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际新闻 返回

英国:将氢能视为推动经济绿色复苏的重要动力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油气经纬 发布时间:2020-10-02 浏览:

BP、壳牌、Cadent、ITM Power等十大能源相关公司联合成立了英国氢能特别工作组,该跨行业联盟旨在推动英国政府对氢能产业的投资和支持,促进氢能在整个经济中得到应用,使英国成为世界氢能产业领导者。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ETRI)

石油市场研究所

彭天铎

2020年8月,英国氢能特别工作组发布的《氢经济影响力评估》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给英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动荡和失业,预计2020年底失业率将达到14.8%。发展氢经济将在这一关键时期扮演重要角色,不仅为英国提供成本效益高的深入脱碳之路,帮助其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报告预计,到2035年,氢能产业将为英国创造180亿英镑的产值和7.5万个工作岗位,推动英国经济绿色复苏。报告主要观点如下:

上游

英国有能力在制氢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

目前英国制氢规模仅28万吨,未来主要考虑“绿氢”和“蓝氢”两种制氢途径。“绿氢”是指可再生能源与电解槽结合电解水制氢,该过程完全没有碳排放;“蓝氢”是采用碳捕集和碳封存技术(CCS)的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重整制氢。

从“绿氢”潜力看,英国有机会建立世界领先的绿色氢气生产工业,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新建海上风电的成本已降至2015年的50%。随着英国国内龙头企业引领全球电解槽市场,“绿氢”在英国有巨大的潜在价值。从“蓝氢”潜力看,英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在油气生产、处理和分销方面培育了一批具有丰富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员工队伍,再加上在CCS方面的有利条件,英国可以发展一个强大的“蓝氢”供应链。预计2035年“绿氢”和“蓝氢”规模可分别达到50万吨和200万吨,经济产值分别达到27.6亿英镑和14.4亿英镑,创造新就业岗位1.0万个和1.8万个。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英国海上风能和CCS技术资产主要集中在疫情蔓延较为严重的北部地区,这意味着对氢能产业的投资会在受冲击最严重的地区创造和保护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可能促进经济优先复苏。

中游

可对现有天然气储运设施进行升级改造

英国的天然气网络覆盖率超过80%,管网可靠性达到99.9%,位居世界领先水平。通过向现有天然气管网中掺氢或者大规模转换为输氢网络将成为英国脱碳的过程中重要输氢渠道。地下洞穴状的结构历来被用来储存天然气,也为氢气提供了一种成熟且相对便宜的储存方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富余时电解产生的大量氢气通过集中式盐穴储存,可用来调节不同时段工业和社会用氢需求,特别是在冬季需求高峰时期。到2035年,新建或者将现有天然气管网和储气库改造为氢气储运设施将会创造52.6亿英镑经济产值和1.5万个新就业岗位。

下游

在能源密集部门脱碳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氢能应用主要聚焦在交通、供暖、工业和发电四大能源密集部门。到2035年,上述四大领域的氢经济产值可分别达到为16.8亿、24.7亿、29.4亿和16.3亿英镑,年度氢气需求分别为24万吨、110万吨、73万吨和42万吨,并合计创造3.1万就业岗位。

英国在交通创新和制造业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到2035年,英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数量将超过65万辆,加氢站将达到1200座。

随着世界逐步向零碳能源体系过渡,部署电动力和氢动力等零排放车辆和建设相关基础设施变得至关重要。目前,世界其他经济体在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已经超过英国,但通过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大规模投资,可以使英国有机会在该领域占据领导地位,同时可以保护和创造新的制造业就业机会。

英国正努力实现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供暖部门脱碳是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到2035年,英国家用和商用氢能供热系统可分别达到300万套和6.5万套,氢气将与电气化一起在实现低碳和零碳供暖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英国的热能供应链在向氢能供热转换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燃气供暖设备制造商可较容易地向氢能供热系统制造过渡,现有安装维护人员只需接受最低限度的额外培训即可获得安装和维修氢能供热系统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大量采用氢能供热可在对劳动力造成最小破坏的情况下保护工作岗位,避免出现因产业升级改造而造成员工下岗问题。

英国如要实现其净零目标,工业脱碳首当其冲。工业部门特别适合氢基脱碳技术路径,这一点已经由气候变化委员会和英国商业能源和工业战略部(BEIS)认可。英国大量工业企业集中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如何在脱碳转型与延续生产、保证就业之间平衡成为关键。开发和扩大氢能在钢铁、化工等工业部门的应用对于工业绿色转型、保护就业和创造新就业机会至关重要。

氢能将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可有效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从2020年到2035年,英国大多数化石燃料发电厂将逐步被可再生能源发电站所取代。

分享到:

关键字:氢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