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气电两大困扰待解:明确定位 提升经济性

作者:郑徐光 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 发布时间:2020-09-28 浏览:

围绕天然气该不该用于发电,天然气发电产业该不该加快发展,业界争议较大。

一方观点认为,一是气源保障压力,二是高成本压力,这两个问题严重制约气电发展,还有观点称,天然气直接燃烧利用效率最高,转化为电能利用存在效率损失,实属浪费。而力挺气电方则认为,在传统能源体系向清洁能源体系过渡中,气电必不可少,而且全球范围并不缺气,当前气电经济性不高是因为其多重价值未反映出来。

可谓针锋相对,一时间或难有定论。相对现实的观点则认为,抛开定位之争,眼下气电由于较高的燃气成本在电力市场化交易中缺乏竞争优势,在电力现货市场试点运行中成为“另类”机组,亟需重点关注。

比如在广东省,2019年燃气机组装机容量比重约19%,其标杆上网电价为0.665元/千瓦时,比煤机高 0.21元/千瓦时;在浙江电力现货市场2019年首次连续7天结算试运行中,燃机日均报价在0.679~0.716元/千瓦时之间,是煤机日均报价的2~3倍。而且,电力现货市场交易中设置价格上限,无法充分反映气电核心价值。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入,气电参与市场竞争是大势所趋,这一竞争“短板”或将更加暴露出来。

由此也可看出制约气电发展的两大关键问题:定位不清晰,经济性不高。基于此,即使资金实力雄厚的中央电力企业、地方电力国企,对气电普遍持审慎态度。这在中央发电集团年度工作报告上可见一斑。近年来,多家发电央企在年度工作会议上指出,“在落实气源条件下”“有序”“审慎”发展气电。

看似较悲观,但现行能源价格体系下,我国气电产业规模在稳步增长。“十三五”前四年,气电装机容量从6600万千瓦增长到超9000万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比重在4.3%上下,发电量占比在3%上下,发电用气在我国天然气消费中占比15%~18%。据国内多家机构预测,2025年,气电装机容量达到1.5亿千瓦,占比约5%-6%,发电量占比6.4%;2035年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占比5%;2050年装机占比降至4%。总体看,过去四年,气电装机增速基本与全国电源年均增速同步,未来在电源结构中的占比呈现先升后降走势。

即使产业发展预期平稳,但定位和经济性问题将长期困扰行业决策和企业投资建设。解决这两大关键问题,还需有的放矢深入研究。

一方面对于定位问题,从全球看,2018年气电装机18亿千瓦,占全球电源装机的四分之一,其中北美、中东、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气电装机占比较高,超过40%;2018年气电发电量5.9万亿千瓦时,在全球发电量中占比23%,发电用气占全球天然气消费量的比重超三成。据预测,到2050年全球气电装机占比将减半。总体看,上述气电占比指标远高于我国。而且我国电力系统灵活性电源不足,气电有优越的灵活性电源性能,并优于煤电。要综合考虑气源供需、电力供需、经济可承受能力等多个边界条件,尽快明确定位和产业发展目标。

另一方面是多途径提升气电经济性。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性是气电持续发展必要条件。其中气源侧成本下降多赖于国际气价变动,电力行业主要是通过完善政策和市场机制,让气电的高成本在市场中得以回收。要进一步完善气电上网电价机制,使气电利用小时数在合理区间运行,完善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碳市场等,将气电清洁、低碳、快速启停等多重价值反映出来。此外,持续做好重型燃机技术攻关,提升燃机国产化水平,降低气电装备成本。利用天然气发电冷热电多联供等优势,争取更大范围经济。

毋庸置疑,天然气具有多重优势,天然气发电是其重要利用形式,如何让宝贵的清洁优质能源利用效率更高、效益最优,让气电发展的政策环境持续向好,还需要下一番苦功夫。

原文首发于《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2020年9月18日第37期

分享到:

关键字:天然气发电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