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产业观察 返回

油企要做“热”文章 地热综合开发利用促油田转型

作者:安栋平 来源:国家能源报道 发布时间:2020-09-30 浏览:

地热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具有资源量大、利用效率高、成本低、节能减排效果好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国家也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鼓励开展各种形式的地热资源利用。在日前召开的“挪宝集团2020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地源热泵行业高层论坛”上,有专家建议,为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我国石油企业应充分发挥资源、市场、技术和人才队伍等优势,积极开发地热能资源,让大自然赐予的“热”发挥应有的价值。

地热仍处于产业发展初期

“尽管我国的地热直接利用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但资源利用还比较粗放、管理体制机制还需要优化,仍然处于产业发展初期。”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国地源热泵产业联盟理事长陈焰华呼吁,当前,应通过政策引导和一系列地热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引领相应区域地热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石油企业在资源、市场、技术和人才队伍等方面有着开发地热能的天然优势。”陈焰华认为,应以雄安新区地热开发利用,来驱动京津冀,辐射华北地区地热产业整体发展;以南京、重庆、武汉江水源热泵项目,为夏热冬冷地区浅层地热能利用提供良好示范;以油田地热综合开发利用为传统石油企业节能增效、布局清洁能源提供示范。

“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也是中深层地热资源分布的主要地区,我国油田地区地热资源丰富。我国东部老油田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大多进入了高含水和特高含水期,含水高达90%,甚至95%以上。油田开发过程中,采出大量污水,这部分水中含有大量的热量,是非常重要的能源。”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源热泵产业联盟名誉理事长汪集暘认为,发展地热是油田转型的重要方式。

我国许多油田具有丰富的伴生和非伴生地热资源,除此之外,油气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采出水,这其中蕴藏的热量如果能得到有效利用,将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石化年产污水量约为4.3亿立方米,温度一般都在40℃左右,估算每年采油污水可供热量折合标准煤86.89万吨/年。中国石油每年在油田开发过程采出水量高达6.8亿立方米,可供热量更多。石油企业发展地热能的条件可谓是得天独厚,在资源、市场、技术和人才队伍等方面的优势是其他企业所无法比拟的。

油企发展地热优势明显

发展地热能是石油企业低碳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众所周知,油气生产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巨大的能源消耗,纵观整个油气开采流程,在油气开发(热采)、油水分离、油气集输、采暖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热能来满足油田在生产过程中和和日常生活中的用热需求,锅炉产生热能,通常需要消耗煤炭、燃气和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耗巨大。积极开发地热能,成为油田企业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

以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为例,在地热资源方面,山东东营地区地热资源以中低温为主,探明储量大、分布面积广、资源品位高,是全国地热最好地区之一,被誉为“温泉之城”。记者从胜利油田了解到,目前胜利油田实施深层地热供暖项目1个,浅层地源热泵冷热联供项目11个,供暖面积25万平方米,每年可节约标准煤7500吨、碳减排1.9万吨。2020年,胜利油田新能源发展围绕“余热、地热、太阳能”三大业务展开。在地热开发项目方面,胜利油田利用浅层地源热泵冷热联供技术,解决部分油区办公场所无热源、能耗高难题。已建成东胜无棣管理区、现河采油厂机关地源热泵冷热联供项目,供暖制冷面积1.3万平方米。

胜利油田新能源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规划,“十四五”末,胜利油田将新增地热余热供热240万吉焦,规划新增地热供暖制冷能力400万平方米,其中:浅层100万平方米,深层200万平方米,种养殖100万平方米,每年节约标准煤10万吨,碳减排25万吨。胜利油田坚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地热开发,持续推进浅层地热冷热联供项目,满足部分办公楼、场站用能需求;依托合资公司,推进深层地热开发。地热能将逐步成为胜利油田绿色发展的重要领域。

地热助力油田转型

在地热能产业的空间布局方面,陈焰华建议,应在北部地区,重点发展地热供暖,助力推进清洁取暖;在西部地区应重点推进地热发电,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清洁能源;在夏热冬冷地区,应整体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助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加强地热开发利用合作,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对于地热能产业的规划布局,陈焰华建议,在2035年以前,要以供暖供冷为主,发电为辅,应把握“北方地区冬季清洁供暖”和“雄安新区”等重要发展契机,以地热供暖为突破口,理顺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助力雾霾治理,提升社会各界对于地热产业的认知度。同时,还要抓紧攻关干热岩勘探开发利用技术,为今后地热发电的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可在个别地区率先试点突破,形成示范工程,待条件成熟后再大范围推广。2035年以后,随着干热岩开发技术的突破,地热供暖与地热发电齐头并进。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能源领域资深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地热温泉井生产经营时间远远大于油气井三十年经营时间,员工的工作环境远远优于风里来雨里去的野外油气井生产环境,地热温泉资产盈利能力也高于油气田资产盈利水平,石油公司利用自身的优秀地质师和工程师,以及丰富的业内经验,发展地热采暖、地热温泉、矿泉水等产业也是可以的。

“我认为只要满足需求,有好的盈利就可以干,比在低油价暴跌痛苦深渊挣扎好多了。”该上述人士建议道,传统石油企业应加强油田地热综合开发利用,促进节能增效和清洁能源布局,推进油田绿色低碳化转型。

分享到:

关键字:地热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