进储能专业学科走向更好的未来。

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范海林表示,教育部将从专业布局、专业建设、科教融合、育人机制等方面推进储能专业建设发展,多领域、多途径和多方式、依托高校、企业等多元主体培养储能技术研发型人才和产业应用型人才。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蔡长华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为储能产业打基础、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推动储能市场化应用。储能技术等相关学科专业将在招生计划、人才引进、资金投入、职称评审等方面获得优先支持。

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副司长刘亚芳表示,国家能源局积极引导储能产业发展,联合各相关单位出台了多项政策指导文件,推动储能的标准化发展,建立了储能专用的信息平台。

国家电网总工程师陈国平表示,国家电网正在健全和完善新业务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落实储能等新业务实施方案,促进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华北电力大学学术委员会主席刘吉臻院士指出,储能专业的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各高校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学科交叉。

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教指委主任何雅玲院士作了题为“着眼全球能源革命,培养储能拔尖人才”的主题报告,认为要加快培养储能领域“高精尖缺”人才,以产教融合发展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王增平作了题为“推动储能发展,贡献华电智慧”报告,介绍了华北电力大学从储能材料、应用场景到储能技术等方面建设储能技术链和生态链,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综合布局,打造学科高地。

论坛上,国家电投氢能公司董事长李连荣、天津大学副校长胡文平、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副所长陈海生、青海大学教授梅生伟、武汉理工大学教授麦立强、重庆大学教授廖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赵长颖、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帅永、中国矿业大学教授饶中浩等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作专题报告。与会高校和企业人员围绕储能学科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

据悉,华北电力大学面向电网侧和发电侧,依托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三大学院,先后成立了先进材料研究院、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储能技术研究院和华北电力大学-三峡集团氢能联合实验室等四个研究平台,围绕锂电池材料与技术、储热材料与系统、电解水制氢储氢及燃料电池技术、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飞轮储能技术五个储能技术和应用,全面布局储能学科发展,为我国储能学科建设发展和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人才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